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發現鳥神星衛星:鳥衛一

2021-01-11 IT之家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報導,剛剛度過自己26歲生日的「老兵」哈勃空間望遠鏡近日再立新功:在外太陽系的矮行星之一——鳥神星的周圍發現了它的一顆衛星。鳥神星是太陽系內目前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承認的5顆矮行星之一,也是柯伊伯帶區域內亮度僅次於冥王星的第二亮天體。

這顆小衛星被臨時編號為S/2015 (136472)1,並有了一個「MK 2」的暱稱。這顆小衛星的亮度比鳥神星要暗弱1300倍。觀測發現這顆小衛星位於距離鳥神星大約1.3萬英裡(約合20921公裡)的位置上,其直徑大約為100英裡(約合160公裡)。相比之下,鳥神星直徑大約870英裡(約合1400公裡)。鳥神星本身也是在2005年才首次被發現的,其名字「Makemake」是用太平洋復活節島上土著人文化中的創造之神的名字命名的。

柯伊伯帶是海王星軌道外側的一個環狀區域,這是大約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遺留下來的冰凍殘留物分布區,幾顆矮行星就在這裡圍繞太陽運行。其中的一些此前就已經被發現擁有衛星,但對於鳥神星而言這是首次被發現其周圍存在衛星。

取得這項發現的觀測工作是在2015年4月份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廣角相機3號」設備開展的。哈勃望遠鏡擁有觀察明亮天體周圍暗弱天體的獨特能力,再加上其強大的解析度,讓天文學家們得以從鳥神星強烈的光輝中將這顆小衛星辨別出來。相關結果已經在近日的《小行星電子通報》(Minor Planet Electronic Circular)中進行了報告。

▲這張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圖像顯示出鳥神星被發現的第一顆衛「MK 2」。這顆小衛星在圖像中位於鳥神星上方,由於鳥神星強烈的光輝,它相比之下顯得非常暗弱,幾乎難以看到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了他們在2005年,2011年以及2012年時用來發現了冥王星附近多顆小衛星相同的哈勃觀測技術。先前的研究顯示鳥神星周圍空間並不存在其他天體。這項觀測任務的負責人,美國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阿列克斯·帕克(Alex Parker)表示:「我們的初步估算顯示這顆小衛星相對我們的觀察角度是側面朝向地球,這就意味著很多時候當你對其進行觀測時,很容易因為被淹沒在鳥神星的光芒中而無法看到。」

一顆衛星的發現對於這個矮行星系統擁有重要意義。通過對這顆衛星軌道的測算,天文學家們能夠計算出這一系統的質量大小並據此推算其演化過程。另外,這顆小衛星的發現也進一步增強了科學家們此前的觀點,即很有可能絕大部分的矮行星都是擁有衛星的。

帕克表示:「鳥神星屬於較為少見的類冥王星天體,因此找到它的衛星具有重要意義。這顆衛星的發現將賦予我們重要的機會對鳥神星開展詳細的多的研究,而這在此前沒有發現衛星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

當然,鳥神星衛星的發現將進一步增加鳥神星與冥王星之間的相似程度。這兩個天體的表面都已經被證實覆蓋著凝結的固態甲烷冰。就像此前科學家們對冥王星所做的研究那樣,對這顆新發現小衛星的研究將很快得到鳥神星的密度數據。這將是一項飛船關鍵的結果,因為它將讓科學家們判斷這兩顆天體的整體物質組成是否相似。美國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研究組負責人馬克·博依(Marc Buie)表示:「這項新發現揭開了外太陽系比較行星學的新篇章。」

研究人員未來還將需要更多的哈勃觀測時間以便確定這顆衛星的運行軌道是圓形的還是橢圓形的。初步的估算顯示,如果這顆衛星的軌道是圓形的,那麼它的公轉周期將是大約12天或者更長時間。

▲藝術示意圖:鳥神星和新發現的小衛星。鳥神星系統到太陽的距離要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遠50倍以上

確定這顆小衛星的軌道形狀將幫助科學家們判斷其成因。一個緊湊的圓形軌道往往意味著MK2衛星可能是鳥神星與另外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相互碰撞之後的產物。但如果這顆衛星擁有一個拉長形軌道,那麼它是一顆被鳥神星引力場捕獲的柯伊伯帶小天體的可能性將會大得多。但不管是哪種可能性,其發生時間一般都在數十億年之前,當時的太陽系還非常年輕。

