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微型黑洞

2021-01-08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一個藝術家的印象,一個像木星一樣的氣體巨星會變成一個黑洞。一開始只有溫和的跡象。外層行星會偏離它們原來的軌道,在地球上,我們會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夜空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彗星發出的金屬閃光。彗星已經從奧爾特雲中寂靜的床上被撕裂出來,被送到太陽系的「腹部」,在那裡它們可能會撞擊任何行星,並在巖石表面撕開巨大的隕石坑。一個移動速度足夠快的黑洞將不受太陽引力的影響,並且不會造成更大的破壞。但是,如果太陽吸引了黑洞,一個毀滅性的故事就開始展開了。

隨著黑洞的靠近,衛星軌道和行星軌道會開始混亂。引力效應改變了我們周圍的景觀,地球在極端地震和火山噴發的熔巖中分裂。隨著我們圍繞太陽的路徑變得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季節變得極端。潮汐變化;我們被束縛在我地球上。地球可能會被推入宇宙的空虛、奇異的黑暗中,在那裡,沒有太陽的熱量,我們的命運將是一場石質的、令人窒息的凍結。木星比黑洞大,但質量小,它的厚的、黃銅色的雲會被吸走,並形成一個熱的、發光的圓盤。

黑洞繼續延伸到小行星帶。

如果生命還在,我們現在就能看到接近的怪物和它周圍彎曲的光暈。黑洞浸透在木星氣體盤的x射線輻射中。如果地球沒有流入太陽或太空,我們將被黑洞吞噬,無法看到它與太陽的最後會合。我們的恆星的氣體和光被偷入事件視界,這標誌著我們太陽系最後的創傷和死亡。

模擬顯示了黑洞通過星系前的引力透鏡效應,並扭曲了星系的光線。雖然黑洞可以穿越銀河系,並在其路徑上破壞任何恆星系統,但幸運的是,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很小。這是真的,特別是在我們所在的星系邊緣,那裡黑洞的數量大大減少。像上面這樣的噩夢般的場景自然是聳人聽聞的,但不太可能。相反,可能存在於我們太陽系的黑洞呈現出一種非常不同的形狀。

五年的光學引力透鏡實驗數據揭示了大量的透鏡現象。在這些事件中,前面的物體被大質量的物體放大,這使天文學家能更好地觀察後面更遠的物體。這項調查試圖探測來自遙遠恆星和星系的亮度變化。它揭示了銀河系中一個奇怪的小群體,其質量是地球的0.5到20倍。這與行星九的預測完全一致。新的研究表明,第九行星和它在我們太陽系中所造成的一切破壞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種更罕見的東西。

尋找被稱為「第九大行星」主要依據是海王星的行為。在這裡可以看到第九行星的假想軌道。

第九大行星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入我們的太陽系:它可能是在目前的軌道上按原樣形成的,也可能是在被排斥到距太陽1200億公裡的位置,在太陽系內部形成的。在這個距離的任何星光都很難看到。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大。最有利的情況是第九大行星在被太陽引力吸引之前,在太陽系外形成一個自由漂浮的行星。然而,有人推測,太陽捕獲的是一種罕見的黑洞。

太陽捕獲自由漂浮的行星的機率與捕獲原始黑洞的機率大致相同。它不僅可以解釋TNO的聚類,而且可以解釋OGLE調查的透鏡事件。

原始黑洞仍然只是一種假設,但人們相信它是在宇宙大爆炸後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形成的。在這個早期和暫時的時間裡,量子漲落會導致物質分布不均勻,密度更大的區域會坍塌,讓位於第一批古代黑洞。早在恆星出現之前,早在任何閃光的星系出現之前,它們就已經裝飾了整個宇宙。直到今天,它們仍保持緊密和無數,但由於它們的距離和缺乏光線而難以找到。

一個第九大行星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9釐米。這多虧了黑洞的巨大密度,使得它即使在棒球大小的時候也能產生可見的引力效應。畢竟,計算和計算機模擬只能告訴我們造成TNO異常的任何物體的質量,而不是它們的組成。要找到這個原始黑洞是可能的,但需要一條與我們目前所走的路線截然不同的路線。尋找行星包括紅外線和微波勘測;尋找黑洞更像是一個實驗。當暗物質和它的反物質對在黑洞周圍相遇並湮滅時,它們將形成一個由伽瑪射線閃光照亮的獨特的光暈。日冕會向四面八方延伸10億公裡。這是地球和土星之間的距離。這些伽馬射線可能會被像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這樣的現代技術捕捉到,儘管任何移動的x射線源和高能宇宙射線也應該被考慮。

