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百年壽匾上的名流群像

2021-01-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通訊員 張王明

  編者按

  這段時間,「朋友圈」裡攝友和驢友們有關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美梅村「壽溢古稀」牌匾的消息可謂刷爆了屏,也吸引了一眾文史愛好者和鄉土文化專家前去尋古和鑑寶。

  多方探究和查考之下,得知牌匾主人吳汝功乃是清末民初瓊山縣羊山地區一位德高望重的鄉賢,不但與晚清狀元夏同龢有過交往,晚年還曾經得到孫中山的題贈和褒揚。而從其後人珍藏的遺物,依然能夠窺見這個家族一度的榮耀。

  前往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美梅村的鄉間小路七拐八拐,如果不是熟悉當地情況的文史愛好者陳開傑帶路,我們很難找到這個藏在密林間的古村落。

  剛到村口,便見一棵見血封喉鬱鬱蔥蔥,遮天蔽日,主幹需要五六人方能合抱。村民告訴我們,這棵俗話叫做「加布」的古樹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默默守護村莊。

  沿小路向村中走去,一路上古樹參天,綠蔭環抱。再走數百步,天地間陡然敞亮起來,田林環繞間赫然出現一處火山石屋組成的大院。

  「這就是吳家大院,這裡有一塊百年壽匾。」美梅村村民小組副組長肖人潘說,緊接著他打開了院門,我們一起步入這座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幽深庭院,從一塊壽匾出發,探尋清末民初的歷史記憶。

  庭院深深記鄉賢

  推開大門,庭院中驚起兩隻鳥雀,只剩小院中芳草茵茵,窗欞上已蒙了塵,顯然許久沒有人居住了。

  吳家大院一共九進,每進左中右三間並列,各進小院間有院門前後相通,每進之間有天井小院,兩側還有院門可出入。陳開傑介紹,這在瓊北鄉村中屬於難得一見的「豪宅」,不是有錢就能建造,簷角脊端的裝飾顯示出這曾是官宦之家。

  肖人潘從堂屋抱出一塊木匾,放在院牆上靠著,儘管可以看出這塊匾已有些年,其邊上也被碰去了一角,但在陽光的照耀下,「壽溢古稀」4個繁體鎏金大字依然顯得熠熠生輝。

  木匾沿邊為翠竹,寬約60釐米,長約230釐米,字右邊題寫:「天運年歲次辛亥仲冬月穀旦,恭祝敕授布政司照磨吳府尊姻翁卯、勳臣老大人八秩開一榮壽之慶。

  仲冬月是指農曆十一月,穀旦是指吉良吉日,布政司是明清時候省一級的行政機關,而照磨是元明清時期的一個官職,負責財政審計,官級為從八品;古時候十年為一秩,八秩開一是指71歲。

  俯下身細看,可以看出其中「天運」二字為刮掉原來的,再重新鑲嵌上去,大小都與後面的字明顯不一致。

  專家認為,這裡的辛亥年是1911年,也是清代的最後一年——宣統三年,應該是當時匾剛刻好不久清帝就退位了,原來匾上刻的應該是「宣統三年」,清帝退位後不能再稱年號,所以就改為了「天運」二字。

  「這塊匾的主人是吳汝功。」吳汝功的五代孫、美梅村村民小組組長吳多昌介紹,吳汝功生於清道光年間,於1922年去世,享年82,他曾宦遊嶺南,生平待人忠誠,克勤克儉,和結髮妻子白頭偕老,是瓊北羊山一帶的鄉賢。

  狀元夏同龢贈匾

  在「壽溢古稀」幾個大字的左側,鐫刻有11位祝壽人的姓名,排在第一位的是「三品銜、翰林院編撰、廣東全省法政學堂監督、狀元夏同龢」。

  海南文史專家蒙樂生說:「從這塊匾來看,吳汝功是海南有記載以來第二位獲得狀元祝壽的老人。第一位是同治初年被福建狀元、瓊州知府林鴻年贈予『期頤偕老』牌匾的海口龍泉鎮雅文村百歲老人王烈。」

