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想破頭的物理定律AI輕鬆解決 未來或揭開量子力學之謎

2021-01-10 前瞻網
天文學家想破頭的物理定律AI輕鬆解決 未來或揭開量子力學之謎
 Emma Chou • 2019-11-08 14:45:11 來源:前瞻網 E3205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天文學家花了幾個世紀才弄清楚的定律,但現在,一種受大腦啟發的機器學習算法根據太陽和火星在地球上的運動軌跡,計算出了太陽位於太陽系中心的位置。這一壯舉是對一項技術的首次測試,研究人員希望他們能夠利用這項技術發現新的物理定律,或許還能通過在大數據集中發現模式來重新構建量子力學。研究結果將發表在《物理評論》上。

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物理學家Renato Renner和他的合作者想要設計一種算法,可以將大量數據集分解為幾個基本公式,從而模仿物理學家提出諸如E = mc2的簡潔方程式。為此,研究人員必須設計一種新型的神經網絡,這是一種受大腦結構啟發的機器學習系統。

傳統的神經網絡通過龐大的數據集訓練來學習識別物體,例如圖像或聲音。他們發現了一般特徵,例如,「四條腿」和「尖尖的耳朵」可能被用來識別貓。。然後,他們將這些特徵編碼到數學「節點」中,即神經元的人工等效物。但是,神經網絡不是像物理學家那樣將這些信息提煉成幾個易於解釋的規則,而是有點像一個黑匣子,將它們獲得的知識以不可預測、難以解釋的方式傳播到數千甚至數百萬個節點上。

因此, Renner的團隊設計了一種「整體化」的神經網絡:兩個子網僅通過少數幾個連結相互連接。第一個子網將像典型的神經網絡一樣從數據中學習,第二個子網將使用該「經驗」來進行和測試新的預測。由於幾乎沒有連接雙方的鏈路,因此第一個網絡被迫以壓縮格式將信息傳遞給另一側。 Renner把這比作一個導師如何把他們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行星定位

最初的測試之一是向該網絡提供從地球上看到的火星和太陽在天空中運動的模擬數據。從這個角度來看,火星的太陽軌道似乎不穩定,例如,它周期性地「逆行」,改變軌道。幾個世紀以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他們認為行星繞著小圈運行,即所謂的本輪,以此來解釋火星的運動。但是在16世紀,哥白尼發現,如果地球和行星都在繞太陽公轉,則可以用更簡單的公式系統預測運動。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物理學家馬裡奧·克倫(Mario Krenn)致力於將人工智慧應用於科學發現,他說,研究小組的神經網絡得出了哥白尼式的火星軌跡公式,重新發現了「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範式轉變之一」。

Renner強調,儘管該算法可以推導公式,但仍需用肉眼來解釋方程式,並了解它們與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關係。

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的機器人學家霍德·利普森說,這項工作很重要,因為它能夠找出描述物理系統的關鍵參數。他說:「我認為,這些技術是我們理解並跟上日益複雜的物理學中乃至其它現象的唯一希望。」

Renner和他的團隊希望開發機器學習技術,以幫助物理學家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明顯矛盾。該理論似乎對實驗的結果以及遵守其定律的觀察者的觀察方式產生了相互矛盾的預測。

Renner說:「在某種程度上,目前量子力學的表述方式可能只是歷史的人工產物。」 他補充說,計算機可以得出一個沒有這些矛盾的公式,但該團隊最新的技術還不夠成熟,無法做到這一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和他的合作者們正在嘗試開發一種神經網絡,不僅可以從實驗數據中學習,而且還可以提出全新的實驗來驗證其假設。

破解「三體問題」

自牛頓時代以來,就需要進行令人費解的計算,以預測三個天體彼此之間如何相互幹擾,物理學家們對此頭疼不已。現在人工智慧已經表明,按照以前方法來計算,它只需要一小部分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

牛頓是第一個在17世紀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但是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證明它是非常困難的。行星、恆星和衛星等三個天體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導致了一個混沌系統——一個對每個天體的起始位置非常複雜和敏感的系統。

目前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涉及使用軟體,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成計算。因此,研究人員決定看看神經網絡——一種大致模仿大腦工作方式的識別人工智慧的模式——是否能做得更好。

他們構建的算法提供的精確解比最先進的軟體程序(稱為Brutus)快1億倍。可以證明天文學家們試圖了解星團的行為和整個宇宙的演化。這一研究來自劍橋大學的生物統計學家克裡斯·弗利,他的論文發表在arXiv資料庫,尚未經過同行評議。

