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我們身邊,總是會有一類人,自己家裡的事情都管不好了,偏偏就喜歡對別人家的事情出謀劃策、指手畫腳。
這類人,他們可不是真的多麼樂於助人,樂善好施,他們之所以對別人家的事情那麼上心,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湊個熱鬧。
要知道,看熱鬧的人,他們可從來不嫌事兒大,就怕鬧得不夠大,熱鬧瞧不夠。
這類人更是唯恐天下不亂,在旁邊煽風點火、添油加醋,本來沒事的,經他們一攪和,白的給你說的黑的,黑的給你說成白的,一潭清水他們一攪合就變成了渾水,偏偏他們還覺得自己是為了伸張正義,其實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
或者是自己過得本就不好,也就不希望看到別人家過得安穩舒坦,或許就是天生的壞胚子,
你不得不相信,大多數人的快樂是建立在自己的生活安寧之上,可有的人的快樂,就是凌駕於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自己得到了所有,也不覺得快樂,可看到人家雞犬不寧,他就很快樂,雖然聽起來真的很匪夷所思,但人接受的教育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思想也都是千差萬別的,有些異類也不足為奇。
但這些人,確確實實存在著,隱匿在我們的周圍,時不時的跳出來,雖然沒有多大的危害,但總是在你最開心快樂的時候給你找些不痛快。
對於這類人的,他們自己不要的臉面,你也沒必要幫他們珍惜,狠狠懟到他們懷疑人生,讓他們再也不敢來招惹你,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
小墨前段時間遇到了一些糟心事兒,關於家庭的。其實她剛剛結婚不到一年,和公婆沒有住在一塊兒,和丈夫也關係和睦。公婆其實對她也很好,婆婆更是把她當成親女兒一樣看待,從來不會搞婆媳之間的勾心鬥角。
他們平時工作繁忙,婆婆還經常自發的來給他們打掃房間,做好飯菜,也不留下來,偷偷地走掉。有時候和小墨撞見了,小墨極力要求她留下來吃頓飯,她也是不肯的,當真是個非常自覺的老太太了,小墨也非常知道感恩,有時候出差,哪怕不給自己親媽帶東西呢,也一定會給婆婆帶。
她是知道的,自己的婆家家庭富裕,自己父母什麼都不缺,她買的東西,自己母親還不一定看得上,但婆婆不一樣,婆家雖然如今的家庭條件還不錯,但當年她聽丈夫說過。
說當年公公還未發跡的時候,他們家的家庭條件非常差,差到什麼程度呢,一家人住在一個鄉下的小房子裡。
那個時候他們最害怕下雨,因為下雨了,家裡的房子還漏雨,一家人只能擠在一張床上,床上打著雨傘才能睡覺。
公公當時等於是沒有工作,一個家都靠婆婆養著,兩個孩子,兩個大人,逼得婆婆不得不去廠裡沒日沒夜的打工,後來婆婆就開始莫名其妙的流鼻血,她一直堅持著沒有聲張,怕看醫生太貴,家裡負擔不起,直到有一次暈倒,被工友送到醫院。
索性,不是什麼特別大的毛病,就是血小板低,但這個隱患的風險程度並不低,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婆婆的身體便不好了。
也是因為吃過苦的緣故,公婆的日子過得都異常樸素,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憂患意識過強,生怕回到那個時候,被打回原形,所以婆婆這個不懂得享受的人,需要小墨的關心和愛護。
既然關係這麼好,小墨還有什麼煩心事兒呢?一說起來,小墨就是一臉要吃人的表情,轉而又變得很得意。
