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十二宮殺手》(以下簡稱十二宮)改編自美國作家羅伯特格雷史密斯的小說《十二宮》,是導演大衛芬奇繼《七宗罪》後又一部講述連環殺人案的作品。但與前作不同,《十二宮》走的是紀實風格,在長達兩個小時四十多分鐘的時間裡,一直是讓人感到壓抑,煩悶甚至是枯燥的,這是一部需要沉靜下來,仔細品味的影片。在懸疑解密式的劇情下,影片實際上講述的是關於人的生活狀態變化過程的故事。圍繞影片的劇情,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案件發生的經過,以及各路人馬調查的的結果。第二部分則是交代了在案件發生過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參與調查的人的變化,這種變化有心理上的,也有生活上的。
為了更清晰地展現人物間的關係以及他們所承擔的角色任務,我們可以把幾位主角劃分為三大不同的陣營。第一,是片中的「核心」連環殺手黃道帶;第二,是以《舊金山紀事報》為首的調查者,漫畫家羅伯特和編輯保羅;第三,則是以大衛,威廉為代表的傳統警方力量。
他們與黃道帶之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立關係: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這種人物關係設置並不少見,在傳統的懸疑警匪片中是最經典的存在,但這部影片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人物並沒有淪為案件本身的附屬者,這在改編自真實連環殺手案件的電影裡是非常少見的,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人物其實已經脫離了案件本身,成為了故事裡獨立存在的個體。意思就是說他們查案的行為背後,驅使他們不斷前進的已經不再是案件本身而是他們自己。每個人在這場所謂「正義」的追逐裡掙扎著,其中有的人為之墮落,有的人學會放手,有的人仍舊在堅持......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幕幕都構成了這部影片對現實社會裡最真實的映射,那些深陷在罪案中悲哀的群像。
黃道帶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連環殺手之一,他在大衛芬奇的鏡頭下,是冷靜而克制的,在大衛一貫緩慢的敘事當中,他以一種近乎刻板的形象,被一一呈現出來。一次次的犯案,一封封寫滿密碼且充滿挑釁警方話語的信件,無數次逃過警方的追捕,他如同一個鬼魅般隱藏在城市裡。他到底是誰,殺人的目的又是什麼,這種疑問從影片開始到結束一直留在觀眾的腦海裡。因為案件至今還懸而未決,在黃道十二宮這個人物的設置上大衛的處理手法是讓人感到驚喜的,如果單從一個殺手身份去呈現這個人物,講述這個故事,這部影片無疑會是落入俗套的存在,甚至可能成為一場災難。在片中,黃道帶承擔的作用不僅僅是一個被追捕者,更是一個幕後的操縱者,除去那些被他殘忍殺害的受害者,他還毀掉了以他和這個系列案件為核心的一群人的生活。
影片的前半部分中,他是佔據著主導權的,他的每個舉動都會引領眾人做出一樣的決定,他的信件,他的密碼,他的挑釁把大家一步步帶入到他精心布置的遊戲當中。在那對年老的歷史老師夫婦解開密碼後,遊戲也正式拉開了帷幕,羅伯特的沉迷,格雷的胸有成竹,大衛和搭檔的憤怒和要將兇手繩之於法的責任,都陷在他的掌控之中。那幾場冷靜克制又充滿了極致暴力美感的殺戮,也為他的殘忍,他的神秘,他的不可捉摸性塑造出了一個連環殺手的形象,毫無疑問,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他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而在影片的後半部分,隨著導演刻意安排的少而集中的戲劇衝突,黃道帶逐漸退隱在幕後,影片真正講述的故事和主題開始呈現在觀眾面前,羅伯特,保羅,大衛及其搭檔成為了敘述的中心。直到無數細小的線索堆積還有各種難以解釋的巧合出現時,黃道帶才再一次出現在觀眾的視線裡。帶著十二宮標誌的手錶,房車裡許多看似符合案情的證據,這個名叫利的胖子,成為了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影片也由此迎來了第一個高潮。
在後續的劇情中,筆記,物證,指紋一次一次的被印證,又一次次的被推翻,有關殺手是與否的爭論再次主導著眾人的生活,直到那張生日證明的出現,才讓影片畫上一個並不是句號的句號。在這裡,黃道帶所產生的影響得到了近乎完美又完整的呈現,這一切,對於籠罩在十二宮兇殺案陰影下的,並與之糾纏不清的人的生活的毀滅,才得以成立。
羅伯特
羅伯特格雷史密斯是《舊金山紀事報》的一位漫畫家,這家報社也是兇手寫信投稿的主要報社之一。可以說他是一個對案件有深入了解,且真正參與過調查的人,也是這麼多年來唯一堅持下來的人。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他與保羅還有警探大衛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保羅的自我墮落,警探大衛與搭檔威廉的放棄都沒有動搖過羅伯特查出真相的決心。日一日,年復一年中他依舊堅持著,探索著,尋找著,以至於丟掉工作,婚姻出現危機,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他都沒有放棄過,他的一個異常執著的人。
為了更好塑造這個人物,電影裡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表現的他的生活。他是一個單親爸爸,帶著年幼的兒子居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在工作上,儘管被老闆呼來喝去,不受重視,仍舊毫無怨言。不抽菸,不喝酒,不說髒話,是個典型的「乖孩子」,他不擅長表達,整個人看上去木訥的有點傻氣,第一次約會讓女孩睡在沙發上。但同時他敏感,細膩,他會偷偷記下兇手的密碼,自己到圖書館查閱資料進行破解。在和同事聊天時,套他們的話。
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不僅對生活執著,也對事業執著。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如此混亂且毫無頭緒的案件中堅持下來,在人格上來講,能做到持之以恆的人,在性格上都會存在那麼一點障礙,這種障礙體現在他的內向,不善交際身上。這樣的人通常都是非常敏感,偏執和倔強的,下著大雨跑到警局查資料,半夜給警察打電話,這樣的事情只有在這種人身上才能做的出來。
作為案件距離如此近的人,他的執著其實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在他心中一直有著偵破案件的希望,同時這也是他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法。他手上擁有大量的資料,目睹了調查的進程,且具有強烈的道德是非觀念,在正義感的驅使下,如果無法抓到兇手,對他來說是非常自責的。加上人性本能中的好奇心與與生俱來的對危險事物的探索,會投身其中一點都不意外。
不管是保羅的自甘墮落,還是大衛與威廉的放棄,其實都是一種選擇,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如同大衛勸羅伯特的那番話「做什麼都比這有意義,把在這個案件上浪費的時間用在其他案子上,我抓住了250個罪犯,拯救了數百人的性命」。也如同羅伯特對妻子說的話「我要知道他是誰,我要站在他面前,看著他的眼睛,確定那是他」,每個人在做一件事情時都有著自己的理由與意義。
作者:道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