  貴州省社科院學者謝孝明研究發現,夏同龢的學問稱得上博雅精深,國學水平非常高,又兼擅書法,被當時的傳統人士奉為一代大儒與書家。

  夏同龢的書法以對聯、扇面、匾額等各種形式保留下來,遺墨有為潮州丘逢甲故居題寫的門聯「馬來西極,龍臥南洋」等。

  不過這裡就有一個疑問可以提出,既然夏同龢的書法水平如此之高,而且他在匾上排名居首,地位官職也都是眾人中最高的。那麼為何「壽溢古稀」四個大字不由他來題寫,而是順德舉人胡作麐呢?

  海南省考古所專家認為,這可能與贈匾的發起人有關,順德舉人胡作麐與吳汝功關係更為密切,夏同龢等人送匾祝壽應該是由他牽頭髮起。

  匾上群賢

  歷經百年歲月,壽匾的邊角已有些暗沉發黑,原來匾上的紅底也已褪去。除夏同龢外,匾上還記錄了10人的姓名,這些人都是當時廣東的賢達之士,更使這塊匾顯得珍貴。

  「優貢張樹棠」,如果不是刻意去查找,很少人會對匾額左下角的這個名字有印象。優貢是科舉制度中由地方貢入國子監的生員的一種,清代時每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儒學生員中考選一次,每省只有數名。

  張樹棠是廣東番禺人,清宣統時期優貢,也是國民政府首任廣東財政廳廳長,後來隱居澳門,以詩文自娛,著有詞集《白雲樵唱》。貴州省社科院學者趙青和鍾慶所寫的論文《夏同龢創辦廣東官立法政學堂史實考辨》中寫到,張樹棠當時是廣東法政學堂教師,曾參與編寫《廣東地方自治研究錄》。

  在匾的左上方,刻有「調補黃巖縣左堂外兄王均政」和「廩生王夢庚」。蒙樂生告訴記者,這兩個人都是海口遵譚鎮儒文村人。

  王均政出生於清道光年間,勤讀詩書,有謀略和膽識,曾任職浙江富陽縣和黃巖縣的縣丞,所以這裡他的稱謂寫上了「黃巖縣左堂」。古時科舉成績名列一等的秀才稱為廩生,王夢庚是王均政的侄子,他曾與王均政共同創辦一所小學,造福鄉裡。

  王家「夢」字輩中最有名的還是王均政的三個將軍兒子。五子王夢雲,1895年生於儒文村,1994年病逝於臺北,百年生涯,集政要、律師、教授等於一身;七子王夢齡生於1903年,一生戎馬,在軍閥混戰時期屢立戰功,病逝臺北後親人遵照他落葉歸根的遺願,將他的骨灰安葬於海口市顏春嶺公墓;八子少將王夢堯,曾考入黃埔,在抗日戰爭中曾任中校副團長、上校參謀處長等軍職。

  在王均政名字的左側,刻著「光祿寺署正門婿陳彝誥」。陳彝誥是海口石山鎮儒安村人,光祿寺是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設有大官、珍羞、良釀、掌醢四署,各署設署正滿漢各一人,從六品。

  陳家是當地名門望族,他的父親陳毓桂,曾進入北京國子監讀書,官至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他的四個兄弟也都很有成就,《澄邁縣誌》稱其「五桂媲美」。

  除了上述幾人,匾上名單中還有「侯選教諭歲貢生姻翁蔡燊春」「欽賜舉人王仁」「縣丞鍾懷詩」「舉人羅德源」「通判廖維勳」等人,由於史料不存和同名之人甚多,僅憑匾上寥寥數字已難覓他們的生平事跡。但舉人、縣丞、通判等頭銜,已可看出他們都是當時一方之名流。