「這個神經網絡,如果做得好,應該能夠在前所未有的時間範圍內為我們提供解決方案。」他表示,「所以我們可以開始思考更深入的問題,比如引力波是如何形成的。」

神經網絡必須通過輸入數據進行訓練,然後才能進行預測。因此,研究人員必須使用Brutus生成9900個簡化的三體場景,布魯圖是當前解決三體問題的領導者。

然後,他們測試了神經網絡預測5000種不可見場景的進化的能力,發現其結果與Brutus的結果非常接近。然而,與Brutus將近2分鐘的時間相比,基於程序的人工智慧平均只需幾分之一秒就能解決問題。

「像『Brutus』這樣的程序速度如此之慢的原因在於,它們是通過蠻力來解決問題的。」 弗利說,並對天體運行軌跡的每一小步進行計算。另一方面,神經網絡只是簡單地觀察這些計算產生的運動,並推斷出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幫助預測未來的情景如何發展。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10本理科生必讀的宇宙和量子力學科普書籍
    一顆小小的流星安靜滑過,還來不及許願,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你一下子穿越五十億年,走進時光的旅行……[1]霍金親傳弟子、物理學博士克里斯多福·加爾法德帶領我們踏上一場關於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驚奇之旅。
  • 圓周率的涵義你知多少(二):π與量子力學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具體列舉一些圓周率π在量子力學中的應用,算是前面文章的續篇。也許,通過π在量子力學中的應用,你還可以具體地了解一點量子力學。黑體輻射黑體輻射指處於熱力學平衡態的黑體發出的電磁輻射。黑體輻射的電磁波譜只取決於黑體的溫度。
  • 牛頓力學為什麼對粒子物理不適用?
    牛頓力學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所以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受限於這四個基本定理,像微觀和宏觀高速就不適用牛頓力學。在300年前,牛頓建立經典力學,統一了地面、天上的物體運動規律,從此科學家能夠精確地預言各大行星、衛星和彗星的行為,比如海王星就被稱作筆尖上發現的行星,因為最初天文學家是通過天王星的引力攝動現象,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然後推測出海王星的軌道並找到了海王星。
  • 《新民周刊》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非線性物理中心博士生王凱在位於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實驗室拿著「量子透鏡」 樣品。大家可能覺得量子理論生澀拗口,完全超乎常人的生活經驗,實在太難以理解了。槓精、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本來想諷刺一把量子力學,可命運弄人,他的貓卻成了量子力學最致命的代言人。這隻既生又死的貓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神奇的量子世界在遨遊神奇的量子世界之前,我們先要從日常生活的世界,也即經典世界說起。
  • 都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個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柴知道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些年,由於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喜報頻傳,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炒作「量子科技」概念的各種「偽創新」產品,比如,如量子水杯、量子按摩、量子鞋墊、量子醫學等。為了避免大眾上當,知名主持人甚至在節目中直接建議,「凡是用錢能夠買到的量子產品全是假的」。
  • 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中發現圓周率π的計算公式
    此外,還有數學家沃利斯在1655年發現的沃利斯乘積:沃利斯發現的計算圓周率公式而在2015年,物理學家發現,上述於17世紀發現的經典圓周率公式也隱藏在量子物理世界中這令物理學家興奮不已,因為它揭示了量子物理學和數學之間存在不可思議的特殊聯繫。物理學家完全沒有想到,早在360年前發現的純數學公式竟能描述一個現代物理系統。
  • 研究者通過量子力學理論給出最新解釋
    可謂是,整個宇宙的框架被「能量」填充支撐,並在「能量守恆定律」的約束下,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進行著彼此的平等轉化。有研究者分析指出,宇宙誕生之初,虛空中一切皆無,進而能量先演化而出,之後才由能量演化出宇宙乃至宇宙萬物。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能量與物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科學家已經運用物理科技實現將物質轉化為能量——比如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成功,但尚未能通過科技手段實現將能量變成為物質。
  • 物理不講牛頓第三定律,力學怎麼學?還用學浮力嗎?
    2020年5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針對物理學科負面清單「典型問題」中,明確指出「牛頓第三定律」和「非同一直線上力的平衡」屬於超標超前內容(下圖劃線部分),言外之意是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相互作用力總是相等的結論學生不用知道?
