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醬醋茶
生津潤喉的,是茶
琴棋書畫詩酒茶
怡情雅興的,還是茶
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唐及宋
飲茶由原來的功能性訴求
演變為精神和社交層面的需求
而到今日
歷經千年的傳承和演變
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
茶藝師——茶文化的傳播者
又被稱為「侍茶人」
美女、泡茶、解說、表演……
和常人的理解有所不同
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內容
卻包含著無數豐富的內涵和感悟
吳傲潔
90後美女茶藝師
作為一名老家在福建武夷山的姑娘
她天生就和茶有著不解之緣
從業12載
她醉心於茶藝之中
把生活也過成了清雅如茶的模樣
茶如親人
吳傲潔曾經參加過一個「最美茶藝師」的評選
最後獲得了冠軍
在她看來,這靠的不是顏值
而是嫻熟的茶藝技巧
和在茶臺上侍茶時內心的沉靜與放鬆
說起對茶的愛
吳傲潔的回答卻顯得格外真實
不是愛,是從小刻到骨子裡的親情
「生長在茶鄉的孩子對茶的喜歡是刻到骨子裡的。我從十一二歲就開始挑茶、採茶……就像很多夫妻,到最後更多的是親情,其實和茶的關係也是一樣的,既像是夥伴又像是家人。」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夷山人
每天和茶的相伴似乎與生俱來
正如吳傲潔所言
挑茶、採茶就是她年少時的工作
將制好的茶葉進行挑揀
一坐就是一天
必須耐得住性子
而相對挑茶來說
採茶則要辛苦得多
不同的茶樹、不同的生長方式、不同的採摘標準
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採茶的難度
例如採摘金駿眉(紅茶的一種)
由於是野生茶
金駿眉通常不規則地生長於山谷中
而且採摘時需要保留全芽頭
這樣就給採茶工作帶來了很大麻煩
還要根據茶樹的生長周期趕時間
每逢降雨來臨更是要和老天爺搶時間
因為採摘的時間將直接導致
下一步制茶環節的成敗
為了保障茶葉的品質
茶農需要標準化地採摘茶葉
時間長了手指就會起泡
對於採茶
吳傲潔只有一個簡單真實的體會
苦和累
「累呀苦呀,很真實。茶農的生活都很苦,有的村莊距離市中心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
「天下功夫看武夷」
武夷茶名揚四海
自然和繁複考究的製作工藝分不開
採摘的鮮芽還要經過
倒青、做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
走水焙、揚簸、揀剔、復焙、歸堆、篩分等
十幾道工藝才能製成精茶飲用
制茶的過程不僅是一項技術活還是個體力活
因此,制茶師多為男性
或許由於天性的原因
從小長在茶鄉的吳傲潔比起制茶來說
自然對茶藝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致
2005年,她考取了茶藝師資格證
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茶藝師
如今在這個崗位上她經歷了12年的磨練
說起茶藝師
吳傲潔有著自己的感悟
她認為茶藝師應該是最為淳樸的
就像茶一樣,不需要過於美化
更不是只有美女才能勝任的角色
按她的話說最重要的是
你要用心泡好當下的一壺茶
「現在對茶太過於美化甚至神化了,我並不覺得這樣好。茶藝師應該是很淳樸的,跟你長得好不好看沒有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是你泡好茶。」
在吳傲潔看來
能否泡好一壺茶
就是茶藝師是否勝任最重要的評定標準
也正因為茶早已融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當她坐到衝泡臺前的時候
