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火葬場全員出動24時不停,牧師:死者很多屍體不知放哪裡

2021-01-09 兵器雜誌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義大利軍用車隊正在從倫巴第地區轉移被感染的屍體,這個城市已經無法應對死亡人數。

報導稱自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有超過90人死亡。意方軍用車輛將數十具棺材從貝加莫運到義大利北部的城鎮。當地政府發言人說:「貝爾加莫的火葬場全天24小時全員工作,可以火化25名死者。很明顯,它無法承受死亡人數急劇攀升。」

據悉,這些被感染的屍體目前正被送往摩德納、阿奎特梅、多莫多索拉、帕爾馬和皮亞琴察的火葬場。屍體火化後,骨灰將帶回貝加莫。馬爾科·貝爾加梅裡是貝爾加莫萬聖教會的一名牧師,他告訴記者:「不幸的是,我們不知道把屍體放在哪裡,這需要時間,死者很多。」據稱,義大利米蘭附近有30位牧師死於新型冠狀病毒

遠赴義大利援助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在訪問受災嚴重的米蘭時表示,看到這麼多人四處走動、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外出就餐、在酒店聚會,他感到很震驚。他說:「現在義大利需要停止所有的經濟活動,我們需要停止人口流動,所有人都應該呆在家裡隔離。」

截止義大利當地時間3月19日18時,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1035例,死亡人數達3405例,超出中國150人左右。目前,義大利已有2600多名醫務工作者被感染,佔該國病例總數的8%以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已有近3000人死於新型冠狀病毒。

