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振文鎮石碇村駐村扶貧幹部到貧困戶家裡家訪。 記者 李忠 攝
這幾天,對吳川市振文鎮石碇村貧困家庭主婦郭亞女來說,心情舒暢多了。她剛拿到了2000多元的工薪,可以照顧好臥病在床的丈夫鄧亞統,「另外,孩子都有補學金,能安心讀書了。」每說到這,她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織蝦籠,「織」不出脫貧的夢想
鄧亞統一家就住在村邊,一棟兩層舊樓房,作為村裡的貧困戶,政府和村民平時給予了不少的關懷和幫助。
日前,記者走進了這一家,雖然家庭設施簡陋,但窗明几淨,整齊有致。郭亞女在家裡正埋頭編織蝦籠,長長的蝦籠從門口一直延伸到大廳牆角,她一邊揮動著針線一邊說:「你們先坐坐,很快就織好了。」
這是她幾十年來一直幹的手工活,廠家送來材料後,她一有空就坐下來飛針穿線地織著,直至把膠絲鐵架編織成一個可以到河溪裡捕撈魚蝦的網兜,廠家回收按件計工錢,一個月能賺個四五百塊就不錯了。
房間傳來了幾聲咳嗽聲,郭亞女忙起身端起飯菜,她明白病榻上的丈夫鄧亞統要吃飯了,就過去一口一口地餵——十年如一日,照顧丈夫及兼顧家庭生活,郭亞女一直獨力支撐。幸好孩子已逐漸長大,分別到吳川市、振文鎮的中學和村小學讀書了,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幹活賺錢持家。
十年前,丈夫鄧亞統因頸椎手術失敗,變成一級殘疾,長期臥床。郭亞女成了家裡唯一勞力,嗷嗷待哺的孩子和躺在床上不時吃藥的丈夫,讓她費盡了心思,熬瘦了身子,累出一身病,那一畝多水田種不出多少東西。她每天不停地編織蝦籠,也賺不了幾個錢,全靠政府發給的殘疾金和村民熱心相助過日子。
2016年吳川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到石碇村扶貧,鄧亞統一家被核定為貧困戶進行精準扶貧,才讓郭亞女從生活的迷茫中開始「雲開見月明」。
眾人扶,「扶」出脫貧的新希望
「這是石碇村典型的貧困戶,從踏進這一家門,就被震驚了,真的是家徒四壁,一家五口面黃肌瘦,讓我們深感扶貧的壓力和責任。」駐村扶貧隊長李偉明說。
針對這一家實際情況,駐村扶貧隊實行一戶一策,精準扶貧。首先是落實相關幫扶政策,落實義務教育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醫療保障等政策保障,應保盡保。如今在校讀書的孩子每年可領到9000元的助學金,讓郭亞女頓感「一身松」,多病的身子也得到了醫治。
扶貧單位和村委會還不時為這一家子送油送米,落實安全用水和用電等,完善生活保障。
郭亞女今年約50歲,身體單薄瘦弱,粗重的活或外出的工作不適合,扶貧工作隊與村幹部針對實際情況進行認真討論後,決定想方設法拓寬其家庭經濟來源,今年2月吳川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聘請郭亞女,就近從事石碇村保潔工作,月薪2800元。既為村人居環境建設添磚加瓦,也保證她家有穩定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全力推動其脫貧。
這樣,郭亞女多了一份工作,每天早起搞好村場衛生,回家再織蝦籠,照顧丈夫,不知不覺,日子過得順暢多了。
記者在郭亞女家門口看到牆上貼著「貧困戶幫扶明白卡」,裡面羅列了其家庭各項收入,預計今年人均收益11038元,實現脫貧。
眾人拾柴火焰高,從鎮委到扶貧隊到村幹部及鄉賢的全力幫扶下,這一家子脫貧在望。郭亞女拉著李偉明的手不停地道謝,熱淚盈眶地說,雖然很辛苦,但一切有好變化,尤其是孩子健康成長安心讀書,這比什麼都強。
鄰居們說,10多年來,郭亞女開始有說有笑了,也唱歌了,晚上常見到她拉著小兒子在家門口看星星望月亮,為兒子哼唱廣東童謠:月光光,照地塘……
【來源:湛江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