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劉璨 徐子威 李俊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棗陽市公安局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機制,不斷強化社區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防疫期間,西城派出所社區民警範光星大力推行群防群控,使950餘戶3860餘人的兩個小區始終保持零感染記錄。
54歲的範光星從警34年,社區民警一幹就是6年,他轄區內有麗都小區和一個「三無」小區,兩個小區的大街小巷他用腳步不知道丈量過多少遍,雖然他不能細述出轄區內3860餘人的姓名與容貌,但大多數人卻知道社區有個膚色黝黑的熱心民警叫「範黑子」。
群眾爭當「守門人」
「疫情防控的開端至關重要,在初期就要讓群眾知道我們對疫情管控的堅決態勢,才能使他們認識到疫情的嚴峻性,從而為群眾自我隔離打下牢固基礎。」範光星不擔心規範化管理的麗都小區,讓他真正操心的是「三無」小區的防控力度,他知道該小區的道路雖然錯綜複雜,但把控住其中的三條主路就能抓牢小區的「主動脈」,於是他和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各守一條主路,勸返群眾無事少出門、少聚集,充當起小區的第一批「守門人」,為社區工作者定購鐵皮封閉小區的緩衝期打下基礎。
「範黑子,看你守這兒五天了,我能不能當志願者也守在這兒?」小區居民老趙十分積極,他的老婆孩子都是精神病患者,範光星替他跑了一個多星期將他的低保、殘疾證均都辦下了,並不時送東西補貼他家,這讓感激的老趙抓住機會為範光星出一份力。 「我也要參加志願者!」、「也算我一個!」徐某、馮某都是五六十歲的老居民,他們曾是犯過錯被勞教回歸的人員,在範光星一次次教育談心中決定改過自新好好生活,範光星為此也幫他們找到了工作,所以兩人對他十分信服。
隨著範光星無聲的號召,6支志願小分隊組成,爭當起小區的「守門人」。
細緻摸排顯擔當
經過他們近十天的堅守,社區工作者陸續將「三無」小區大小路口用鐵皮封閉。
「小區封閉後,必須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網格管理。」範光星對社區工作者和三個網格員建議。他認為封閉小區不能僅僅停留在死守一個「門」,還要全面深入小區收集摸排居民信息,根據不同人群制定相對應管控措施,做到精準、及時、有效的開展疫情防控和服務群眾。
「摸排看似簡單,實則工作繁瑣,涉及到每家每戶的上門問詢,這就需要我們耐心、細心地去對待這項工作。」範光星對網格員交代著摸排細節,隨後他們分區、分片開展上門摸排工作,詳細登記是否有武漢返鄉人員,同時提醒居民加入小區防疫微信群,便於收集每天兩次上報的體溫數據,其次詳細登記各類慢性病、精神病、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每天不定時電話關心問候,以防特殊時期有突發情況能及時救助。
「摸清居民信息底數後,我們做好防疫工作也更有底氣。」經過近一星期的摸排,範光星看著手中詳細記錄所有居民基本信息的登記冊笑著說。通過摸排,他標註出3名武漢返鄉務工人員、7名低風險精神病人、25戶孤寡老人、56名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而這類人群就是範光星重點關注的對象,他每天都會通過電話問詢和入戶走訪,實時掌握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同時,針對居家隔離不會微信上報體溫的孤寡老人,範光星也會每天上門為其測量體溫,安撫他們的情緒。
服務群眾解民憂
「疫情防控越是到了吃勁的時候,我們越是不能出現厭戰、放鬆、消極的心態。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小區居民已經自我隔離快兩個月了,要主動安撫他們的情緒,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
為保障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充足供應,範光星聯合社區幹部、網格員、志願者組建10支採購小組,居民通過在小區微信群中發送所需生活物資和聯繫方式,採購小組集中採購物資後,分批分流發放到居民手中,期間為950餘戶居民共配送物資近10000餘件,同時對居民提出的生活難題也會積極幫助解決。
「範警官你好,我們小區下水道堵五天了,這兩天臭水倒灌出來把整個院子都淹了,現在大家又出不去,水也不敢繼續排,院子裡臭哄哄的,能不能幫幫我們?」3月3日上午,範光星接到小區群眾焦急的求助電話後,立即聯繫維修工作人員一起趕到小區,剛一下車就聞到一股強烈的酸臭味,只見該小區院內被渾濁的汙水覆蓋,經維修人員檢查後,發現是該小區的下水道年久失修管道破裂,大量淤泥造成下水道堵塞並溢水,這樣一來,不僅要清除淤泥,更要重新鋪沙石更改管道才能徹底解決,於是範光星發動該小區住戶開始募捐維修費,在募捐後仍差幾百元時,範光星和社區工作者主動承擔下來,終於解決了困擾該小區51戶、120餘人的大難題。
一個多月的堅守,範光星管轄的兩個小區950餘戶、3860餘人,一直保持零感染記錄。他甘當社區「守門人」,一心為民的付出廣受居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