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走讀湖南洞口。
古樓鄉古樓茶園,無疑是南方冬季裡最清麗的風景。
這裡曾是明朝的御茶園,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親索每年24斤貢茶……
冬日暖陽慵懶地曬在規整卻不規則的依山就勢的茶行上,悄無聲息的茶園,盎然的綠意仿佛春天般欣欣向榮,裝點出蔥綠的山川,在萬物蕭瑟的冬季裡,漫山遍野的翠綠,足以慰籍滿目蕭瑟刺痛的雙眼,冬天來這裡走走真好。
早就聽聞洞口三棵樹,脫貧一縣人,茶葉樹便是其一。
洞口雪峰雲霧茶,年產4000噸,其中1000噸是有機綠茶,500噸優質紅茶、巖茶。「古樓毛尖」系列綠茶、「古樓紅」系列紅茶,兩大品系,四十多個品類,尤以手工紅茶倍受青睞,有機茶味道更醇美,也更有營養。
漫步古樓茶園,享受冬日暖陽,微燻的風,帶著淡淡茶香,分外怡人。
這裡是古樓雪峰雲霧茶有限公司所屬茶園,融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科研、茶文化傳播、生態旅遊於一體,風景很美,適合攝影、適合深呼吸,適合逃離城市水泥森林,作短暫的調理休息。
採茶季,遊客不僅可以休閒觀光,還可以親自體驗手工茶製作的樂趣和文化傳承氛圍。
冬天是茶園休憩期,萬籟俱寂,空氣清新,恬靜中體味,清香中透著甜意,散發多少富氧離子我不知道,但我喜歡,甚至沉醉,遊弋在茶園步道,飯點兒還不忍離去。
午餐後,來一泡功夫茶,似乎沒有更好了。
清澈的平溪江水,香醇的古樓紅茶超乎絕配。
坐在茶桌前,靜靜地看美女小姐姐嫻熟的茶藝表演,輕輕地接過小姐姐遞過來的一盞盞清茶,淺酌慢飲,箇中滋味,茶裡茶外,冷暖自知。
想起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中的句子: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平常生活,最要珍惜,活好當下,最為緊要。
有閒暇時,不妨煮一壺雲霧茶,消受歲月靜好,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
洞口地處雪峰山腹地,境內山地、丘陵居多,亞熱帶溼潤氣候,四季分明,卻少嚴寒酷暑,熱量豐富,小氣候差異明顯,常常雲霧繚繞,適宜作物生長,也是洞口雲霧茶的由來,獨特的地理環境、土質氣候條件,特別適宜種茶,歷經千年,盛名不衰,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全國僅有的兩位茶學界院士之一親為其題名。
那麼洞口還有兩棵樹是什麼呢?
帶著好奇,沿著盤山公路一路爬高,來到雪峰山腰,雪白的山茶花已謝落坐果。
油茶3至5年掛果,洞口農業銀行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扶持模式,引導合作社統一採購種苗,支持扶貧對象以土地、扶貧貼息貸款入股,參與油茶開發,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迄今為止,全縣發展油茶10多萬畝,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200多家,帶動貧困人口2萬戶7、8萬人,每年人均增收3千元。
聰明的洞口人又動開了腦筋,在山茶樹的枝梢末節嫁接觀賞茶花,已經成活,這樣一棵樹,既可結籽產茶油,另一個季節,又可以開出絢麗的觀賞花卉,點亮遊人的眼睛。
另一棵樹就是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名的雪峰蜜桔。
雪峰蜜桔,地理標誌產品,果型扁圓,小巧玲瓏,色澤鮮豔,皮薄肉嫩,桔香四溢,入口甜爽,無核多汁,甜酸適度,回味悠長。
洞口蜜桔種植面積10多萬畝,產量10多萬噸。是湖南省蜜桔主產區,洞口因此有水果之鄉的美譽,蜜桔這棵甜果樹,也是一棵搖錢樹,實至名歸。
洞口「山外柑橘、山內茶葉、遍地油茶」的 「三棵樹」 產業扶貧成效顯著,到2020年扶貧主導產業,簡稱「三樹樹」工程,突破10萬畝,實現每個貧困人口一畝脫貧樹。
山裡茶葉,山外蜜桔,遍地油茶的洞口縣,雪峰蜜桔、雪峰雲霧茶、雪峰油茶也是洞口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更是扶貧產業,同時也為農業旅遊打下良好基礎,遊客可以前來觀光、採摘、體驗農事活動,既是休閒旅遊,也可以拓展視野,增加樂趣,削減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