還有一些更奇特的理論,關於到底是什麼讓TNOs走上了他們獨特的道路。位於我們太陽系邊緣的可能是像玻色星一樣奇怪的東西,是一顆奇異的恆星還是一顆未被發現的超級地球——都將是某種新的、革命性的東西。這樣,第九大行星的故事就像一個正在逼近的黑洞的故事一樣展開,它的廣泛存在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有機會成為某種巨大事物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我們能給黑洞拍照,卻找不到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是為什麼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原本是有九大行星的存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冥王星被剔除出行星的行列。冥王星已經降級為矮行星了,於是,現在太陽系只剩下八大行星了。但是,科學家們依舊相信太陽系存在著第九大行星,並且正在努力地尋找它的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仍然一無所獲。
  • 曾經被踢出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嗎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太陽系似乎依然了解的還遠遠不夠,在我們太陽系冰凍的腹地裡潛伏著一些奇怪未知東西——海王星,這個物體被假定是一個假想的世界,是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它繞太陽的軌道極遠,在黑暗中引起各種引力混亂,但隨著對第九行星的搜尋持續下去,天文學家們甚至還沒有看到它,其他研究人員正在思考這個物體還能是什麼?它難道根本不是一顆行星嗎?它會不會是一個原始黑洞呢?太陽系是一個很大的地方,雖然我們的天文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但太陽系外許多微小的世界尚未被發現。
  • 第九大行星面目被揭開?可能是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
    儘管冥王星已經被開除出太陽系9大行星的名單,但科學家並沒有放棄尋找新的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發現在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6顆天體出現了「奇怪的」運行軌道,這可能是「一顆真正的行星」在發揮引力作用,並認為這可能就是「行星九」。
  • 「第九大行星」真的是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嗎?
    藝術家構想的吸積耀斑是由奧爾特雲彗星與太陽系外的假設黑洞相遇而產生的。一項即將到來的天空調查將有助於測試一個瘋狂的想法——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潛伏在太陽系外未被發現。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在多個海王星外天體(TNOs)的軌道上有一個奇怪的聚集,這些天體居住在遠外太陽系的黑暗深處。一些科學家假設TNOs的路徑是由一個比地球大5到10倍的物體的引力塑造的(儘管其他人認為TNOs可能只是相互拉扯)。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太陽系邊緣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且它是一顆胡柚般大的黑洞嗎?
    最近有人驚呼,科學家們正在執行一個LSST搜索計劃,讓太陽第九大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邊沿的黑洞現身。那麼如果這顆黑洞真的存在,地球有危險嗎?這個說法當然有些驚世駭俗。2020年5月,人們觀測到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黑洞,坐落在望遠鏡座,隱藏在被命名為HR 6819的恆星系統,距離我們約1000多光年。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太陽系「第九行星」,難道真是一個比我們拳頭還小的黑洞?
    在我們居住的太陽系,已知的六個最遙遠的天體(之所以不稱為行星,是因為冥王星已經不在九大行星之列了)的運行軌道,都神秘地排列在同一個方向上。更神秘的是,這些天體軌道傾角與太陽系平面幾乎一致。為什麼會這樣?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太陽系邊緣異常天體的情況,科學家猜測,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可能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行星,被科學家稱之為第九大行星,或者X行星。當第九大行星的存在被科學家提出之後,很多的天文愛好者也加入了探討之列,隨著人們對太陽系邊緣軌道異常天體的不斷觀測,更多的科學家也認同了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而且根據相關的數據,科學家對這顆小行星的質量還提出了初步的猜想。
  • 第九大行星是一種特殊黑洞?體積是地球30倍,它比行星恐怖多了
    筆者:三體-小遙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太陽系中存在八大行星,還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天體,地球只是其中一部分,由於生命的存在而變得與眾不同。然而在十幾年前,關於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深入人心,通過嚴謹的科學探討才將冥王星排除出去。直到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人們才漸漸接受這個概念。
  • 假想中的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原始黑洞,引力效應的來源
    這顆假想的行星,被命名為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引力效應的來源,而引力效應將解釋現有宇宙學數據所強調的外海王星天體(TNOs)軌道的不尋常模式。TNOs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位於海王星之外。在過去幾年的研究基礎上,杜倫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兩名研究人員雅各布·肖爾茨(Jakub Scholtz)和詹姆斯·安文(James Unwin)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探索第九大行星是一個原始黑洞的可能性。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冥王星退出行星之列後,太陽系也由九大行星變為了八大行星,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降級。而且不少的天文愛好者已經習慣了用九大行星來稱呼太陽系,另外九還是最大單數字,在人類文明中有著不一樣的地位。於是有很多人期盼著太陽系能夠再次回歸到九大行星,而要讓這個願意成為現實,那我們就需要在太陽系中再尋找到一顆行星,而這樣的行星不可能出現在內星系中。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人類所生活的地球,不過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顆,圍繞著太陽作運轉的活動。曾經的人類可能對於宇宙太空一無所知,甚至用神話故事來詮釋人類之外的世界。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太陽系或發現第九大行星(組圖)
    新華社發●「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稱努力尋找新行星是為了求得11歲女兒原諒●因為他的研究曾導致原先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被趕出九大行星圈,而女兒喜歡冥王星新華社記者 郭爽本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布朗與康斯坦丁·巴特金在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已通過數學和計算機建模發現了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的強有力證據。
  • 太陽系邊發現「極端物體」 或第九大行星
    ­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圖為藝術家繪製的第九大行星可能的模樣。
  • 太陽系真的有第九大行星?(組圖)
    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右邊)。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20日宣布,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在太陽系邊緣可能「潛藏」著遙遠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  第九行星?
  • 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或許要出現
    核心提示:對「第九大行星」存在的預言讓人回想起19世紀的一段歷史:當時天文學家研究了天王星的軌道攝動,認為它一定是由外圍另一個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所導致,因此正確預言並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