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怎麼就成了算命的?讀顧頡剛《秦漢的儒生與方士》,原來如此

2021-01-17 瑜論新知

西漢和東漢之間的大儒劉歆利用【五德相生說】來改造古史系統。

其實也是秦漢的方士和儒生為了適應統治者的不同階段的需求,用【五德始終說】來編排各種古史系統的習慣行為。那怎麼儒生們怎麼就成了算命的了?

1,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在大一統的社會背景下,運用陰陽五行的思想,創立政治學說和政治制度,來為秦漢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的統治集團服務。

2,陰陽家和方士在秦漢成就了若干政治制度,博士和儒生由分到合,接受了陰陽家和方士,成為了漢代的經學。

3,漢代的經學轉入【讖緯】而讖緯又是什麼呢?

讖緯:神秘的語言,神學說,假託神仙聖人預言吉兇。

這樣的故事在古代非常多,比較有名的就是

【熒惑守心】害死了當朝宰相:翟方進。爆漏了漢代思想的黑暗面。

兩漢的經學:漢學

清朝的文字獄,讓讀書人的全部心思集中在裡故紙堆裡,學問完全脫離了人生實用,也就畸形了,偏枯了,但是也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們幫助人們認識了若干未經前人揭出的史實。他們特別注意兩漢的經學,長期搜集,整理資料,把看不清的兩漢學術,指出了大概的輪廓。

清代學者本來只是反抗【空談心性的宋,明理學】但是在他們深刻研究漢學以後,竟然看到了黑暗的內幕,權威的漢代學術是建立在【宗教迷信】之上。

這要重新來看劉歆做了什麼?

劉歆站在最高學術上鼓吹,王莽站在最高政治地位上推動,這事情對於王莽奪取漢室政權必然有若干的有利條件。可是這件事發生在西漢,隨著王莽政權的滅亡,古文經應該也隨著覆滅,但是到了東漢,古文經反而更加昌盛,奪了今文經的正統。今文經本是孔子學派的傳承,為何變得怪力荒誕,就要從【方士和儒生的結合】這個角度來看。方士和儒生的結合也是造成兩漢經學的主因。

方士的興起

方士的興起是在戰國時代的燕齊地方。這些地方靠海,給人以無限的幻想,認為可以通過修煉而得以長生不老,離開社會而獨立永存,取得與上帝同等的地位。

燕是河北及向北「含一部分東北地區」,齊是山東地區。

歷代帝王修仙長生,在《紅樓夢》這部小說中,賈府賈敬有官在身,仍是熱衷煉丹長生,最終因服用丹藥而亡。

鄒衍一派的陰陽家,提倡的是「天人合一」的學說,要人們一切行為不違背自然界的規律。

秦始皇在方士和陰陽家的引導下,接受了玄學文化。

儒生在這個背景下,為了靠近中央政權,不得不創造一套神秘的東西。

從秦到漢,鄒衍的【五德始終說】為朝代更替提供了理論基礎。

那問題來了,朝代到底是不是按照【五德始終說】更替的呢。那就要簡單的屢一下。

首先要確定一下,【五德始終說】可以迎合皇帝的意圖,使得皇帝的作為和上帝的作為可以緊密的聯繫,這裡的上帝,是我們本土的上帝,不是外國的上帝,千萬不要混淆。皇帝的神性越濃厚,地位越優越,民眾也越容易被麻痺。這種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的思想逐漸超越了方士對皇帝的影響。法式正途的官吏都要在儒生中選拔。

西漢之末,劉歆整理皇家圖書,發現許多古代的史料,想表彰他們,本來這是一件盛舉,但是學術性的東西,是皇帝不需要的,一定要插入對皇帝有利的東西才能借的政治的力量。

所以劉歆在《左傳》裡加進【新五德始終說的】的證據,又做了一部《世經》來證明王莽的正統,光武帝就用《赤伏符》受命,而讖緯一類妖妄怪誕的東西就大量產生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難分。

皇帝無論用宗教,還是用上帝的主宰,或用五行學說,總能用方法來證明自己是【真命天子】

那麼每個儒生和官吏也就成了默默的幫助皇帝代天行道的孔子的徒孫。

儒生和皇帝之間相互成就,相互成全。

皇帝需要什麼,儒生就供應什麼,而這些供應都是由「聖經」和「賢傳」裡出發的,實際上卻是從方士的思想裡借取的。

那問題來了:漢武帝以後為什麼不多見方士了?

原來是:儒生們已經儘量方士化,方士們要取得政治權利也相繼歸到儒生的隊伍中去了。

兩支隊伍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相互融合了。

那今文家和古文家,並不是思想不同,只是形式不同,版本內容不同。

古文家掌握了大量的古代資料,今文家的讖緯論妖妄怪誕過於荒謬,實在無法取得儒生們的信仰。反而顯得訓詁派更加客觀,這個學術的思想主流,秦漢起,東漢盛,魏晉衰,宋後歷朝查禁。#人文#