  將要離村的時候,筆者詢問吳多昌,是否還有族譜和相關材料可以獲悉吳汝功的生平事跡,吳多昌稱有許多家族文獻資料已毀於上世紀50年代。因此,對吳汝功生平更多的細節已無從考證,令人扼腕嘆息。

  本版圖片由張王明拍攝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筆尖和鏡頭記錄海南自貿區建設進展成效
    本報海口4月12日訊 (記者 李磊)4月12日上午,由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海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因為他們愛海南
    他們不是旅遊團,也不是媒體記者,更不是專業的研究機構,兩年多來,走遍了海南的十幾個市縣幾百個村莊,在網上發布了20000多張圖片,10000多個帖子,記錄了50多期活動500多處人文古蹟。他們拍攝的海南西部珍貴文化紀實影像,還曾被集中展出……  他們在天涯社區上有一個共同的和網絡家園——「走讀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魁匾額背後的歷史風雲
    文魁匾額現海口  這塊清鹹豐文魁匾額素潔,無邊框,無紋飾。整匾獨板一塊,材質為坤甸木,海南俗稱黑鹽木。匾額長154.5釐米,寬47釐米,厚2至2.4釐米,其底子為硃砂紅漆,「文魁」二字陰刻黑墨,原塗金粉已基本褪盡。整匾字體楷書,上下款題字陰刻。
  • 海口有沒有「速生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近日,央視播出「速生雞」報導後,引起不少市民擔心:「海口市場上有賣『速生雞』的嗎?」「市場上那些冷凍雞可靠嗎?會不會就是『速生雞』?」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今天走訪了海口市場。  菜場超市銷售情況正常  記者在海口金貿文華、坡博等農貿市場看到,這裡銷售的活雞以本地的文昌雞、土雞等為主。
  • 海南日報數字報-特殊教育,期盼更多關愛
    4月28日早上8點,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啟聰部九(3)班的教室裡,語文教師蔡殷正在為孩子們一一輔導早讀《陋室銘》。「因為手語的詞彙量很小,有很多近義詞,要讓孩子們完整地讀完一篇課文,很多手語都是要現教的。」蔡殷說。  蔡殷2012年從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畢業之後便來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教書,同時任班主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星華海岸城二期項目變更方案規劃公示啟事
    2、公示地點: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門戶網站(http://zzgj.haikou.gov.cn);建設項目現場;海南日報;海口日報。3、公示意見反饋方式:(1)電子郵件請發送到:zzgjcsgs@haikou.gov.cn。(2)書面意見請郵寄到海口市長濱路第二行政辦公區15棟南樓2056房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城市設計管理科,郵政編碼:570311。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機場上座座高樓拔地起
    這座建築便是海口雙子塔·南塔樓,塔樓規劃建設94層428米,目前已建至第6層。  1月25日,記者站在海口雙子塔·南塔項目工地上的不同方位,看到的施工景象明顯不同。站在工地東側向西望去,只見空中塔吊在不斷運送建築材料,地面上施工人員也在井然有序地施工;站在工地西側向東望去,除了空中、地面上的繁忙景象外,地下的「大坑」中還有許多工人正在忙著建設地下室、停車場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劇,讓我歡喜讓我憂
    ■ 莫小山(海南)    我相信,很多同齡的海南人與我一樣,有一段與瓊劇結緣的經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開幕
    本報海口1月6日訊 (記者李磊)1月6日上午,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在海口開幕,會議將選舉產生省科協新一屆領導集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憨厚小黑豬 勇闖大市場
    如今,繼我們屯昌黑豬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定後,定安黑豬、五指山五腳豬也相繼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些地方優良品種都在市場上有較高的認同度,競爭難分伯仲。幾天後就是一年一度的冬交會了,作為每年的特邀嘉賓,我很榮幸有機會作為屯昌黑豬參展。  12月12日冬交會期間,屯昌縣將在海口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辦屯昌黑豬專場推介會,以美食品鑑的形式,讓現場嘉賓深入了解屯昌黑豬餐飲文化,敬請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這裡,感受搖滾新勢力