「就是啊,我運氣這麼好,攤上個好婆家,有人心裡看不順眼吧,偏想搞點事情,讓我不痛快。不過好在,事情被我圓滿的解決了,總算是惡人有惡報,我心裡出了口氣,不然讓她得逞了,我就真得要憋屈死了。」小墨說的那個人,就是她的一位鄰居阿姨。那位阿姨,從前也聽小墨說過幾次,反正是個挺會鼓搗事兒的阿姨,小墨的那個小區,是個比較新的小區,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在住。
這位阿姨嫌家裡的房子太舊,所以就到兒子兒媳家裡享福來了,似乎是和她老公的關係不怎麼對付,也或許是他老公並不贊成住到兒子家裡去這個想法,總而言之,她丈夫肯定是和她有了一些矛盾,最後也只有她一個人住到了兒子家,之後一次都沒有來看過她。
自從她住了進來,經常能聽到她家雞飛狗跳的吵架聲,作為鄰居,小墨從前經常看到,這小兩口感情是真的不錯,出門手挽著手,有說有笑的,對人也很友善。
雖然年輕社區的鄰裡關係比較生疏,但他們看到小墨夫婦時常會報以笑容,給人印象相當不錯。可那位阿姨來了,這小兩口一起出門的機會都變少了,小墨反而看到這位阿姨挽著兒子出門說說笑笑的時候更多。
而兒媳婦呢,總是一個人形影單只,眼神落寞,往日的神採都不見了,整個人都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從前是陽光,如今便是烏雲密布。
具體有什麼事情,外人自然是不知道的,小墨作為一個局外人,她也就是唏噓,也管不著人家的家務事,可就在最近,她發現,這位阿姨,手伸的有點長,直接伸進了她的家裡,這她可就忍不了了。
小墨的確是個快人快語性子直的人,她打心底裡不喜歡這個阿姨,所以每次碰面,她都冷著臉,假裝看不到,這阿姨有時候自來熟的打招呼,她沒啥好臉色對待她。
其實本來就是陌生人,不想交際便不交集,可這位阿姨可不是這麼想的,心裡記下了仇。
小墨本就是個大大咧咧的姑娘,她不大會懂得察言觀色,但還是慢慢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婆婆像變了個人似的,對她不再那麼親熱,還有意迴避著她,和兒子說悄悄話,刻意不讓她聽到。
後來丈夫也跟小墨說了,其實婆婆也沒說什麼特別的話,但小墨還是覺得,婆婆就是防著她,心裡還是有些膈應,她是想和婆婆說清楚的,可一向和自己交心的婆婆,卻故意不和她獨處,也不和她親近,就是有意疏遠,讓小墨心裡一直很奇怪。
「我也沒做什麼事情,家裡也沒發生什麼事情,我婆婆那個樣子,我心裡一直都放不下。
她也不是個賣弄心眼子的人,人很善良,這點我真的清楚的很,她把我當親閨女看待,默默做事從來不邀功,單憑這點我也不會懷疑她,可是她真的很反常,讓我不得不留心。
也多虧我留了個心眼子,還真讓我發現了端倪。」
那天小墨回家,結果發現隔壁的那位阿姨,正從自家出來,婆婆也是準備鎖門的樣子,一看到小墨,那位阿姨便神色尷尬的自圓其說起來。
「我剛好下樓買菜碰到你婆婆,我倆年紀差不多大,我老婆子在兒子家住也沒啥事兒,就和老妹子聊了幾句,沒事兒,你們婆媳倆慢慢聊,我先走了。」
婆婆也是不敢看小墨的樣子,迎合了幾句,便走掉了。小墨回去細想,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好在家裡是有監控攝像的,她便開始留意了。
後來婆婆再次來打掃衛生,小墨看到了那位阿姨也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其實兩個老人聊聊天,消磨時間也沒什麼,可對方是那位長舌多事的阿姨,小墨不得不在意。
果不其然,這阿姨沒聊幾句,就開始直入主題,教育起了婆婆。
「我說老妹子,你這婆婆做的也太窩囊了,成天跟老媽子一樣,跟兒子兒媳屁股後頭,給他們做飯,給他們收拾,你看他們誰感激你了?人要懂得心疼自己,你把兒媳婦當親閨女,人家指不定背後怎麼說你呢?