相關焦點

  • 焚書坑儒其中的貓膩,焚書是雷聲大雨點小,坑儒只是儒生無辜躺槍
    盧生等一幫方士們,實在是有些玩兒不轉了,於是串通起來,一齊大逃亡。秦始皇大怒,將此案交由御史臺追究刑事責任。在追查審訊的過程中,在鹹陽的各種方士奇技者、部分言論文學者都被牽連進去,最後的結果,判定其中四百六十餘人有罪,被活埋於鹹陽東郊。這件事情,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的來龍去脈。2、秦始皇真的坑殺過儒生?
  • 分析後,直罵儒生無恥
    就像《道德經》和《周易》一樣,他們從出生到今天,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3000多個版本,這些衍生版都是被儒生無限變異之後的超級讀物。儒家思想為何在孔子活著時,如喪家之犬一般受人冷落。而孔子死了那麼多年後,才被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呢?這中間儒家思想為了適者生存,經過了大幅度的修改和雜交,直到所有帝王都覺得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為止。
  • 顧頡剛摸骨
    11月24日《上海書評》劉衍文先生文章提到顧頡剛看手相事。從已出版的日記看,顧頡剛一生多次算命,他的朋友沈剛伯就精通子平之術。
  • 小吳讀史:《史記》之《十二本紀·孝武本紀⑩》
    原標題:小吳讀史:《史記》之《十二本紀·孝武本紀⑩》導語:今天,《小吳帶你讀史》欄目帶你繼續了解《史記》之《十二本紀·孝武本紀》。漢武帝在梁父山、肅然山是如何進行祭祀的?為什麼要大赦天下?漢武帝再次尋仙結果如何?我們一起去讀。
  • 解讀詭異的湘南殺人祭神,「儒生為上祀」是什麼意思?
    這裡用以祭神的人還分有高下,「凡得儒生為上祀,僧為次,餘人為下。」意思是書生是最好的,其次是僧人,再次為其他人。至於為什麼酸腐的讀書人在這裡被奉為「上祀」,其中道理費解,需請各位看官賜教。話說有一個書生就發生了這樣的一段奇遇:他在郴連道趕路,這一天走到了傍晚時分,遇到了一位耕地老農。這位老農就問他:「先生這是要去哪裡?」
  • 「文王演八卦」的湯陰古縣藏有「文武雙筆」尖塔,儒生、武生如鬥出
    歷史上,在湯陰當地,凡是走科舉之路的儒生和武生都會來此處瞻拜,寄託「一朝高中,金榜題名」的美好願望。相傳,湯陰縣在歷史上出的文生、武生多如鬥。(圖文來自「源易緣」)文筆塔和奎光閣均建在湯陰東南城牆舊址上,奎光閣建成年代說法不一,但能夠確定是明代建築。這就是奎光閣。據介紹,奎光閣似塔非塔、似閣非閣的造型,很符合易經的風水學說。
  • 中國有個小縣城,算命先生看了一眼,預言:將出現一大批皇帝貴族
    在中國古代,風水學也是一門顯學,作為儒生,所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便是易學了。當然,這些儒生所掌握的易學,是入門級的水平,他們想要有所提高,還應當進一步地去研修學習,如此才能成為真正的易學大師。儒生學習易學,還有一點好處是,一旦科舉功名不順的時候,又不想回去當教書先生,那麼就可以憑藉測字、算命的本事吃飯。事實證明,任何一種學問,只要你能夠將他學通,最終必定能夠出類拔萃。就怕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通,半瓶子晃蕩,那就危險了,一旦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領,只好去喝西北風了。
  • 臺政治人物愛算命 處處可見其與方士「勾肩搭背」
    原標題:臺政治人物愛算命 處處可見其與方士「勾肩搭背」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日前自爆,命理師曾為她算過命,稱其有「總統命」,這則消息昨天在臺灣島內引發熱議。   事實上,愛算命、相信風水之說的臺灣政治人物,遠不止蔡英文這一位。
  • 失而復現的半部書稿——鄭德坤與顧頡剛的一段學術往事
    前後經許地山、顧頡剛、容庚、洪煨蓮、張星烺諸老師的指導鼓勵,對古代幾種重要的輿地圖書從事整理研究。第一課題是校讀《山海經》,將歷代關於這本古書的版本註疏搜集齊備,作整體的檢討。伏案兩寒暑,成《山海經研究》一稿,長百三十餘萬言。時上海神州國光社創辦伊始,主持人來北平徵稿,經顧師介紹,把原稿交給他帶回上海出版。
  • 秦漢與羅馬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災異學說一過度就成了東漢讖諱迷信;三綱五常一過度就成了束縛社會活力的教條;親親尊尊一過度就沒有了法律意識。但在那個摸著石頭過河的秦漢時代,建設一個超大規模政治體的過程,只能是邊建設,邊批判,邊創造,邊完善。劉徹接受了董仲舒天人之策。第一件事就是舉孝廉。在此之前,都是世家子做官,商人之家也偶爾可以「貲選」。這與羅馬開端相似,都是「貴+富」政治。
  • 《金瓶梅》:西門慶成了暴發戶,是怎麼來的
    西門良也是個儒生,考了一輩子科舉,屢試不中,因此也就沒有做成什麼官。於是,西門良便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西門慶的父親西門達身上,盼望西門達能科舉成功,飛黃騰達,也好光耀門庭,因此他給西門慶的父親起名叫西門達。
  • 武帝封禪尤敬鬼神:行騙的方士與做夢的帝王
    於是,方士登場了。方士是一批怎樣的貨色呢?這個在《封禪書》的前半部分已經有過描寫:他們主要出產於戰國時代的燕國和齊國。他們的標配,是手裡都攥著一把秘方,都會玩隱身術,都好談鬼神故事,還都有點海外關係——點開各自的朋友圈,都有幾位神仙大咖。而這些神仙大咖你永遠都見不到,只有通過這些方士的傳話,才依稀可以領略一點大咖們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