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廟,是涼州儒家文化的地標;文廟文昌宮桂籍殿前廊簷下懸掛的40多塊匾額,則是涼州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魂,展現了千百年來,武威崇文重教、儒學興盛、人才輩出、文脈綿延的雄厚氣象。本文主要簡述「光接三臺」 匾和其書寫者曾國傑。
一、「光接三臺」匾文淺釋及其形制
與「萬世文宗」「聚精揚紀」「書城不夜」等眾所周知的名匾相比,「光接三臺」匾的名氣就顯得比較小。王其英主編的《武威金石錄》(2001年蘭州大學出版社)收錄了武威文廟藏匾名稱、獻匾人或書匾人及獻匾時間,「光接三臺」匾亦收錄其中。2002年8月武威市博物館編印的《武威文廟名匾》輯錄了桂籍殿前廊簷下懸掛的匾牌和文廟內牌坊、門樓橫帔53塊,附以圖片,並摘錄了匾文,進行了註解。「光接三臺」收錄其中,但獻匾人姓名模糊不清。
「光接三臺」匾的形制較為獨特,融匾、聯於一體,由左、中、右三部分文字和飾以人物、植物等精美花紋的邊框組成,中間為匾名及獻匾原委、獻匾時間,左右為對聯和負責此次修繕文廟的「經理監造」「主持」。可以說,「光接三臺」匾,集中展現了文學、書法、繪畫、雕刻等。這種形制的匾還有「文明長晝」(乾隆十一年,1746年)、「彩振臺衡」(乾隆十七年,1752年)、「炳呈鬥上」(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曜握斯文」(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另外,還有3塊匾的形制與「光接三臺」匾相似,如「學宗衍聖」(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瑞預化成」(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先天炳蔚」(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
茲錄「光接三臺」 匾文如下:
光接三臺
上款:乾隆三十五年又五月吉旦
下款:鄉國合學補修工竣薰沐叩
附聯:朗豈惟周?久煥天章遙射鬥;
炳非在宋,專開文運預佔星。
撰者:武威縣儒學教諭葛善應敬撰
書者:吏部候選縣丞曾國傑敬書
右側:經理生監 李天成 楊生藩 溫其琬 孟登甲
楊 樞 李含英
左側:經理生監 李承澤 楊 瑛 高元爕
主 持 魯同文
據匾文可知,此匾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閏五月,由武威縣所有廩生在文廟修葺後進獻。匾文大意為:文昌帝君之光輝如同天上的三臺星相互映照。三臺,即三臺星,共六星,屬太微垣,分上臺、中臺、下臺,按上、中、下三臺各二星順次為大熊座,亦稱「三能」,主貴,為吉星。
附聯主要歌頌孔子的德行。大意為:他的功績豈止在周朝?早就煥發出好文章,遙映星鬥;他的光耀也不僅僅是傳到了宋代,專門負責開啟文運,提前預測過星象。
附聯用典,亦可做另外一種理解。上聯大意為:郎豈僅是依據《周易》嗎?他的其他好文章長久地煥發光芒,一直射到天上的北鬥星。郎豈,字雅光,北海安丘(今屬山東)人,東漢經學家、佔卜家。漢順帝曾將郎豈徵召到宮廷佔災異,他便引《周易》經傳文陳述便宜七事。後被順帝授為郎中。事見《後漢書·郎豈傳》。
下聯用「五星聚奎」典,大意為:文昌帝君也不僅僅在宋朝專門大行文運,給予士子捷連進仕,觀察天象,推論人事。明張岱《夜航船》卷一《天文部·象緯》載:
宋太祖乾德五年,五星聚於奎。初,竇儼與盧多遜、楊徽之,周顯德中同為諫官。儼善推步星曆,嘗曰:「丁卯歲,五星聚奎, 自此天下始太平。二拾遺見之,儼不與也。」
竇儼(918—960年),字望之,薊州漁陽人。竇儼與兄竇儀,弟竇侃、竇偁、竇僖,相繼登科,人稱竇氏五龍,燕山五桂,即後世所稱「五子登科」。
《宋史》卷五十六《天文志》亦載:
乾德五年三月,五星如連珠聚於奎婁之次。
五星聚奎,發生在宋乾德五年(967年)。此時竇儼已去世7年,可見他準確言中未來星相,也言中未來天下大勢。經過五代十國的紛亂之爭,北宋統一天下,此時有五星聚奎,很多人都認為是祥瑞。這也就是所說的「國家將興,必有禎祥」。五星聚於主文章的奎星,是「重啟斯文之兆」。
二、書者曾國傑事跡簡述
曾國傑,清涼州府武威縣(今涼州區)人,善書法。潘挹奎著《武威耆舊傳》有曾氏傳記,現錄如下:
曾太學國傑,武威人。兄國偀,字御遴,拔貢生,工辭賦,著《離騷補註》,藏於家。國傑以善書,以兄其名。書仿魏晉,運筆圓美,又有遒勁之致。如武夫解兜鍪,襲儒者冠服,雖氣象雍容而赳桓若故。
傳文雖然寥寥數句,非常簡短,但重點記述了曾氏兄弟書法的特點。「光接三臺」四字,便體現出曾國傑書法的「運筆圓美,又有遒勁之致」的藝術特徵。曾國傑是乾隆時期武威的大書法家,「武威今言善書,必推曾、景,得其尺幅以為珍秘」。
景氏,即景瑞,字聖圖,歲貢生,官至合水訓導,「學品為人所稱」。景瑞也是一位大書法家,「善書摹顏清臣,得其似,題榜字尤勝」。文廟藏匾中「炳呈鬥上」匾,即是景瑞所書。
在書寫「光接三臺」匾後的第2年,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在武威士子們的熱情邀請下,曾國傑撰「瑞預化成」「先天炳蔚」匾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是辛卯恩科,次年是壬辰科,這兩科中,赴京參加會試的涼州府學子沒有一人中得進士。上一次涼州學子中式還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已醜科,涼州府武威縣士子張翽中得三甲第十五名,賜同進士出身。這三年裡,武威的讀書人壓力非常大。
曾國傑撰寫這兩塊匾文,意在希望涼州學子繼續勤奮讀書,一定會有瑞星照耀在涼州的天空,武威的讀書人一定會取得功名。
作者簡介:柴多茂,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著有《張澍》(2016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參與撰稿《歷代詠涼詩選析》(2013年,大眾文藝出版社)《甘南故事》(2017年,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武威文廟
旅遊諮詢:0935-2218267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崇文街
來源:市涼州文化研究院
■
■
■
本文為武威市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整合內容。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武威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5—2211772,我們及時審核處理。
原標題:《武威文廟「光接三臺」 匾淺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