不自覺地就會端正自己的儀態
「對得起自己手中的茶」
時間、水溫、投茶量等等
都是要考量的因素
當然,泡好一壺茶遠不止那麼簡單
還要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態
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泡出的茶都不一樣
對此吳傲潔有著深刻的體會
「茶是很有感知性的事物,比如泡紅茶要像對待情人一樣對待她,你要細心溫柔地呵護她,這樣才能泡出細柔的茶湯。如果今天心情不好,注水的時候就不能做到慢慢的細水長流,泡出的茶則會湯水苦澀,或者茶水分離,水中沒有茶香。」
茶就是這樣的神奇
可以將人的心情賦予其中
和泡茶一樣
品茶也要具備一種良好平和的心態
尤其對於一名專業的茶人來說
評定一款茶的價值和品質
必須建立在平和的心態之上
「有人說品茶要品出意境來
其實喝茶很簡單,就是去喝茶的特性和品質」
要有心情品茶,不要太過於文藝化
「我喝的就是茶,就去喝茶的品質和茶本身,比如今天喝的是肉桂,就看衝泡者有沒有把她的特性發揮出來。我覺得茶就是茶,不代表別的東西。」
人生如茶,永遠不缺少從頭再來的勇氣
用吳傲潔的話說
制茶的過程就是「死去活來」
不斷地去破壞,繼而重生
風裡來雨裡去
在火中接受考驗
最後鳳凰涅槃
人生亦是一樣
吳傲潔與茶共舞的日子也並非一帆風順
或許是從小侍茶有了疲倦
亦或是出於對新鮮事物的嚮往
她曾一度放棄了與之相伴十幾年的事業
進入金融行業做起和茶完全無關的工作
「我放棄了所有的一切從零開始,想要脫離這個圈子,去換一個新的業態。」
但許是冥冥之中自有一份緣分註定
兜兜轉轉一年之後
吳傲潔最終發現自己還是最適合做茶
不過對於這一年的轉折
她並不覺得懊悔
因為正是在這一年時間裡
是茶教會了她如何面對人生得失
怎樣去磨合自己的心態
「我做茶這麼多年最大的體會就是讓我磨平了稜角。因為人都有衝動期,那個時候很浮躁,我也很感謝茶,她讓我很平和的去面對人生當中的大起大落。」
正所謂人生如茶
即是人要有茶歷經磨練的韌性
一切皆有可能
把日子過成詩
或許正因為失而復得後的領悟
吳傲潔更加醉心於茶藝
插花、香道、樂器、舞蹈……
凡是與茶藝有關的技能她都會涉獵
面對當今很多茶藝師靠臉吃飯的現象
吳傲潔更在乎作為一名茶藝師的修為和理想
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的人愛上茶
「很多女孩子,穿上茶藝服就敢去講課,我覺得不能誤人子弟,我做了12年才收初級的學生。我教他們是因為我學的東西夠一定的積累,可以跟他們去交流分享,同時我也在溫習功課。我最喜歡通過我的努力傳導,能讓更多的人愛上茶。」
如今,吳傲潔創立了自己的茶葉品牌
經營自家生產的武夷巖茶及紅茶
她經常舉辦雅集、茶會等活動
還定期開展茶藝培訓,組織學生茶山遊學
在她看來,這些亦是增加品牌認可度的良好途徑
她為自己的茶葉品牌取名為「君識香」
希望能把武夷山的茶葉帶出去
讓每個人都能領略到生在武夷山
制在武夷山的武夷茶香
未見君時不知香,識君之時香已來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
「慢」就成了一種可貴的品質
吳傲潔喜歡慢下來的生活
閒暇時,她喜歡烹飪美食
她把對茶的要求也放在做菜
食材、烹製乃至擺盤
都要有品質,且有「儀式感」
插花亦是吳傲潔的心頭好
在她看來,每天放一束花在房間
是對大自然氣息的迷戀
當然了,她最開心的事
是帶著三朋四友
走進她從小生長的武夷山
在那雲霧縹緲的山峰和碧波蕩漾的碧水間
體味最純正的茶香
「茶千姿百態,不同的山頭,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味道。同一個山頭的茶,不同的茶農,製作出來的味道也會千差萬別。名氣不代表一切,要遇到一杯適合自己的好茶,需要的不是昂貴的價格,而是適口為珍。」
沒錯,適口為珍
茶如是
人生,亦如是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