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民間都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可以說,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會有,而且,還常常不止一個,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有:除夕、春節、元宵節、龍抬頭、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等等等等。傳統節日雖多,但它們卻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與對先賢的追思或者對神靈的崇拜等有關。
對神靈的崇拜,實際上就是人們原始的信仰,屬於宗教範疇的東西,那麼,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它的節日,你又知道多少呢?何為「三元日」?何為「戊日」?道家的這些「日子」,可不簡單哦。
首先,我們來看「三元日」。「三元日」當然來源於「三元」,「三元」其實就是道家的「三官」。在道家的神話體系中,有「三官大帝」之說,所謂「三官」,指的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他們是管天、管地、管水的三位大神,合起來就被尊為「三官大帝」。
道家認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既然這三位尊神對人間如此厚愛,那麼人間必定要紀念他們的恩德。怎麼去紀念他們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他們「過生日」。天官的誕辰為農曆的正月十五,即「上元」(元宵節);地官的誕辰為七月十五,即「中元」;水官的誕辰為十月十五,即「下元」。有了「上元」、「中元」和「下元」,那麼,「三元日」的奧妙也就不言而喻了。
接著,我們再來看「戊日」。事實上,「戊日」並不是道家的「節日」,恰恰相反,它是道家的禁忌之日。道家一直堅持「戊不朝真」,也就是說,在「戊日」這一天,是不能夠燒香和誦經的,甚至,就連動土、砍伐等興建道觀的工程,也要停掉;總之,「戊日」之日,所有的道觀都會出奇地清淨。
至於為何會有這麼奇怪的「戊日」,已經無法做出最確切的考證,不過,人們卻都認為,「戊日」就是仙道的禁忌,話又說回來,若不這麼認為,又能怎麼認為呢?
「戊日」的來龍去脈,我們暫且不去深究;不過,「戊日」為什麼會叫做「戊日」,倒是有明確的原因。我們知道,古人是以「幹支」來計時間的,按照「六十甲子」的排列順序,每六十天為一輪,其中凡遇到「戊子日」、「戊寅日」、「戊辰日」、「戊午日」、「戊申日」和「戊戌日」這六天,就叫做「戊日」,由於一輪中會有六次「戊日」,所以也稱「六戊」。
以上就是道家的「三元日」和「戊日」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是不是都已經知道,那麼,對於這個問題,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一起來留言討論吧!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