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裡說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
2003年,國內許多媒體相繼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為題報導了北大學生陸步軒的現狀,「陸步軒現象」一度引起了全社會對就業觀念、人才標準、社會分配等眾多問題的深刻反思。
2013年4月,陸步軒受邀回母校演講時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說完幾乎哽咽。北大老校長許智宏卻不以為然,「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2016年,人生開始逆轉。由陸步軒和陳生共同創辦的「壹號土豬」上架天貓,開啟生鮮領域的新探索。媒體再次鋪天蓋地的報導,以魔幻現實主義的畫風,描述了一介「北大屠夫」逆襲成為公司老總,坐擁上億身家的勵志故事。
2019年10月,最新一期抖音視頻裡,他手持摺扇,立在「壹號土豬」檔口前,侃侃而談,「所謂豬糧安天下,豬肉是中國人攝入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70年來,中國從1957年的人均豬肉佔有量12.5斤,到了2017年,人均消費量達80斤,翻了七倍。」
他自豪地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北大畢業哪個混得不行」
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豬肉都是奢侈品。1954年,國家開始限量供應豬肉。到了1977年,北京市規定,居民每人每月可憑證購買兩斤豬肉。1992年,豬肉市場完全放開。
2000年,在屢次碰壁後,陸步軒拿起屠刀,擺攤賣肉。
堂堂北大畢業生,滿腹經綸邁入社會,卻被時代的風浪簸弄得支離破碎。
攤上,舉目皆是生肉,只能穿著拖鞋短褲站在裡面,手上是常年洗不淨,後來就索性不洗的豬油。街坊沒人知道他是北大畢業的,孩子被人叫做「賣肉娃」。他跟別人說,自己是個文盲。
紙包不住火,有老家的人認出了他,回到村裡就喊:北大畢業那個混得不行,殺豬賣肉了。老父半信半疑地趕到肉鋪,眼見為實,卻也沒有責備。父子相見無言,只是相對抽菸,「無限悽惶」。
唯一區別於其他肉販的,就是鼻上的眼鏡。
2003年,陸步軒的故事被一家媒體發掘,舉國皆知。很快,陸步軒享受到了「出名」帶來的福利。
老師、大學教授、企業老總等高薪工作的邀約紛至沓來。2004年,陸步軒終於進入了他魂牽夢縈的「公家單位」——地方志辦公室,正式成為一名體制內的人。
對於陸步軒來說,出名前是一路紅燈,此後成了一路綠燈。
出名後,曾經北大的校友紛紛聯聯繫上他,陳生,就是其中之一。
「讀書,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彼時,陳生已從廣州市政廳辭職,輾轉也做起了豬肉生意。
2008年,應陳生之邀,陸步軒赴廣州考察。
「我以為他和我一樣,也是個小老闆。」來的路上,陸步軒想像這個高他一屆的北大師哥,會和自己一樣,會開一輛拉豬肉的小麵包車前來迎接。
他笨拙的想像,在出了機場,停在面前的一輛大奔前,土崩瓦解。
很快,這種局促不安,被陳生的熱情給化解。「他陪我整整了十天,那個車也就是我的專車。」西北爽直漢子遇上頭腦靈活的南方男人,倆人成了朋友。
2009年,一次在酒桌上的胡吹海聊,促成了兩人的合作。
「我們北方人就這樣。喝酒吹牛,酒桌上說話從來不算數」,結果陳生發揮了企業家的行動力,第二天一早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打造豬肉品牌「壹號土豬」,並成立「屠夫學校」,陸步軒出任學校名譽校長。
為了當好這個校長,陸步軒利用工作間隙,埋頭三個月內編出十萬字教材,此書可謂一本豬肉界的「百科全書」。教材中,極盡詳細地歷數了豬肉的選擇,進貨分割、售賣,以及法律規定等。
第一批學員招了一百來號人,學校還增設了軍訓環節。因為,賣豬肉的都起早貪黑,學習不光有理論,還要與實踐並行。截至目前,屠夫學校已累計招生一萬餘人。
教材幾經增訂,陸步軒也漸從一個賣豬肉的個體老闆,變成了豬肉行業的「導師」。
事實上,這套方法論的提取,在很早前就有了雛形。在北大學習時的一年暑假,學校開展社會調研,陸步軒和同學們專程赴紹興調查方言。三人一組,上街與當地人交流錄音,回去再翻譯錄入,編輯成冊。
後來,在漫長的社會大學中,他也逐漸明白,看似「無用」的北大經歷,帶給他的,並不是一個名頭,一些學問。
「讀書,主要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陸步軒說,這種思維方式,教給你,如何在漫長的往後餘生中,在各行各業中,都做到頂尖。
「壹號土豬」線上銷量突破億元
頂尖,在於不斷求索,更在於突破自我。
在陸步軒和陳生的帶領下,「壹號土豬」 至2018年已入駐全國近30多個主要城市,年銷售額十幾億元,成為土豬行業裡的領導品牌。
2016年,「壹號土豬」更是聯合天貓,率先進行了電商探索。
這一決策,經過兩人的反覆考量。陳生在公開場合曾如是說道:「即使線下開到2000家、3000家,甚至上萬家豬肉檔口。又能怎麼樣?別指望80後、90後,再過幾年還會拎著籃子跑到農貿市場裡面去買菜。」
