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培琳
5月21日是第27個「全國助殘日」,孤殘兒童再次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者走進了我省特教學校的師生當中。
這些年來,我省的特教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也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面對或聾啞、或盲、或智力殘疾的孩子,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無論是教哪一門課,都要有超一般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我們呼籲更多的人加入這一行業,為這些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
大家熟悉的學校早讀課是什麼樣的呢?想必書聲琅琅的讀書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的早讀卻是無聲的,不停揮舞的胳膊與手指是他們的「發聲器」。
4月28日早上8點,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啟聰部九(3)班的教室裡,語文教師蔡殷正在為孩子們一一輔導早讀《陋室銘》。「因為手語的詞彙量很小,有很多近義詞,要讓孩子們完整地讀完一篇課文,很多手語都是要現教的。」蔡殷說。
蔡殷2012年從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畢業之後便來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教書,同時任班主任。
特教學校都是小班教學,班級一般有10名學生,蔡殷作為班主任,不僅要教好課程,還要幫孩子們處理生活瑣事。聾啞孩子比一般學生入學要晚,蔡殷班級裡最大的學生已經21歲,但是即便如此,也要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學生的鞋子壞了,要幫忙去修補;孩子生病了,要帶他們去醫院看病;女生生理期,要幫她們去買衛生棉。五一假期前,蔡殷輔導完孩子們的早讀,又開始一一囑咐孩子們放假回家的各種事情:如何坐車,吃東西要注意什麼……並一一打電話告訴家長孩子什麼時候會離校回家。
而面對智力殘疾的低年級孩子,更需要超乎尋常的耐心。
啟明部六年級數學老師王秀清說,來到特教學校之後,看到這些特殊的孩子,內心就變得柔軟,更需要老師用愛心來澆灌他們成長。
師資缺乏仍是主要難題
雖說有極大的愛心是特教老師的必備素質,但是特教老師也需要有專業的教學水平。而事實上像蔡殷這樣有特教基礎的在特教老師隊伍裡只佔小部分,大部分老師還是普通師範畢業,甚至非師範專業畢業。
記者走訪了解到,大多特教老師都是到特教學校任教後,才開始現學手語、盲文等。
啟聰部一年級語文教師冼曼玲來學校已經13年了,來特教學校之前在普通小學教語文。由於愛人在特教學校教體育,冼曼玲也來到了特教學校。
剛來的時候教聾啞部一年級,冼曼玲總是提前跟別的老師學,再在課堂上教孩子們。「孩子們小,又聽不到,所以要手把手地教,感覺是跟孩子們共同進步。」冼曼玲說。
並且,由於師資緊缺,大多特教老師上課不止一門學科。
特教課程不比一般的教育課程,學科單一。由於不同類型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特教課程種類多達40多種,譬如啟智班的孩子要上服從課、互動課,啟明部的孩子要上定向行走課,啟聰部的孩子要上語言康複課等等。
蔡殷作為專職的啟聰部語文教師,卻也在教師緊缺的時候帶過數學課。而王秀清更是身兼數職,代課跨越4個年級、3門課程。
畢業於普通師範數學專業的王秀清,2016年之前在東方市一所普通學校教書,來到特教學校之後,一切從頭開始學習手語、盲文。目前,王秀清既要教6年級孩子的數學,又要教9年級的物理,還要帶三五六年級的思想品德,備課、寫教案都要寫5種。
特教老師隊伍亟待壯大
據了解,目前海南共有7所特教學校,在校學生共1000多名,專任教師只有200多名,其中海口特教學校在校生600多名,專任教師有130多名。
而目前,在海口醫療機構進行學前康復的3-7歲的孩子仍有1000多名,這也就意味著新學年開學,至少有300多名適齡孩子需要上特教學校,但是由於師資缺乏,海口特教學校能接納的孩子只有幾十名。
目前從全國來看,開設特教專業的學校只有50所左右。據介紹,每年從特教專業畢業的海南籍師範生兩三人,而我省2016年才開始開設特教師範專業,第一批招收了50人。但是隨著殘疾孩子受特殊教育需求的增加,教師隊伍的數量和專業程度都亟待提高。
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特殊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的短板,全省也都在大力推進特殊教育的發展,包括增加特教學校的數量,以及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實力。
「對於無法進入特教學校的孩子,我省也在實行『普特結合』的方式,即在普通學校跟班就讀,雖然其特殊教育教學水準比特教學校稍差,但是也能滿足部分特殊孩子的就讀需求。」該負責人說。
據介紹,我省每年還到別的省市特教院校招聘專業教師,以壯大我省特教師資力量。此外,目前我省在建的特教學校也有4所,爭取達到在我省人口30萬以上的市縣擁有一所特教學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