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匯報記者 覃遠東、趙濤、張峻榕
對於造訪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來說,周日的聖特爾莫區可謂是必須「打卡」的著名地點。在身處老城區、不算寬闊的智利街,每個星期天都是當地特色手工藝品的集市。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的街道間,一個不起眼的小路口每天卻能使上百名過路者駐足停留,安靜排隊等待拍照,而合影對象就是著名的阿根廷漫畫形象——小圓臉少女瑪法達的雕像。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時代不同、形態各異的街頭雕塑隨處可見,但論人氣沒有一個能比得上瑪法達。那麼這名少女究竟是誰,又魅力何在呢?
享譽全球的 「吐槽達人」從來都話裡有話
瑪法達這一形象問世於1964年9月29日,人物被設定為生活在20世紀50至60年代阿根廷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姑娘。這個頭髮蓬蓬臉圓圓的小女孩雖然外表圓潤可愛,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吐槽達人」和 「毒舌少女」,熱愛和平和披頭四樂隊,厭惡戰爭和歧視,常常人小鬼大地對著成年人的世界發表真知灼見。
瑪法達很多名言的幽默和犀利程度,即使是如今網上的一流「段子手」也難以相比。例如她曾以「讓地球停下,我要下車」來表達對世界的不滿;曾指著大人們對小夥伴一臉嫌棄地說「他們總是教育我們不要隨便教育別人」;也曾以超越自身年齡的口吻說出「與其說男人是習慣組成的動物,不如說男人習慣當動物」這樣時至今日依舊頗有受眾的女性視角觀點。
顯然,瑪法達的犀利觀點從來都是話裡有話,在對家庭和親友關係的犀利吐槽之外,更深層次的是作者對社會時局的批判和諷刺。
瑪法達的作者是阿根廷天才漫畫家季諾,在《瑪法達的世界》出版後不久,阿根廷就進入了獨裁政府統治時期,大量左派支持者被政治恐怖所肅清,包括作者同事朋友在內的大量民眾遭到逮捕和殘害,這使得季諾的創作思路更加清晰。
在那個時代,他以小女孩的童言無忌來表達對黑暗政治現實的控訴和批判,也正因如此,《瑪法達的世界》這一漫畫作品多了一份輕鬆表象之下的嚴肅和深度,也成為了一部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百年孤獨》的作者、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評價季諾道:「季諾療法,這就是我們要在季諾一本又一本的書中重新發現的東西,而這種再發現也是最最接近於幸福的事。」
已被翻譯為十多種語言,中文版由三毛和荷西翻譯
2009年8月,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為了致敬這部經典的作品,同時感謝瑪法達帶給孩子們的歡樂和啟迪,在作者季諾當年創作瑪法達的公寓門前,以1誜1的比例安放了一尊瑪法達的雕像,並將這座當年的公寓命名為「瑪法達之家」。
2014年5月21日,季諾獲得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的交流和人文獎。評委會表示,季諾「把簡潔的繪畫線條與深邃的思想以非常智慧的方式融為一體,至今還為讀者所津津樂道」,再次對作者的才華和創作意志給予了肯定。
時至今日,瑪法達的故事已經被翻譯為十多種語言流傳於全球各地,瑪法達這一人物形象也已經同探戈、足球一起成為了阿根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之一,以瑪法達形象打造的旅遊紀念品琳琅滿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願意將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帶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瑪法達的世界》中文版由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共同翻譯完成。三毛在序言中寫道:「季諾先生躲在幕後,借著《瑪法達的世界》和她的一群小朋友,說出了他個人對這個世界、社會,甚而特別針對他居住的國家阿根廷的嬉笑怒罵。」
如今,瑪法達的雕像安靜乖巧地坐在街角,繼續看著這個國家和世界的千姿百態和千奇百怪,也許當你坐在她身邊時,也能夠感受到那種化真知於妙語的智慧與從容。(本報布宜諾斯艾利斯11月27日專電)
[責編: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