這項發現或許還將有助於解決另外一個與鳥神星有關的問題。此前對這顆矮行星開展的紅外波段觀測顯示其表面幾乎完全是明亮的,溫度很低,其中部分區域的溫度似乎要比其他區域稍稍更溫暖一些。天文學家們認為這種溫暖區域的成因可能是由於這些地區地表顏色稍暗,因此會吸收更多的太陽光。然而,除非鳥神星處於一種特殊的朝向狀態,否則隨著鳥神星的自轉,這些暗色區域的分布也應該會發生相應變化才對。但這樣的變化迄今從未被觀測到過。

此前開展的這些紅外波段觀測解析度不夠高,未能將MK 2與鳥神星本體區分開。研究組根據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結果,提出此前在紅外波段中觀測到的那些相對溫暖的區域成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MK 2衛星暗色的地面。

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設想來解釋為何MK 2衛星會擁有木炭一般黑暗的地表,即便其圍繞公轉的矮行星的地表顏色跟白雪一樣潔白。其中的一種觀點認為,與體型較大的天體,如鳥神星等不同,MK 2由於自身引力太弱,無法像鳥神星那樣形成一個明亮的冰雪地殼,而是在陽光作用下不斷發生升華,即從固態變為氣態並散失,從而暴露出下部的暗色物質。如果情況的確如此,那麼這顆小衛星就更像是一顆彗星或者其他柯伊伯帶天體,後者中的很多地表都是由一層暗色的物質覆蓋的。

