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我國古代論天體者,分有「渾天」、「蓋天」和「宣夜」三派。
「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蔡邕 《天文志》)
在這三家之中,宣夜派已經「絕無師說」,失傳了,只剩下了渾天和蓋天兩派。
這兩派似乎還曾有過分歧,比如相傳揚雄就曾經作過《難蓋天八事》,從渾天派的立場對蓋天派的理論進行了詰難。
不過,事實上,最古時候的這兩派卻很可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
它們的歷史,據說都可以追溯到非常久遠的上古時代:
「顓頊造渾儀,黃帝為蓋天」《隋書.天文志上》
近年就有學者指出,我國古老的天文著作《周髀算經》中,既有渾天說的內容,也有蓋天說的內容。
巧的是,《周易》和《周髀》一樣,其中既有渾天說的內容,也有蓋天說的內容。
《周易》中渾天說的內容,我們已經在《晉》和《明夷》兩卦中分析過。
至於《周易》中蓋天說的內容,則記載在《豐》卦中。
一、「豐」卦之「豐」
我們之前說過,《豐》卦的「豐」字,指的是周文王受命之地:豐邑。
但是,正如我們在乾坤等卦名中所見,《周易》的作者在給卦命名之時,往往一語多關,一詞多用,在這方面的造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同樣,作者賦予「豐」字的,並不只有單純的一個含義。
在爻辭中,「豐」字主要是作為動詞使用,是「使之變大」的意思。
在卦名中,「豐」字不僅是文王受命的地名,它還有另外一個名詞的含義:
寷,大屋也。從宀豐聲。《易》曰:「寷其屋。」(《說文》)
也就是說,《豐》卦之名又可作「寷」,是「大屋」的意思。
什麼叫「大屋」?是大屋子嗎?
非也,「屋」,指的就是車蓋。
古代帝王所乘坐的車子上都有車蓋,蓋子以黃繒為裡,故稱「黃屋」。比如《漢書·陸賈傳》中有「去黃屋稱制」,顏師古注曰「黃屋,謂車上蓋也。」
因此,《豐》卦之「寷」,意思是大大的車蓋。
「蓋」,也就是蓋天說的蓋。
二、蓋天說與車蓋
蓋天說的理論特徵,就是把天形容成一個「蓋」或者一個「笠」。
「天象蓋笠,地法覆盤」《周髀算經》
蓋和笠都是圓形的,用來象徵天,是古人「天圓地方」理念的體現。
如《周髀算經》云:「笠以寫天。」趙爽注曰:「笠亦如蓋,其是正圓,戴之所以象天。」
在「制器尚象」的思想指導之下,古人們製作馬車之時,通常就會將方形的車輿視為大地的象徵,把圓形的車蓋視為天的象徵。
「軫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圓也,以象天也」。《考工記.車人》
「輿方法地,蓋圓象天,三十輻以象日月,蓋弓二十八以象列星。」 《後漢書.輿服志上》
因此,蓋天家們習慣於將天文星圖畫在車蓋之上。尤其是古代天子的馬車,車蓋之上通常都要繪有天文星圖,以表現天子受命於天的威儀。
《隋書》中就記載了這樣的一種名為「乾象輦」的南齊帝車:
「及平齊,得其輿輅,藏於中府。……有乾象輦,羽葆圓蓋,畫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雲罕,山林奇怪及遊麟飛鳳,朱雀玄武,騶虞青龍。」。
此外,古代的墓葬也通常有以圓頂模擬天穹的樣式,上面同樣繪有蓋天圖象。這類蓋圖在漢代以至隋唐的墓葬中多有發現。
同樣的二十八宿天文圖,還可以繪在其他一系列的蓋子上,比如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蓋上,同樣也繪有一種蓋天圖:
三、豐卦與河圖
在本系列的上一篇中,我們說過,《豐》卦排在第五十五卦,暗喻著河圖十數之和。
而負河圖而出的龍馬,就是天上東宮青龍七宿中的房宿。
房宿天駟四星,不僅馱出了河圖,還拉著太一天帝乘坐的北鬥之車。
這輛北鬥之車,應該就象是下圖中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模樣:
在這輛四馬拉著的銅車上,我們可以看到車上這種車蓋的形狀,其實是一把傘的樣子:
巧的是,豐卦之「寷」,就是這樣一把巨大的傘蓋。
《豐》卦最後一句爻辭說:「豐其屋」,「屋」字同樣也是指的這樣的傘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