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是O型血,我的寶寶會怎麼樣?
門診上來了一個媽媽為O型血的寶寶,孩子生後不足24小時,周身已經呈現均勻的黃白色,前來就診的家屬是奶奶和爸爸。
得知爸爸血型為AB時,簡單告知家屬:寶寶黃疸發生在生後24小時之內,且有貧血的表現,很可能出現了ABO溶血病,需要住院檢查治療。
奶奶立刻就拉下臉來,衝著自己的兒子一通抱怨:「早就聽說O型血的媳婦生孩子愛得黃疸病,保不準還影響腦子!當初不讓你娶,你就是不聽……」說著說著竟然哽咽起來。
作為醫生,以黃疸就診的孩子,我們每次都要詢問媽媽的血型,有些媽媽忙不迭的否認:「大夫,我不是O型!」言外之意,孩子黃疸跟我真的沒有關係。
而O型血的媽媽,往往忐忑地問:大夫,我是O型血,我的寶寶會怎麼樣?
這次,因為血型不合的問題,上升到不婚不娶還是第一次。看來真的有必要對半知半解的爸爸媽媽們做一個說明:
ABO溶血病在臨床上很常見,且可防可治,談「O」色變,大可不必!
為什麼O型血的媽媽與非O型的爸爸結合
寶寶有可能發生溶血病呢?
筆者沒有找到O型血育齡期婦女的具體人數,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非常多,凡是O型血的女性與非O型血的男性結合,均有可能發生ABO血型不合。
如果男性逢O就躲,那在男女比例失調已經上升為社會問題的當今,還要無端增加多少光棍啊……
人體血型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聽到「致死和後遺症」,大家的確是倒吸一口涼氣。但是,真正的信息量在這個轉折之後——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於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兒或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臨床以胎兒水腫或(和)黃疸、貧血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以致死或遺留嚴重後遺症。
人體有超過60種紅細胞血型抗原能夠引發抗體反應導致溶血,最常見的是Rh血型不合溶血病和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這裡不談Rh溶血病,因為Rh陰性的母親畢竟是少數,大家也足夠重視)
為什麼O型血的媽媽與非O型的爸爸結合,寶寶有可能發生溶血病呢?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父母不同的血型情況下,所生的孩子會是什麼血型。
不同血型的人所存在的基因型和血漿中的抗體如下表:
ABO血型遺傳規律表
上表僅限於常見情況,初生新生兒紅細胞表面抗原性相對較弱,可能會檢測不到而出現假O型的現象。
發生ABO溶血病最多見於O型血的母親所生的A或B型的孩子,也就是上表中以下這三種組合:O+A、O+B、O+AB。而O+AB所生的孩子通常是A或B,發生溶血的機率更多。
由於胎兒從父親遺傳而來的基因為母親所缺少,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循環中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IgG)。此抗體又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中導致胎兒、新生兒體內特異性抗原抗體反應,使紅細胞致敏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破壞而溶血。
ABO溶血的發生,都有哪些特點?
ABO溶血病可發生在懷孕第一胎 。
自然界存在A或B血型物質如某些植物、寄生蟲、傷寒疫苗、破傷風及白喉類毒素等。O型母親在第一次妊娠前,已接受過A或B血型物質的刺激,血中抗A或抗B (IgG)效價較高。懷孕第一胎時抗體即可進入胎兒血循環引起溶血。
簡而言之,嬰兒體內的紅細胞受到抗體攻擊破裂,血紅蛋白逸出,紅細胞溶解,血清裡的膽紅素急速升高,出現黃疸和貧血。
約20%的新生兒有ABO血型不合,但並不是所有的ABO血型不合都會發生溶血病。
而且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在大多數病例中,溶血程度通常較輕,貧血不嚴重,肝脾腫大不常見,但是存在某種程度的高膽紅素血症。因此必須嚴密監測血清膽紅素水平。
多數ABO溶血病的高膽紅素血症容易通過光療改善,少數光療效果不好,病情嚴重者需要換血治療。
進行光療的寶寶
如何防治ABO溶血病發生嚴重的後果?
關鍵是一個「早」字!
早識別
如果有溶血症的寶寶,黃疸出現早,一般出生後第二天會出現黃疸。因為紅細胞被破壞,寶寶會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皮膚顏色變黃或蒼白;黃疸病情呈加重趨勢,寶寶可能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
在這個階段就要趕緊就醫,及時進行血清學檢查和直接Coombs試驗、抗體釋放試驗,早期診斷。
早處理
光照療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有報導IVIG應用於嚴重病例可以減輕溶血和減少換血治療。有些嚴重病例需要輸注紅細胞或者換血以糾正貧血或高膽紅素血症的危險程度。
總之,ABO溶血病很常見,相對也比較輕,但需要早期識別、積極處理,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很少。非O型的爸爸當然可以娶O型的媽媽,懷孕和生產之後注意一些就是了!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李月蘭 河北省保定第七醫院新生兒科
原標題:《談「O」色變,AB血型的爸爸不能娶O型的媽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