當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在1978年被首次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迅速計算出了冥王星系統的質量。根據新的計算結果,科學家們發現這顆當時還屬於大行星的天體的質量要比在1930年代最初發現它時估算的質量數值小數百倍。由於冥衛一的發現,天文學家們突然之間意識到冥王星和其他大行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帕克指出:「這就是一顆衛星的發現將能夠帶來的測量精度的革命性改進。」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一項由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聯合實施的大型國際合作項目。馬裡蘭州格林班特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負責哈勃望遠鏡的運行管理;馬裡蘭州巴爾的摩的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TScI)負責哈勃望遠鏡的科學操作,STScI本身是由美國大學天文研究協會(AURA)負責管理的。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首次拍攝到矮行星鳥神星的衛星
    哈勃望遠鏡首次拍攝到矮行星鳥神星的衛星 澎湃訊 2016-04-2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家發現鳥神星具有衛星
    據外媒報導,美國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鳥神星這顆矮行星的衛星。人們首次觀察到鳥神星於2005年,它是冥王星之後的第二亮的矮行星。這顆衛星直徑大約100英裡,可以類比為我們的月亮。科學家可以通過哈勃望遠鏡,測量出這顆衛星的密度以及其他信息。
  • 你知道鳥神星嗎?它「長」什麼樣?這顆矮行星在哪裡?
    矮行星——鳥神星鳥神星與其他的矮行星冥王星、鬩神星和妊神星,一同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鳥神星比冥王星要稍微小一些,是柯伊伯帶從地球上看第二亮的天體(冥王星是最亮的)。這顆矮行星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305年的時間。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鳥神星(Makemake)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太陽系最大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這一期,我們來看看同樣處在柯伊伯帶的鳥神星。
  • 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哈勃望遠鏡十大發現
    按照計劃,哈勃望遠鏡將在2030-2040年之間退役。它的繼任者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預計明年發射。讓我們向偉大的科技工作者們致敬吧,我們的徵途必將是星辰大海!文字稿如下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遠鏡搭乘著發現號太空梭升空,開啟了30年如一日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生涯。
  • 哈勃望遠鏡發現海王星新衛星 命名 「馬頭魚尾怪」
    【環球網科技 綜合報導】日前,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英國國際性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刊發論文稱,美國加利福尼亞地外智慧生物搜尋協會(SETI)的研究院Mark Showalter及其同事們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海王星的內衛星和海王星行星環,發現了海王星從未被發現的第七顆內衛星。隨著這顆衛星的被發現,現已知海王星的衛星已經增長為14顆。
  • 天然衛星木衛一:木星的火山之月
    而且每剝開一層,就會出現新的謎題,一層更比一層令人困惑不解。觀察木星的衛星系統時尤為典型,特別是它的四大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為了紀念這四顆衛星的發現者,它們也被統稱為伽利略衛星。這幾顆奇妙的衛星擁有著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讓科學家們在幾個世紀裡都沉迷於對它們的研究。
  • 哈勃望遠鏡30周年,持續帶來的發現,驚豔著所有人
    大家好,這期我們說說哈勃望遠鏡。哈勃望遠鏡在1990年的4月24日發射升空。它是太空中為數不多的可見光太空望遠鏡。咱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臺,飄在太空中的超大型照相機。在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之前,人類對太空中各個星系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
  • 哈勃望遠鏡捕捉麒麟座變星天體周圍回光現象/圖
    哈勃望遠鏡捕捉麒麟座變星天體周圍回光現象/圖  美國宇航局哈勃望遠鏡觀測到麒麟座V838變星的景象,一場前所未有的爆發事件導致了該天體周圍出現「回光」現象,雖然科學家提出了諸多理論用於解釋麒麟座V838變星的爆發之謎,但目前仍然不清楚是何原因導致其產生數百萬倍太陽亮度的行為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歲生日快樂!我們看到的宇宙因你而不同
    1982年,這臺建設中的望遠鏡,被命名為哈勃太空望遠鏡,以紀念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20世紀20年代,哈勃在加州的威爾遜山天文臺用當時最大的望遠鏡發現了銀河之外的星系。他通過對河外星系的觀測,發現了宇宙正在膨脹,並提出了描述宇宙膨脹的「哈勃定律」。
  • 哈勃望遠鏡發現英仙座星系團 證明暗物質存在/圖
    【科技訊】11月29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稱,通過觀測英仙座星系團天體密集的中心區域,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為數眾多的矮星系(一種最為常見的星系)保持了未受擾動的原始形態  此次哈勃望遠鏡獲得的圖像給出了暗物質存在的進一步證據:那些未受擾動的矮星系正是被籠罩在暗物質「軟墊」之中,保護了它們不受那些狂亂毗鄰星系的引力影響。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年度木星照出爐!看點真不少
    這張照片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於2020年8月25日,當時木星距離地球約6.5億公裡。據介紹,這張照片屬於哈勃太空望遠鏡外行星大氣遺產計劃(OPAL)的一部分。該計劃每年都會拍攝一些太陽系外行星的年度全球照,以供天文學家研究它們的大氣、風暴和雲層變化。這一次,哈勃一如既往的沒有讓人失望,記錄下的看點可真不少。首先,木星北半球中緯地區一個獨特的細節令人興奮。
  • 哈勃望遠鏡到底貢獻了什麼?NASA都給它慶賀?看完佩服得五體投地
    哈勃望遠鏡在工作期間拍攝了不計其數的照片,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了很多極其珍貴的資料,那麼問題來了,它到底有多強呢?歡迎收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搭載著7名太空人在升空的時候瞬間爆炸,遺骸散落在大海中,這一事故導致了原計劃在同年10月發射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延遲發射。由於望遠鏡的特殊性,必須儲存在無塵房間,所以越晚發射經費消耗的就越多。
  • 30歲哈勃望遠鏡「寶刀不老」 發回璀璨星圖
    英媒稱,哈勃太空望遠鏡於30年前的4月25日升空,作為天文望遠鏡家族的「老前輩」,哈勃的生日可以算是重要日子。它給自己的慶生禮物是發回一組璀璨的星圖,再次證明自己「寶刀不老」。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26日報導,星圖是銀河系附近的一處星雲,離地球約16.3萬光年。
  • 哈勃望遠鏡服役30周年,它都貢獻了什麼?人類終於看到了超遠星系
    為了慶祝哈勃望遠鏡誕生30周年,只要你進入了NASA的官方網站,輸入自己的出生日期,就能夠查到你出生當天,哈勃望遠鏡所拍到的星空圖。哈勃望遠鏡在工作期間,拍攝了不計其數的照片,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證據和材料。那麼問題來了,它的功能到底有多強呢?
  •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發現不合理之處!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發現不合理之處!在夜晚望向一望無際的黑夜時候,你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宇宙的盡頭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就算是頂級的科學家都無法回答,因為人類目前飛行最遠的探測器連太陽系都無法走出,更不要說前往更為遙遠的宇宙盡頭了。
  • 哈勃望遠鏡花4年做了一張壯觀的GIF動圖-哈勃,望遠鏡,麒麟座,V838...
    下邊這段動畫展示的是2萬光年外一顆恆星最後爆發的場景,涵蓋時間長度大約是4年,來自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隨著爆發過程的推進,V838發出的強光照亮了其周遭的塵埃雲,成為哈勃望遠鏡迄今所見最壯觀的景象之一。粗看上去這段動畫顯示的是恆星V838正在向外快速拋射物質,但實際上它所顯示的是向外擴散中的「光回聲」。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周歲紀念 - 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哈勃天文萬望遠鏡(Hubble)30年前的4月25日誕生。作為天文望遠鏡家族的老前輩,哈勃的生日可以算重要日子。它給自己的慶生禮物是發回一組璀璨的星圖,再次證明:寶刀不老。這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附近一處星雲,離地球大約16.3萬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