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兩道文件叫停
毛主席的塑像是從60年代開始全國興建的,到了1967年,中央發了一份《關於建造毛澤東塑像問題的指示》,文件中,國家叫停群眾自建塑像的行為,認為毛主席的塑像不但講究藝術性,還關乎政治性,不提倡不具備專業能力的群眾隨便建造。
雖然有禁令,但全國各地人民的熱情並沒因為一張紙而消退,中央無奈又下達一個文件再次強調,這才讓塑像活動稍微有所停緩。
十像九立
前面說了,中央為了叫停「塑像熱」連續發了兩個指示文件,事情才有點「退燒」,可是這樣的冷水消熱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很快大家就把文件拋之腦後,塑像又如火如荼的興建起來,中央這次覺得很無奈,只得妥協發布一個《關於宣傳毛主席形象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的文件。
在如雨後春筍冒出的毛主席塑像中,關於塑像的原則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只能是站姿,儘量不採取其他姿態,而對於塑像的細節,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要求和理解。
舉手和背手
比如,毛主席是穿中山裝還是大衣,是戴八路軍帽還是不戴帽子,是眼望遠處還是俯看人民,這些都是很多人談論的焦點,而在塑像材料上,也都採取最好的漢白玉石,不用其他質料。
除了細節劃分,最值得說道的還是手的問題,如果我們把現存的毛主席塑像放在一起,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兩個派別,一個是舉右手,一個是背雙手,在忽略細節的前提下,任何一尊毛主席塑像都可以用這兩個類別來劃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兩大類呢?
一窮二白的國力
其實很簡單,在五十年前,新中國還沒有那麼多懂建築的人才,就算是會建築的,水平也參差不齊。毛主席的塑像,怎麼解決在保證藝術性的前提下,設計出的右邊肩膀能承受單獨上揚的手臂。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技術難關,就讓很多人束手無策。
所以很多設計者只好採取讓毛主席昂首背手的姿勢,逃避掉技術上的難題,由此可見,我們建國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是非常薄弱的,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輝煌中國,我們攻克的又何止一個手臂問題!
小編自述:望各位看官不吝賜教,多多斧正,每日更文,只求分享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