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們的文化中有許多經典的話語,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大器晚成」,比如「早秀不如晚成」等等。
《菜根譚》這本書是明朝道人洪應明的一本處世奇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身,它裡面就有告訴我們:人生最好的狀態,其實不是年少有為,而是大器晚成。
那麼大器晚成的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菜根譚》中有一句說:桃李雖豔,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橙黃橘綠之馨冽?信乎,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早秀就像是春花,儘管風之綽約,但是依舊抵不過臘魚梅香;早秀雖然驚豔,但卻不如厚積薄發醞釀出的魅力來得持久。
很多珍貴的事物都是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形成,而且也是在最晚的時候積累出來成果的,而一個人的智慧就是能夠認知這些本質的規律,這也是符合天道順應自然的智慧。
在年輕人身上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不懂得符合規律,自以為是的妄為,通過自己主觀的妄念去評判一些事情,一旦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目的時,就憂心忡忡。
比如說大多數人都喜歡年少得志,不喜歡大器晚成,但是殊不知,年少得志未必會有好的結果,大器晚成才是真正的天道規律。
其實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年少得志的人往往不容易發覺到自己的身上的缺點。在最年少輕狂的時候就有很好的發展,這樣的人通常都比較高傲和張揚。然而高傲和張揚著一些個性,對於為人處世中又是非常禁忌的事情。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菜根譚》之中還有這樣一句智慧: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隱伏越久的鳥一旦起飛,必定會飛的越高。開得越早的花,常會越早獨自凋謝。知道了這個道理就可以免去仕途不暢,懷才不遇的憂愁,就可以消除浮躁冒進,急於求成的念頭。
一個人要想成功,好是心態是必不可少,因為人生無常,人情反覆,世路崎嶇,沒有好心態,怎麼能夠撐到最後。人生下半場,比拼的往往是心態和健康,誰要是能夠笑到最後,誰才是最終的贏家。
現在很多年輕人心浮氣躁,剛剛進入社會,就馬上想買房子、升職加薪、創業成功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不現實的,因為少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當你自身能力強大了,與之匹配的物質也不請自來!
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提到了「道」的精髓,即:道法自然。天之道,不爭而善勝!我們不是不爭,而是當我們還弱小的時候,需要積蓄能量,要學會「潛龍勿用」,待到時機成熟了,才能抓住機遇,一飛沖天。
「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成功來得太早,德不配位,爬得越高摔倒越重,還不如多多磨礪,厚積薄發,讓自己的品德與地位匹配,讓自己的能力足夠駕馭成功!
當今社會的人,缺乏的就是靜待花開的一種穩重。人生不要太過急躁,不要總是期望年少有成。
讀一讀《菜根譚》,你的格局會更高
上面我們分析的兩句話都是出自《菜根譚》中的語錄,小編我是經常將《菜根譚》置於枕邊,睡前翻看三五分鐘。
三五分鐘就能看完一個充滿哲理與人性的小故事,讓我們看清生活的本質。
《菜根譚》文辭優美,雅俗共賞,被後人稱為「文化人必讀書」。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處世,在《菜根譚》中都有完美的展現。
國學大師季羨林贊菜根譚:耐人尋味;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說:"企業管理的專著可以不讀,但《菜根譚》不可不讀"。
《菜根譚》不僅僅可以用到自己的修身養性上,還可以用到「治國平天下」上,職場,官場,生意場都有可以借鑑的道理,遇到挫折的時候,讀一讀,你就會找到答案。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不順。生活中即使遇到些許玩逆與小人,也不用太在意,莫若去慢嚼幾篇《菜根譚》。
而這套精裝《菜根譚》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了精妙傳神的注釋和譯文。去除了晦澀的同時,還巧妙利用了中國歷史上的經典實例和現代小故事來講述人生智慧。這樣,這本書不但容易理解,還更加豐富了內容,可謂是錦上添花了。
"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這需要你去細品揣摩。能經受艱難困苦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現在恰逢出版社活動,這套《菜根譚》,包裝精美,紙張也很優質,只需要59元,也就是兩盒煙錢,拿來與孩子一起看、送朋友都是不錯的選擇。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