美國庫存用完?美政府眾籌醫療物資,形勢嚴峻:1個口罩連用5天

石油價格暴跌,中國調大批油輪赴沙特搶油!川普推萬億美元計劃

鄰居咳嗽一聲,美國人立刻撥打911,美50州全部淪陷,確診近萬人

強力阻擋普京連任,俄427人上書稱修憲違法,公投暫停俄法院表態

印度面臨疫情雪崩,1月後病例翻10倍?哈佛教授:在印防控太困難

相關焦點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即使家人要求,也沒人敢燒
    中國人對很多事情都有很強的儀式感,這些儀式最終成為一種制度和文化,比如葬禮。在《周禮》:「死必歸土」中提到,因為根據古人的說法,埋葬可以給死者的靈魂安息。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環境和土地資源的限制,埋葬逐漸被火葬所取代。
  • 火葬場員工直言:有一種屍體不能燒,就算家屬要求也不行,這是為何?
    其實關於死者,中國人都是極其尊重的,認為死者為大。但是在現代生活中殉葬這樣的方式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代人的埋葬方式多半是火化。就有一位火葬場內的員工直言,其實在火葬場內規定,有一種屍體誰都不允許燒,那就是無死亡證明的屍體。
  • 火葬場員工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哪怕家屬要求也不允許
    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則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這是形容古時盛行的土葬制度,人在死後需埋入土中,這樣死者才能死得其所,令在世家屬覺得心安。這句話也是成語「入土為安」的出處。而現代流行的是火葬,但火葬場有一種屍體,即使家屬要求焚燒,他們也不會執行,就是怎麼回事呢?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就算家屬要求也不行
    火葬場顧名思義就是用於火葬的場所,但是火葬場也有相關的規定和要求,比如說火葬場曾有這樣一個要求,並不是任何屍體都能將其焚燒。火葬場的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即便是家屬要求火葬場進行焚燒,他們也不敢去焚燒,那麼這類屍體是怎樣的屍體呢?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哪怕子女哭求也不行
    但是現在隨著社會越來越先進,很多城市都是以火葬為主,很少能看到有土葬的,不過火葬雖然是主流方式,但是在火葬場卻有一種屍體即便是家屬同意也不敢火化的
  • 火葬場員工表示:有一種屍體沒人敢燒,即便家屬要求也不允許
    埋葬的屍體經過一定的時間,腐爛之後會造成環境的汙染,甚至會因為屍體本身的問題傳播疾病,火葬自然會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火葬促進火葬場的出現以及墓園的推廣,火葬場顧名思義就是焚燒屍體的地方。國家對於火葬場的管理隨著社會生活變得有理有據,火葬場自身管理也有系統的工作流程,中間缺少任何一環,都不能完成。
  • 火葬場中的屍油,到底去了哪裡,是在火鍋裡面嗎?
    想長生不老的人很多,特別是歷史上的那些皇帝,最著名的應該就是秦始皇了吧,他的後半生都在為尋求長生不老藥做努力,希望自己能長命百歲,能繼續統治自己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然而直到最後,他也沒有找到能讓他真正長生的方法。所以說,長生不老,只不過是人們美好而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前人在離世後,古人採用的都是土葬。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葬法。
  • 為何火化屍體時,火葬場經常傳來各種哭聲?工作人員這樣解釋!
    文/行走天涯為何火化屍體時,火葬場經常傳來各種哭聲?工作人員這樣解釋!現如今國家早就已經逐漸的飛除掉了土葬的制度,也就是說未來人們都需要進行火化,因此各座城市的火葬場開的是越來越普遍了,但這畢竟是一個禁忌之地,許多人一輩子都很少會踏入這裡,而且是希望來的越少越好,尤其是在火葬場裡經常還會流傳出一些鬼故事,更是讓大多數人對這裡避而遠之!比如有很多人就曾反映過,火葬場在火化屍體的時候,經常會傳出來各種哭喊聲,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受教皇鼓勵大膽逆行安撫病患,義大利已有60位牧師感染病毒去世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4日報導,截至3月23日,義大利已經有至少60名神職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其中大多數超過70歲。 據報導,今年3月初,在義大利的新冠疫情已經開始快速擴展的時候,83歲高齡的教皇方濟各在一次集會上呼籲義大利的牧師們鼓起勇氣去看望和安撫病人
  • 尼泊爾旅行遊記:探秘帕斯帕提那燒屍廟火葬場,一場生死的輪迴
    加德滿都的火葬場有幾十處,最大的一處設在帕舒帕蒂神廟。神廟是座三層建築,雕梁畫棟,飛簷鬥拱,橫跨巴格馬蒂河兩岸,中間有座石橋相連。神廟下的河岸就是露天火葬場,建有幾十個方形或圓形石頭平臺。方形臺用來焚燒屍體,圓形臺供死者家屬祭奠亡靈。以石橋為界,西側供平民百姓使用,東側為王室貴族專用。橋下的河水很淺,呈灰綠色,兩岸露出大片沙地。可能是摻入過多骨灰的緣故,沙子呈現出灰白色。
  • 火葬場工作人員稱:有一種遺體不能燒,家屬要求也不行