你就說你家那媳婦,一看就不是個善茬,見了長輩招呼都不打的,擺個臉色,我估摸著對你也不會尊敬到哪裡去,你以為她是沒大沒小,其實她就是壞。
你家兒媳一點規矩都不懂,沒規沒矩的,像什麼樣子,你給她點顏色她就能開染坊了,再這麼下去,你以後在家裡是一點地位都沒有了。
做婆婆就得像我一樣,拿出點派頭,給她顏色瞧瞧,給她上硬手段,上規矩,狠狠治,不治她尾巴得翹上天去。
你就把你兒子把控好了,兒子聽你的,兒媳婦自然就好收拾了,你瞧瞧我,我兒媳婦從前也那樣,現在還不是讓她向東她不敢向西,你就聽我的,準沒錯。」
小墨當下就炸了,她本來是想現場揪住這個阿姨臭罵她一頓,可她是一刻也忍不了了,當時她就開了語音,對攝像那頭怒斥起來。
「聽你個鬼,你這老東西,就是故意攛掇挑事兒的,你以為你是誰呢,在自己家地盤霍霍就算了,還到我家撒野,我家的事,還輪不到你插嘴!」
阿姨當時是被嚇得不清,婆婆也是,或許是不知道如今的攝像頭還可以說話吧,找了半天,最終落荒而逃了。
可小墨壓根沒準備就此罷休,當天晚上回到家,她安撫了婆婆以後,直接氣勢洶洶的殺到了這位阿姨的兒子家。
阿姨沒想過小墨會來興師問罪,非常尷尬,連忙想躲,結果被小墨一把揪住,當著她兒子和兒媳的面,把下午錄下來的視頻播放了一遍,也沒多說一句話,瀟灑的轉身就走了。
後來小墨聽著聲音,那動靜也不小,阿姨呼天搶地的大呼冤枉,可兒子通過視頻,真正了解了阿姨的用心,說什麼也不信了,兒媳婦或許是委屈久了,大哭著要回娘家,家裡雞飛狗跳了一晚上。
第二天,阿姨便被請回了家,小墨開導了婆婆,好在是沒有出現什麼嫌隙,而對面,也算是恢復往日寧靜,只不過這夫妻倆到底能不能破鏡重圓,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畢竟有些傷痕,即便能修復,疤痕依舊在,生活不是讀書,說翻篇就翻篇,若是阿姨從此學會閉嘴自然是好的,若是不能,這家人到底會過成什麼樣子,誰也無法預料,不過這位阿姨的多舌好事,早晚還得讓她吃到更多的苦頭,這點是可以肯定的。
小墨的這位鄰居阿姨,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看過的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裡面有一個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結局也很悲慘的角色,康家姨媽。這位康姨媽在劇裡就是一個十足的惡人,她什麼實質性的事兒都沒做,就單單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把親妹妹誆去坑害自己的婆婆,出了事兒以後把自己摘的一乾二淨,沒事人一樣。
她到處造謠生事、顛倒黑白、搬弄是非,惹得別人家宅不安,她才心安。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自己過得不好,但另一部分,更是她的性格使然,出生於高門大戶,性格囂張跋扈,瞧不起任何人,這才養成了她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
小墨的這位鄰居阿姨同樣也有一部分家庭不幸福的因素在裡面,丈夫與她不親近,兒子婚後跟兒媳婦同氣連枝,這就導致了她尖酸刻薄,養成了愛挑事兒的性格,再加上退休以後,生活太閒,就讓她更加變本加厲。
人家不與她計較,她便更加忘乎所以,殊不知,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限度,觸及了底線,影響了正常生活,人家便不會再讓你,更不會容你。
好心告誡一些人,好事得有個限度,別做那長舌婦,不僅僅是女人,男人也是。管好自己家的事情就行,別人家的事情,自有別人家自己的安排,正如小墨說的,別人家的閒事兒,本就輪不到你來多嘴多舌。
康姨媽的下場,銘記在心,嘴長在你的身上,但風評和德行,要靠自己來掙。
大多數的道理人人心中都有數,不說不是因為不懂,不做不是因為不敢,要知道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是你外人可以置喙和評斷的,還是管住自己的嘴巴,即便是好心好意,不知全面,也請不予置評,否則落得個裡外不是人的下場,叫苦不迭也是你長舌的報應。
面對居心叵測之人亂嚼舌根,也請心態放平和,他們不是你在意的人,說什麼與你,都無關痛癢,只要你不在意,對方自然也覺得無趣,很快便會收手。
若還是得寸進尺、不知進退,那就不用多考慮其他,讓他們長長記性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