陸步軒也有這方面的擔憂,「傳統行業辛辛苦苦所積累的東西,在網際網路時代可能一年之內就被顛覆」。
於是,天貓店上線後,從沒接觸過電商的他披掛上陣,開始了全新領域的探索。
在解決了物流難、標準難以及市場打開難等諸多困境後,目前,「壹號土豬」線上銷量已經突破億元,並位列天貓生豬肉領域銷量前三。
除了電商領域的全面布局,陸步軒還兼任一個包子公司的獨立董事。目前,包子公司在珠三角有500個店面,一年銷售額近4億。
不久前,他又玩上了抖音,在抖音上科普豬肉知識,第一條視頻就成了爆款。幾個月間漲粉17萬,不少網友留言,「原來你就是那個北大賣豬肉的啊,偶像!」
很多人稱他為「初代網紅」,不過,對於網紅這個身份,陸步軒有自己的小堅持。「我覺得不夠嚴肅,那些都是玩的。」
在陸步軒心目中,自己還是個「知識分子」,這是刻在他骨子裡的烙印。
「不會去刻意的說一些假話,順著誰的意思,敢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這,是知識分子的傲氣,也是一個人的秉性。
和搭檔陳生亦是如此,公司開會,陳老闆說話,大家都贊成。只有陸步軒敢站出來說問題。
當然,這份傲氣,不再像過去那麼硬邦邦。經歷了社會的打磨歷練,它變得圓融通達,有了容人的肚量。比如有些話不適合公開場合說,陸步軒會和陳生相約喝個小酒吃個飯,私下裡再指出問題。
在心底,陸步軒是感謝陳生的。
「如果沒有他,那我可能現在還在地方上上班呢。」
「只能說,簡單地實現了財富自由」
陸步軒來廣州三年了。
他的公司,開在廣州市中心最繁華地段的寫字樓裡。52層的高樓昂然聳立,站在頂層極目遠眺,廣州塔曼妙的小蠻腰清晰可見。
三年裡,這個西北漢子,早早適應了南方的溼潤氣候,每天早晨要吃上一碗腸粉,最愛的粵菜是炒牛河,一個人住在公司給租的三室一廳裡。
作為「壹號土豬」的副董,陸步軒的日常應酬少不了。每個月有兩三次接待、校友啊、客戶啊一茬茬地來。來了喝酒,狀態好的時候一頓能喝一斤多。
和大口喝酒一樣,這個西北漢子喜歡夠味兒,有勁的煙。褲兜裡常年揣著,思考的時候抽、談話的時候來一支,吃完飯了也要點上一根,一天一包都不得勁。不過,這幾年,陸步軒頸動脈發現了斑塊,需要每天吃藥,菸酒碰得少多了,實在心癢了就翻出自己的老愛好——圍棋,來分散下注意力。
老陸下棋,愛在網上對弈,頗有東晉名仕之風,興之所至連下數盤,縱情瀟灑。
和嚴肅認真的董事長陳生相比,陸步軒逍遙自在,除了平時參與公司的戰略決策,活得像個散仙,優哉遊哉。故而,比起陸董這個稱呼,下屬們更愛喚他一聲「陸老師」。
陸步軒成功了,但他漸漸消失在公眾的視野。
對此前媒體鋪天蓋地的「逆襲」報導,陸步軒有他自己的理解。
「一派胡言」他說,「只能說,簡單地實現了財富自由。」他沉吟片刻「這算不上什麼成功」。
「做事情是需要沉下心來的。」對於成功的定義,他不置可否,「你做成了。放屁都是有理,你不成功,說話就是放屁。」
在他看來,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績,僅僅是「一般般」,不值一提。但有一點,成功讓他有更多的餘力,幫助身邊的人。
到廣州後,二十多個親朋過來投奔。弟弟接手了他在西安的眼鏡生意,日子也過得紅火。
每年的大年初一這一天,陸步軒都要回到西安老家,擺上一天的流水席,宴請鄉裡。
這些,都讓陸步軒感覺到滿足而安心。
桂冠還是枷鎖?無所謂了
「人這輩子不光是為自己活,還有家人。你倒了家人怎麼辦。所以有時候不為自己考慮,要為家人考慮。」
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在最絕望最難堪的那幾年裡,陸步軒咬牙堅持了下來。
2013年4月,陸步軒受邀回母校演講時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說完幾乎哽咽。而北大老校長許智宏為此演講致辭時說,「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畢業三十餘載,北大學子的頭銜之於他,究竟是桂冠還是枷鎖?
「現在早就無所謂了」回頭看看,半生走過,有人風光無限最後鋃鐺入獄,有人家財萬貫卻英年早逝,還有人早年不濟後平步青雲,各有命運,各有際遇。
如今,讓陸步軒重新選擇,他依然斬釘截鐵地會選擇考北大。「就怕是想考也考不上咯。」他莞爾,將半生跌宕賦予一聲戲謔的大笑。
當然,北大畢業後,陸步軒不會再選擇回小縣城,擠破頭想謀個公職。因為「小地方靠關係,大的地方靠能力」。
在人生的修羅場上,陸步軒步履不停,從未停歇。回望三十年,遭遇了太多魑魅魍魎,陸步軒早已無所畏懼。
「心態已經修煉得爐火純青,最起碼現在普通的事激不到我,遇見情況非常糟糕,起碼情緒不會失控。」
如今,他唯一的念想,就是保護好自己的一雙兒女,讓他們今後走上社會不復他的老路,少碰一些壁,少挨些苦。
「在強大的社會面前,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我們可能不會對社會改變什麼,但從人格上來講,還是要努力做好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最起碼影響親近的人。傳遞給自己子女一個非常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企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