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無錫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警務技術四級主管,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4次。
他雖然不衝鋒在抓捕一線,卻為破案提供關鍵證據;他雖然不直面犯罪分子,卻用刑事科學技術鎖定真兇。面對血腥腐敗的屍體和各種痕跡物證,趙鵬始終做到沉著冷靜、思維縝密,為尋找蛛絲馬跡而連續勘查現場數十小時、為檢驗一份生物檢材而在實驗室徹夜忙碌,這些對於趙鵬而言,都是極為平常的事。
01
為了一個線索 刺骨寒風中搜尋6個小時
2019年1月2日上午8點,趙鵬接到任務:「山水東路一幢別墅被盜,立刻出警!」
案件現場一片狼藉,損失達上百萬元。嫌疑人十分狡猾,別墅的門、窗及房子周圍幾乎沒有留下痕跡。而且,小區監控幾天前剛剛損壞,這更是增加了偵查難度。連續在現場勘查了幾個小時,趙鵬卻沒有尋找到有用的線索。
第二天上午,心有不甘的他決定擴大搜索範圍。小區西南面是一大片樹林,北面緊鄰太湖,在如此複雜環境中尋找線索,如同大海撈針。
時值臘月,刺骨寒風吹得人直哆嗦,趙鵬眉頭緊鎖,屏氣凝神,左手舉著勘查燈,右手拿著物證箱,時而彎腰,時而踮腳,臉幾乎貼在小區圍牆上,任憑刀割似的北風從縫隙中呼嘯而過。
勘查工作持續了6個多小時,臨近傍晚,南面圍牆邊一棵傾倒的樹幹吸引了趙鵬的注意。他貼近查看,樹幹和附近牆面上竟隱約有踩踏痕跡!他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反覆搓了搓早已凍僵的雙手,一絲不苟地進行了提取,並連夜進行檢驗,反覆多次實驗後,成功比中嫌疑人崔某。
「勘查現場,不僅需要眼力和腦力,更考驗體力。」趙鵬說,「現實中『追尋線索』的過程常常曲折、漫長、枯燥,我們必須冷靜、細緻、耐心,在看似一團亂麻的現場中找到突破口,為順利破案提供有力依據。」
02
2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 檢驗室裡的「定海神針」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趙鵬的工作就是讓它來得快一點,再快一點!
2019年3月24日,錫山區安鎮街道一處苗圃的排水淺溝旁驚現一根疑似人骨,趙鵬接警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經初步判定,這是一根女性腿骨。
「這可能是一起兇殺案,必須找到其他線索!」趙鵬果斷擴大範圍,仔細搜尋,又找到一些散落在灌木叢中的人體骨骼。這些骨骼端面的傷痕佐證了他的推斷。
回到單位,已是下午2點,趙鵬簡單扒拉了兩口飯,就一頭鑽進了檢驗室。這些骨骼暴露在野外,日曬雨淋,腐敗嚴重。陳舊骨骼的檢驗過程複雜,程序繁瑣,趙鵬在檢驗中的每一步都倍加小心,失敗——重來——再失敗——再重來,他不斷調整檢驗方法,直到第二天晚上6點,終於獲得結果並確定了死者身份,為案件後續偵辦指明了方向。
「抓到嫌疑人,對受害人來說應該算是最好的告慰。」趙鵬說。工作8年以來,趙鵬共勘驗各類重大案(事)件現場500餘起,受理檢驗鑑定6000餘起、檢材3萬餘份,出具鑑定文書共500餘份,無一差錯。
03
大膽創新攻堅克難 助力破獲一批命案積案
2020年以來,市公安局持續組織開展命案積案專項攻堅,趙鵬作為攻堅主力,對陳舊物證「兜底翻」,對檢驗結果「回頭看」,物證再清理、再檢驗、再比對,潛心研究制訂檢驗方案,助力破獲一批命案積案。
「1997年宜興歸徑搶劫殺人案」中,在前期剩餘檢材數量不多,檢驗難度極高的情況下,趙鵬反覆翻閱現場勘查卷宗,分析嫌疑人犯罪行為。他克服了20多年降解生物檢材的檢驗難題,最終在受害人衣物上成功提取相關證據,並創新應用新型比對技術,鎖定嫌疑人孫某兵的真實身份。
「2007年北塘橫浜裡搶劫殺人案」中,檢材複雜、斑跡混合,加之距離案發已有13年,檢驗條件極為苛刻。趙鵬一頭扎進實驗室,不斷調整方案,最終獲得重要線索。前後歷時66天,終於鎖定嫌疑人楊某虎,成功突破該案。
在出色完成物證檢驗鑑定任務的同時,趙鵬還注重最新法醫物證技術的學習與創新。2018年,他參與撰寫的論文被國際法醫遺傳學核心期刊錄用發表;在2019年公安部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中,趙鵬參與研發的項目,從全國400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獲評優秀獎。
「其實跟執法一線的戰友比,我的工作算不上什麼。」得知自己成為「江蘇最美警察」評選候選人,趙鵬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悄無聲息地破解一個個生命密碼
查清案情 還原真相
他用滿腔熱血履行
一名刑警的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