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記錄片之後,故宮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書籍也不例外。
今日(7月8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影視所所長、中國新散文領軍人物祝勇攜新書《故宮的古物之美》在成都文軒BOOKS舉行新書分享會,祝勇透露接下來會繼續寫故宮與古物相關的書籍,並且預計在2020年推出關於紫禁城600年的紀錄片。
祝勇新書封面乃是宋徽宗的《瑞鶴圖》
祝勇介紹,新書的封面乃是宋徽宗的《瑞鶴圖》。《故宮的古物之美》是祝勇繼《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在這本書中,祝勇選取了包括漆器、青銅器在內的18類故宮藏品,以18篇散文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
在分享會中祝勇提到了為何在書名中採用「古物」二字,在祝勇看來這兩個字所表達的含義最為純粹,一個「古」字代表其時間屬性,時間久遠,一個「物」指代器物。不會讓古物與金錢產生瓜葛。
在祝勇看來,歷史是不存在絕對真實的,但是其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提問結束後,現場讀者紛紛拿著新書去找祝勇籤名、合影。一位來自成都樹德中學的學生也是祝勇的「鐵粉」,她認為祝勇的書更有場景感與真實感,讀起來像是與古人、古物對話,這也是她「粉」祝勇的原因。
或將推出紫禁城600年紀錄片
目前正供職於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的他有著天然的寫作素材,在此前的作品中,祝勇已經寫過故宮的宮殿、書畫、人物等。而故宮收藏的古物多達186萬多件(套),祝勇曾經提到,一個人一天看五件,要全部看完,需要一千年。
正因藏品之多,祝勇有選擇地為讀者呈現了部分藏品的面貌,對於為什麼此次聚焦於18類藏品,祝勇表示,他儘量選擇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古物,希望能夠通過一個時代的物質載體,折射同時代的文化精神。
對於之後的創作打算,祝勇表示,接下來會出一套按類來分的器物,《故宮的古物之美》算是這一套中的第一本,此外還會有兩本書畫相關、一本書法相關和一本建築相關類的作品。除了是一名作家外,祝勇還有著紀錄片導演的身份,最近在央視熱播的紀錄片《天山腳下》正是他的作品。
祝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故宮博物院影視所打算在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際,推出一部關於紫禁城600年的紀錄片,目前的計劃是共22集,每集50分鐘。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陳謀 實習生 杜美玲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