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什麼是仁義,對我有好處的就是好人」——漢朝老百姓的話
簡介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散文家,曾受學於孔安國,董仲書。
司馬遷幼時起就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學習知識。父親進京任職後,司馬遷留在家鄉耕讀牧養。
年長後,司馬遷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跟父親一起學習著述歷史。
學有所成後,遵循父命,走訪各地,進行實際考察,了解風物人情,採集各類民間傳聞,遍訪中華大地各處遺風遺景,搜集古事遺聞,網羅各地民俗民風。
(前108年)司馬遷入朝為官任太史令,因李陵敗降一事牽連,受宮刑,此後司馬遷忍辱負重,潛心搜集,整理和考證歷史史料,繼承父業,撰寫歷史……完成《史記》的著述。
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提到: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義,已饗其利者為有德。」
司馬懿在民間調研考察時,曾聽到過老百姓講,"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仁義,只曉得誰對他們好,誰就是好人"。上面引文中那句話出自於史記《遊俠列傳》,"譯文是——
老百姓的俗話說:「誰知道什麼是仁義,對我有好處的就是好人」
為什麼司馬遷要在史記《遊俠列傳》中重點提到這句話?主要針對儒術中「仁義」二字的痛斥,同時還是對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無情聲討。他親身經歷,並目睹漢武帝一邊搞尊儒,一邊搞酷吏政治,儒生,酷吏為了自己的前程,不惜卑躬屈膝阿諛逢迎,取悅人主,為了是獵取功名,不惜歪曲事實,褻瀆人權,玩弄國家法令,致使草菅人命的事時有發生。
司馬遷認為:儒術是造成社會不公的根源。之所以說儒學中的所謂"仁義"是封建當權者拿來哄老百姓最虛偽的教條,不少人還拿「仁義」二字作操點,其實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觀點
要我說,「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苟活當世」在儒學治世的時代裡,讀書人僅僅是為了求名求利求官。哪有那麼多德啊!仁啊!義啊的!真是孔夫子的手,文擺擺的。什麼理想,抱負,治國平天下,弄這麼多些漂亮的廢話幹嘛呢?
儒學中最花俏的詞就是「仁義」。明明幹著欺世盜名,男盜女娼的勾當,還恬不知恥地打著仁義的幌子到處招搖!
"仁義"的玄機
仁:可作仁愛理解,也可作正義理解,還可作通曉大義,明辨是非來解讀。
義:不可以作正義理解,單字"義"就是犧牲的意思。
兩個字連起來解讀,就有多種意義:
一,仁義:可以為了仁愛,為了正義去犧牲。
二,仁義:也可以解讀成,為了大義去犧牲。
其實仁義含有很多內涵,比如:親善,親和,孝悌!
道德,人情,禮節。
《中庸》中解讀就更加具體了。
如: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仁,就是愛別人,"親親為大":以愛自己的親人為重要。如此看來,"仁"……也就離不開私心和唯親論了。
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重點提到的「仁義」,是在對漢代統治集團虛偽醜惡一面的大膽揭露,司馬遷的膽識是可敬可佩的,這完全就是聲討當時社會,在仁義禮智下,歪曲國法,草菅人命的社會時弊。也是在告訴人們,要提高認知,不要被謊言蒙蔽。
結語
司馬遷重點提到的——「誰知道什麼是仁義,對我有好處的就是好人。」知道這句話有多麼深的內涵嗎?以我的理解,老百姓不是不明白「仁義」是什麼,他們不但明白,還很清楚「仁義」二字就是坑人的「祖宗」。
官家用「仁義」坑他們;士紳們也用「仁義」坑他們;族長們還是用「仁義」坑他們,讀書人用「仁義」哄他們開心。就連親朋好友都要掛著「仁義」的招牌禮尚往來。難道他們不明白嗎?他們清楚地知道:「仁義」都是虛的……錢才是真的啊!沒有互惠互利,哪來的仁義!
官府就更不要說了,他會對老百姓「仁義」嗎?官府的目的是要老百姓對官家"仁義"。所謂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因此老百姓乾脆對問他們的司馬遷說:「誰知道什麼是仁義,對我有好處的就是好人」——可愛的老百姓們這是多麼樸素的真理啊!
你說呢?期待留言評論
本文由文史輕論原創發布,請勿抄襲,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