細心讀過西遊的朋友會發現,唐僧在西天取經時,一路眾多的磨難中,有好多次都和老虎相關。
我統計了一下,唐僧遇到老虎或者虎精虎怪,有以下幾次。
第一次,唐僧剛離開長安,在雙叉嶺就遇到了三個妖怪,其中就有一個寅將軍(老虎精)。這三個妖怪還把唐僧的兩個隨從吃了。後來太白金星救了唐僧,但也沒除掉三個妖怪。
第二次,在兩界山,唐僧牽著馬遇到了老虎。那時候,是劉伯欽救了唐僧。劉伯欽以打獵為生,老虎看到他就跑,但還是被劉伯欽追殺並殺掉。
第三次,唐僧在五行山,救出了孫悟空。沒多會兒,碰到了老虎,結果悟空一棒子把老虎打死,還剝了老虎皮,自己做成了虎皮裙穿著。
第四次,收服八戒後,師徒們又遇到了老虎精,乃是黃風怪部下的虎先鋒。最後,八戒立功,打死了虎先鋒。
第五次,唐僧趕走孫悟空後,到寶象國,被黃袍怪變成老虎。最後,還是八戒請來悟空,才降服黃袍怪,救回唐僧。
第六次,在車遲國裡,孫悟空還遇到了三個妖怪變化的大仙,其中就有虎力大仙。後來,虎力大仙與悟空賭鬥,結果死於非命。
當然,這些都是大老虎,若是連妖魔手下的虎精虎怪虎妖,那就更多了。
八十一難之中,居然有六次都和老虎相關,不可謂不多。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作者為何多次寫老虎給唐僧帶來災難呢?是老虎有什麼特別之處,還是唐僧和老虎有緣呢?
其實,作者如此寫,無非就是兩個目的。
其一,表現西天取經之難。
我們都知道,唐僧取經花了十四年,才從長安走到天竺。十萬八千裡路,走了這麼多年,平均每天也就二十裡。看起來很慢很慢,實際上不能這麼算。
要知道,唐僧經常遇到妖怪,每次大妖怪都要耽誤時間,碰到強大的妖魔,每次可能都要耽誤幾天甚至幾十天。
即便不看妖魔,光是看西行之路也很難。很多時候,唐僧都要去翻山越嶺,走在荒野之中,不是因為他不識路,而因為那是必經之地。若是非要繞路,花費時間更久。
既然經常要跋山涉水,穿越林野,難免會遇到虎狼熊蛇等毒蟲猛獸。而在諸多猛獸中,又以老虎為最兇,所以作者才多次寫到唐僧遇到老虎。這麼寫就是在暗示,唐僧西行之路很艱難,即便沒遇到妖怪,也經常遇到老虎等猛獸。
我們稍作統計就會發現,西遊原著中,前後提到老虎的次數,超過350次。除了老虎精、虎力大仙等具體名詞,其他多是形容環境路途艱險的詞語,比如虎豹為群、虎豹狼蟲、虎狼之穴、深山虎嘯、虎狼彪豹等。
其二,作者取材於現實生活。
我們這個時代,老虎數量不多,算是珍稀保護動物。而且,人類真要是對付老虎的話,也很容易。別說機槍炮彈了,就是弓弩毒箭、獵槍陷阱等,也足以捕殺成年老虎。
但是,在中國古代,老虎可不是這樣。
從商周時代,老虎就是吃人猛獸的代名詞,大家看了都害怕。所以,誰要是打虎,那誰就是
大英雄。誰要是能和老虎搏鬥,那也是真男人,猛漢子。我們看史書、小說也會發現,誰要是打死了老虎,那都不得了。
比如卞莊、子貢、李存孝、李廣、孫權、李逵、武松、趙登禹等人,因為打虎,至今仍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蘇軾還寫過「親射虎,看孫郎」,來誇孫權呢!
明清時期,福建一個地方,就發生過180多次虎患,有時候甚至出現虎群吃人百餘的例子。老虎有時候還會到村莊裡,把一家人都吃掉。
所以,古代其實很多虎患,吳承恩所在時代,聽說老虎吃人很正常。這種現實中的素材,讓他寫入到西遊中,也是完全可能的。水滸裡,也多次寫到打虎,比如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等。
之所以這麼寫,就是因為當時老虎的確多,虎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