  • 用量子力學強行解釋「前世記憶」
    有的好事者就問冷言,你能不能用量子力學來解釋一下前世記憶?冷言向來是不懼挑戰,那麼就應好事者的要求用量子力學來強行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前世記憶這個東西。要解釋這個東西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記憶是量子糾纏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記憶跟量子糾纏這個物理現象是分不開的。在這裡必須註明一下:冷言強行解釋前世記憶的過程純屬個人觀點學術界並沒有承認冷言的觀點。
  • 馮端:漫談物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馮端先生看來,由於物理世界的層次化諸層次之間既可能存在耦合,又可能出現脫耦,因而大量粒子所構成的複雜體系中所湧現的各種層展性質就不能簡單地還原成個別粒子所服從的規律。因此他從物理學歷史發展的角度,窺測未來的前景,並表示了物理學有光明的未來。如今,20年過去了,正如馮端先生的預想,物理學正在急速地發展中,而且有更多的未知問題在等著我們。
  • 關於量子世界的十大真理
    人們從發現主宰電、磁和光線的宏觀經典物理定律在微小的亞原子尺度不再適用以來,一個全新的世界圖像正在被人們慢慢接受。量子世界的圖像比絕大多數人,即使是那些專家認為的都要更豐富、更包羅萬象。所以在這裡我們將為你列舉量子力學本質的十個事實。可能會讓你重新審視你對我們這個世界的最小尺度的看法。1.一切都是量子。
  • 成為天文學家需要多少數學知識?你必須懂哪些種類的數學知識?
    數據分析所必須的演算要求你對數學有一個廣泛的理解,因此你需要擁有很好的計算能力來進行數據分析而且還要掌握天體力學相關理論等等。在亞利桑那大學就要求每個本科學生都必須通過微積分(2個學期)、向量微積分和常微分方程考試。這些所有的課程都需要很強的代數和三角學技能。
  •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歸納知識點一牛頓第二定律、單位制1.牛頓第二定律力學中的基本量有三個,它們分別是質量、時間、長度,它們的國際單位分別是千克、秒、米。(3)導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物理關係推導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單位。
  • 科學未解之謎:夢境與現實的關係?是量子糾纏還是平行宇宙!
    因為人們對未來的不可預知性,對生活充滿了恐懼和好奇。解夢雖然不登大雅之堂,但是有的人對此深信不疑,比如夢見小雞、烏龜和狗,第二天就要發生口角,夢見蛇和洪水,第二天就有不小的橫財,這是古人的經驗積累,還是究竟有什麼聯繫。有的科學家認為,夢境和現實應該是有一定聯繫的,夢見的東西一定和現實生活有聯繫。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能量守恆定律公式
    對於高中物理成績不好的同學來說,熟悉複習資料的積累要隨時整理。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物理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能的轉化與守恆定律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定律,它不僅僅適用於力學,也適用於電磁學、原子物理學、光學、機械振動等領域。本文主要從能量守恆定律的內容,與其他定理定律關係來進行分析。
  • 【科學定律】物理君必須知道的影響世界的10個科學定律!
    原標題:【科學定律】物理君必須知道的影響世界的10個科學定律!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0個你可能想再次重溫的科學定律或理論,即便你可能也沒那麼常擺弄掃描電鏡。從大爆炸理論開始,到宇宙基本定律和進化論,最後,我們會遇到一些令人頭痛的現象,然後探討一下量子物理學。 10.
  • 物理只要記住F=ma定律和萬有引力這兩個公式,什麼都可以推導出來
    兩邊約去m、R,可得GM/R = V方或GM/(R立方) = w方潘建偉院士說,他年輕時記憶力不好,所以才學物理,因為物理只要記住;F=ma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這兩個公式,什麼都可以推導出來。F=ma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的第二定律公式。
  • 自學物理科普書籍,有這10本就夠了!
    更關鍵的是該書在現有物理基礎上,有非常大的啟發性拓展。對於最基本的問題,引力,慣性,相對論,光速,時空都有獨到的看法。可供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學初年級文化程度的讀者閱讀。這本小書把讀者引入千奇百怪、絢麗多彩的"宇宙物理"。書中沒有繁瑣的數學描述,以當代物理前沿理論為基礎,進行了具有啟發性的探索。是一本通俗易懂,暢快淋漓的科普書籍,吸引了無數普通讀者,為他們了一扇思想之門。
  •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梳理
    四、力學單位制。1、基本量和基本單位:只要選定幾個物理量的單位,就能利用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推導出其它物理量的單位,這些選定的物理量叫基本量,如長度、質量、時間,他們的單位叫基本單位,如m、kg、s,根據關係式導出來的單位叫導出單位,如速度、加速度的單位;2、力學範圍內,國際制單位規定長度、質量、時間為三個基本量,他們的單位米、千克、秒為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