    在即將舉辦的2019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中,番茄市長樂隊、糖衣娃娃樂隊、指人兒樂隊等搖滾新勢力將登陸海口市海馬文化廣場。  番茄市長:  金屬說唱詮釋音樂之魂  2015年10月,5位喜歡潮流電子樂的搖滾青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組成了自己的「番茄市長樂隊」。音樂路上,他們嘗試過很多音樂形式,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金屬說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妙曲佳音中的瓊劇流年
    面對海南日報記者的不解,黃慶萍解釋道:「這是同一唱段的兩種唱法,四五十年前的老式唱法中,只有板腔,沒有曲調。在新式唱法中,曲調韻律富於變化,唱腔更為悠揚、頓挫,情感表達更曲折動人。」  從1949年至今,不論是聲腔、曲調,還是舞美、編劇等方面,瓊劇都發生了許多變遷。一代代瓊劇人推動瓊劇不斷向前發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光明行」對增進兩地友誼非常有意義
    ■ 本報記者 尤夢瑜  「我們非常感謝海南政府能夠以『海南柬埔寨光明行』這樣有意義的方式來進一步加深兩地人民的聯繫
  • 注入人文內涵 歡樂節海口主會場文化活動輪番登場
    11月22日晚,眾多遊客在海口騎樓老街欣賞光影秀。海口日報記者王程龍 攝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比起往屆,今年的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更加重點突出藝術特色及海南本土民俗文化,在海口主會場舉辦的2020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騎樓旅遊文化周、海南八音、瓊劇展演等,充分展示本土民俗文化特色,為本屆歡樂節注入更多的人文內涵,展現海南自貿港大背景下文化、時尚而活力四射的美好新海口。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晚報網
    在海南,馬鮫魚俗稱黑魚,在民眾生活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海南明朝一位高官與黑魚頗有緣分,民間將他封為「黑魚祖」。近日,記者探訪海口三江鎮皇瀛村,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本報記者 彭桐 文/圖  民間無黑魚  不成席  過年買黑魚,是海南人的一個傳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未註冊車輛8月1日前可申請臨時牌照
    、交警總隊民警陳亞洲做客南海網《公僕之聲》,就海南實行小客車保有量調控管理的熱點問題進行解讀,並對網友提出的問題作了在線解答。  搖號、競價等取得號牌指標將根據實際情況調配  「海南實施小客車保有量調控是從我省道路交通長期發展考慮,目的是為了更好維護海南良好的生態環境。相比國內其他實施小客車調控管理的城市,海南實施小客車保有量的調控管理措施會有一些不同。」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兩部新動畫片今天迎「六一」
    本報海口5月31日訊 (記者衛小林)為了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的到來,又有兩部新動畫電影將於6月1日起在海南各大院線上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書讓我看到了大世界
    ■ 海南日報記者 楊道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儘管已經在2月7日結束賽事,但餘韻未了、影響持續發酵。
  • 海南日報數字報-暑期課外班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為了考上中央美院,她從海南國科園實驗學校,轉至北京市中央美院附中讀高中。  雖然在北京讀書,每年寒暑假,她都會主動提出回海口補習文化課。「北京的補課費太高了,學畫畫已經花了家裡的不少錢,能節省一點是一點」,她解釋道,「央美對文化課要求比較高,不得不好好學習」。
  • 鄉音海南 | 海南人是如何「誇下海口」的?
    今天,南海網客戶端「鄉音海南」欄目給大家分享一個視頻《看海南人誇下海口》,原來海南人「愛吹牛」的真相是這樣的......一起聽聽海南輝聊海南~音頻版看海南人誇下海口  往期精彩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