    所以自古以來,很多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殯葬事宜了。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在死亡之後都會被火葬,但是有一種人死後火葬場的員工也不敢火化。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火葬在人類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從遠古時期開始一直到整個封建社會,人們大多數都採用土葬的方式來埋葬死去的人。不僅如此,有些奴隸主階級還會要求奴隸或者是其他與死者有關聯的人陪葬。
  • 焚燒屍體時偶爾會出現哭聲,火化工卻從來不害怕,專家早給出原理
    自從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很多漢族也開始火葬,朝廷一直是禁止的態度,到了明清的時候,《大清律》中規定,按照死者的遺言將屍體火葬或水葬,杖一百。 自己私底下將死者水葬或者火葬,直接按殺人罪論死刑,當然話說回來,這樣的人還是少數,在傳統文化中,人們更能接受土葬。
  • 火葬場的「屍油」,最後究竟如何處理的?結果讓人意外!
    火葬場的「屍油」,最後究竟如何處理的?結果讓人意外!人因為某種疾病或者是其他事故死亡之後,就會帶到火化廠進行火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節約土地保護環境。關於火化場有很多的傳言,那就是火葬場在火化屍體的時候,會練出一些「屍油」。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誰也不敢燒,就算家屬請求也不行
    現代墓葬制度也在隨之發展,人們逐漸改變了傳統的觀念,不再將屍體直接下葬,一定要保留所謂的「全屍」,而是選擇將屍體進行火化處理,然後再下葬,所以火葬場已經逐漸成為了是現代墓葬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火葬場中也流傳著很多傳說,所以是很多人都不敢踏足的一個場所。有一個火葬場的工作人員透露,雖然火葬場每天要處理很多屍體,但是有一種屍體卻是誰也不敢燒的,就算家屬請求也不行。
  • 「這不是假新聞」德國瓷都成疫情重災區,火葬場棺材摞了3層高
    近日,在邁森市火葬場的紀念館裡、原本空蕩蕩的辦公室裡以及走廊裡,等待火化的死者棺材一共摞了3層。每年的這個時候,流感季節會對老年人造成很大傷害,火葬場通常會有70到100個棺材。沙達奇說:「冬天死的人比夏天多,這很正常。一直都是這樣。」現在,他的火葬場有300具屍體等待火化,每天新增幾十具屍體。沙達奇說,火葬場正在盡力滿足需求,每45分鐘點火一次,每天火化60次。骨灰最終還是會放在正確的骨灰盒裡。」
  • 德國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追悼會場成停屍房,火葬場24小時連軸轉
    當地火葬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的工作量2020年冬季的2倍,即便火葬場24小時無休也難以處理越積越多的患者遺體,當地用來召開追悼會的禮堂大廳如今已經被緊急改造成停屍房,擺滿了棺材。 1、火葬場7×24小時加班 薩克森州邁森市火葬場的員工沙爾赫(Joerg Schaldach)稱,當地的死亡人數從2020年11月開始就一直在上升,如今死亡人數已經創下紀錄。
  • 追悼會場成停屍房,火葬場24小時連軸轉,歐洲強國疫情死亡數翻倍
    當地火葬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的工作量2020年冬季的2倍,即便火葬場24小時無休也難以處理越積越多的患者遺體,當地用來召開追悼會的禮堂大廳如今已經被緊急改造成停屍房,擺滿了棺材。1、 火葬場7×24小時加班薩克森州邁森市火葬場的員工沙爾赫(Joerg Schaldach)稱,當地的死亡人數從2020年11月開始就一直在上升,如今死亡人數已經創下紀錄。
  • 火葬場員工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即便家屬同意也不允許
    很多人以為火葬制度是因為地球人口大爆發之後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供遺體存放才設計出來的殯葬方式,但實際上在很久之前我國就已經有人實行過火葬,雖然只是少部分人。之後考古學家在寧縣南山出土了一些義渠國(後被秦宣太后羋八子所滅)的墓葬,發現在墓室中有很多陶罐,裡面裝有骨灰。考古專家推測義渠國的風俗可能就是將一家人的屍體都進行火化並裝在陶罐中,之後再放在一起進行供奉和祭奠。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無人敢燒,就算家屬要求也不行
    火葬場的員工也曾介紹,有一種人在去世後,即使家屬同意也無法將其火化,這又是為何?靈魂不滅的思想導致人們對死者產生了敬畏之心,因此不敢隨意的處理死者的遺體,為了讓靈魂得到安息,他們就舉辦相關的儀式,用不同的形式將死者安葬。 喪葬形式受到人們意識形態和文化 的影響,逐漸的形成的獨特的喪葬文化。
  • 在火葬場被火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理論上來說家屬可以申請要回這些物件,但火葬場實際上幾乎沒有收到過這樣的請求。這些植入物一般會被丟棄,現在歐美一些公司會對其進行回收,將其中的鈦、鈷和不鏽鋼融化之後製作成路標、飛機和汽車的零件。額,外國人的腦迴路真奇葩。為了防止火葬場的道德風險,國外會有法律規定賣死者遺物得到的錢只能捐獻給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