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市不少微信圈子裡都出現了來自警方的一份提示:最近微信圈內出現了各種讓人輸入名字的算命和測身價等遊戲。警方建議大家要提高警惕,在網絡安全事件頻發的當下,這一提示很快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那麼,參與這類微信圈遊戲真會洩露個人信息甚至導致銀行卡遭遇盜刷嗎?
「安全提示」被熱轉,網絡安全受關注
在市民李女士的微信朋友圈裡,最近幾天一直在熱轉警方關於「算命遊戲」的提示。記者看到,這類算命小遊戲確實挺熱門,打開遊戲連結,就會出現一個輪盤。只要填寫自己的真實姓名、出生年月等個人信息,就可以測算「前世今生」、「出軌率」等等。
「我們確實挺喜歡玩這類遊戲。」市民小張說,但直到看到這則警方提示,她才意識到自己輸入遊戲界面的信息可能遭到盜取。小張發現,在多次玩過這類微信遊戲後,自己的手機頻繁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廣告騷擾。「根據安全提示的內容,很明顯是因為我的手機號、姓名等個人信息被洩露了。」
專家提醒,一些微信遊戲確實埋陷阱
「這類微信遊戲確實可能暗藏陷阱。」遼寧省網絡與計算技術實驗室研究員高長勝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這類小遊戲並非微信官方開發的應用,並沒有安全保障。高長勝說,微信會開放一些軟體藉口,一旦打開這類小遊戲,應用程式的後臺軟體可以直接訪問使用者的微信接口,這樣一系列相關個人信息就都洩露了。「遊戲程序的開發者通過後臺軟體可以清楚地查看到微信用戶所有綁定的相關信息。」高長勝說。
而微信個人信息洩漏後,面臨最大風險的將是使用者的銀行帳戶。「現在很多微信用戶會綁定自己的銀行卡信息,因此微信信息洩漏後,所綁定的銀行卡信息也會一併洩露。」高長勝告訴記者,如果銀行卡信息設置得不夠完善,遊戲程序的開發者會通過後臺軟體收集到的微信號、手機號和郵箱等重要信息,破解和盜竊銀行帳號與密碼。「現實中也確實發生過多起類似盜刷銀行卡案件。」高長勝提醒說。
後臺盜取「上網數據」也需警惕
除了直接盜取微信用戶的個人信息。此類遊戲軟體的另一個「惡意功能」是通過用戶手機上網時輸入的個人信息,建立個人數據包。「開發者可以對上網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有針對性地推廣各種網絡廣告。如果開發者把這些後臺收集到的信息賣給廣告商、中介甚至詐騙集團,給用戶的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將帶來更大威脅。」
高長勝提醒說,微信綁定銀行卡本身還是比較安全的。用戶只要儘量避免玩此類遊戲,同時儘可能在官方網站上登錄網上銀行、支付寶等網銀程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洩密」危險。
首席記者 萬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