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部《黃飛鴻》誕生至今,香港功夫片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漫長歲月。1969年《路客與刀客》投石問路,後來《報仇》、《馬永貞》掀起了民初功夫片的熱潮,再到《天下第一拳》為香港功夫片敲開了世界電影市場的大門,最後是李小龍將功夫片推上了一個無人能夠超越的輝煌頂點。
張徹是邵氏最著名的導演,一生拍片近百部。
人物篇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是香港功夫片一個短暫的輝煌時期,湧現出的大量佳作不僅改革了粵語功夫片的舊觀,更在這一領域產生了許多大師級的領軍人物。邵氏大導演張徹和功夫巨星李小龍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張徹:《馬永貞》開創民國功夫片類型
黃霑曾經說過:「真才子世上絕不多,而張徹,實在是貨真價實的大才子。」作為一個優秀的商業片導演,張徹始終保持著一種敏感性和開創性。他雖然不是拍攝功夫片的第一人,但很快就成為這股潮流中的領軍人物。《報仇》、《拳擊》、《馬永貞》等片,都是這一時期功夫片的代表作。而這些作品與關德興的溫文爾雅有著很大的不同,不僅武打動作十分暴力,仇殺情節也屢見不鮮。
為了更真實的表現功夫,張徹還大量起用了懂得真功夫的高手,如從小就習詠春拳的狄龍、出自「大聖劈掛門」(猴拳的一種)的東南亞國術比賽冠軍陳觀泰、黃飛鴻的嫡傳弟子戚冠軍以及他的御用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等人。而這些人也通過一次次的實踐銳意創新,將重複沉悶的招式精心剪裁成為漂亮利落的動作之後搬上銀幕,大大增加了功夫片的精彩程度。
張徹一生拍片99部,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被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經他手捧紅的演員不計其數,而他也是香港第一個票房過百萬的導演,因此得名「張百萬」。雖然後來李小龍紅遍香港,但用張徹導演自己的話來講:「當時狄龍、姜大衛仍繼續紅,不過失去一個『最』字,我也只要一年讓李小龍一部片,其餘的影片也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仍然保持一流(僅僅不是第一)賣座紀錄。」
李小龍的影響在華人世界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李小龍:有了他,才有了「功夫」一詞
在李小龍之前,香港並沒有「功夫片」這一說法,只會說國術片或者動作片。但李小龍的一句話,中國功夫就起了這個名字,甚至連英文字典裡還專門創造了「Kongfu」一詞。
很多人特別是外國影迷,認識香港電影都是從功夫片開始的,而認識功夫片則都是從李小龍開始的。70年代,當這個名叫Bruce Lee的年輕人因在好萊塢演不了主角而將一腔怒火發洩在對手身上並伴隨著犀利的狼嚎聲時,世界終於認識到了香港電影的魅力,而好萊塢也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功夫片的市場號召力。
作為第一位成功走向世界的香港影星,李小龍在華語影壇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據元華回憶,那時候香港老百姓的頭等大事就是要就等李小龍的戲出來,很多影迷甚至記者都會在門口等他籤名。小朋友看到李小龍的雙節棍,都會學著模仿。即便他作為功夫明星給華語電影留下的一共也只有四部半的影片而已,這也並不妨礙他在死後數十年依然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甄子丹在接受採訪時便坦言:「沒有人可以代替李小龍,他是我從小崇拜的偶像。很多方面,我從他身上學習,比如一些做人的道理、武術的道理,以及拍動作電影的概念。」而昔日的功夫女星、去年的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惠英紅更是抑制不住對他的崇拜之情:「他太棒了。我很小的時候,真的有幸碰到過他一次,我哥哥27歲就拍在他的電影裡做小武師,帶我過去,是在嘉禾公司,我一看到他,就覺得這個不是人,好像機器人一樣,速度很快很快,所有武師和他對打都會受傷,到現在我也只有這個概念,原來他真的很棒。我才領會到,原來他的功夫,其他人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達到他的高度,我也非常仰慕他。」
《精武門》無疑是李小龍最為人所熟知的一部電影,他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的「李三腳」和「雙節棍」都令人讚不絕口。更重要的是,他在《精武門》裡踢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匾,以及讓兩個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吃下寫著「東亞病夫」的紙張的段落,都足以讓華人觀眾一洩百年激憤。《精武門》之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遊戲》,還與美國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的華納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李小龍的這幾部電影不僅進一步建立了以拳腳功夫為核心的功夫電影的結構方式,更是開創了功夫演員主導影片的明星制時代。他曾經告訴元華,拍完那套《龍爭虎鬥》,就會幫邵氏拍一部電影,拍完之後就要去好萊塢。可正當他雄心勃勃,準備大展宏圖之際,卻在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而在他離世之後,功夫片也迅速的跌入低谷。他的隕落,也許正如《黑客帝國》的武術指導陳虎所言,意味著中國功夫片時代的結束。
發展篇:邵氏打造功夫王國 李小龍回港拯救嘉禾
風格篇:正宗國術引領潮流 截拳道震驚世界
劉家良專訪:《刺馬》拍得最過癮 《投名狀》沒看過
劉家輝專訪:那時報紙上每天都是要挑戰李小龍的
元華專訪:差點跟李小龍去了好萊塢
袁和平專訪:武俠片可以天馬行空,功夫片要拳拳到肉
甄子丹專訪:從李小龍身上學到很多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