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民警何巧 自學手語 為聾啞群眾打開一扇融入社會的窗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何巧與聾啞群眾溝通。(受訪者供圖)

  「感謝大家的認可,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近日,獲評我市2020年度最美渝警楷模的沙坪垻區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區民警何巧,在領獎臺上手捧鮮花、接過了紀念杯。

  今年36歲的何巧個子不高,看上去並不強壯,可是整天掛在臉上的笑容,讓人感覺非常親切。或許正是這笑容,以及她處處為群眾著想、急群眾所急的所作所為,讓她走進了一群特殊群眾的心裡。

  自學手語 方便與聾啞群眾溝通

  去年12月7日,沙坪垻區磁建村社區警務室,一堂特別的普法課在這裡舉行。

  何巧熟練地用手語向臺下20多名群眾講解殘疾人保障法的相關內容。沒有什麼語言交流,臺下的群眾也用手語向何巧提著自己關心的問題,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

  這20多名群眾都是聾啞人,他們均來自沙坪垻區磁建村社區的一個小區。

  在這裡,一共居住著100多名聾啞群眾。由於生活圈子比較局限,加之因殘疾導致性格自卑封閉,他們一直無法很好地融入社區,與外人交流也很少。

  2014年9月,何巧到磁建村任社區民警,上班第一天就碰了釘子——她到聾啞群眾家入戶,群眾用手語比劃了半天,但她對手語一竅不通,一臉茫然,對方也急得滿頭大汗。

  「如果與群眾連溝通都做不到,我怎麼做好社區工作。」何巧說,為了與聾啞群眾打好交道,她找來手語教材和視頻,每天擠出休息時間自學。通過不懈努力,何巧逐步掌握了手語技巧。現在,只要何巧一進社區,聾啞群眾都會熱情地和她打招呼,有什麼想法和需求,大家都願意找她「訴說」。

  自掏腰包 為聾啞群眾買防疫物品

  解決溝通障礙後,何巧更加了解聾啞群眾生活中的困難。

  14歲的聾啞少年李某因為殘疾人的身份對未來感到迷茫。何巧就時常與李某溝通,又聯繫專業心理諮詢師開展心理疏導,兩個月後,李某思想有了較大轉變。

  此後,何巧特別針對社區聾啞青少年開起了「巧姐微課堂」小灶,通過觀看勵志成長影片、開展文體活動、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幫助他們樹立樂觀陽光的人生態度。

  去年1月,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何巧鉚在社區戰鬥,格外關注著轄區裡的聾啞群眾這個特殊群體。

  對聾啞群眾的疫情防控宣傳非常重要。何巧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手繪出一組防疫知識圖解,挨家挨戶上門進行手語宣傳講解。

  在防疫物品較為緊缺時,為了幫助聾啞群眾做好防護措施,何巧多方求助並自掏腰包購買了口罩、酒精等及時送到聾啞群眾家中。聾啞群眾紛紛向何警官豎起大拇指:你就是我們的貼心人!

  調解矛盾 幫聾啞群眾融入社區

  以前,社區聾啞群眾喜歡棋牌娛樂,有時從早玩到晚,吵鬧的聲音雖然他們自己聽不見,但卻引來鄰居的不滿。

  何巧得知後,一邊上門給鄰居做溝通工作,一邊幫聾啞群眾找到新的棋牌娛樂場地,並與他們約定嚴格控制棋牌娛樂時間,成功化解了聾啞群眾與鄰裡之間的矛盾。

  去年10月1日,在何巧的倡導下,社區8名聾啞人成立了一支「無聲義務巡邏隊」。

  「以前對他們不理解,沒想到他們這麼有責任心,我很慚愧……」看著聾啞巡邏隊員們精神抖擻的樣子,當地居民對聾啞群眾的笑臉多了,態度也改善了不少。

  近幾年來,何巧共參與調解130餘起涉及聾啞人的矛盾糾紛,成功率高達100%;為轄區聾啞群眾排憂解難240餘件(次)。社區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希望社會給予殘疾人更多關愛和溫暖,善待每一個殘疾人,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何巧說。

相關焦點

  • 春來了,打開蘇州的一扇窗(組圖)
    青瓦白牆下,窗明几淨,倚牆的是一樹斜藤。芭蕉映窗是蘇州園林的一大景致,綠得滿室清涼。  在蘇州的園林中,很多人都去過留園和藝圃。踏入一扇黑漆大門,就是留園,正中屏門上鑲嵌的綴玉留園全景圖、花崗巖的「世界遺產」標識,都是後人的造作,它以前的主人盛宣懷斷斷不會如此布置。  順著一段晦暗而曲折的長廊步行,先看到一扇長方形空窗,中間是一叢綠葉。
  • 鄭州這個派出所民警社區裡貼了2萬多張海報 市民:這比明星海報實用...
    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的社區民警們就為自己代言,上了海報。究竟是怎麼回事?6月9日,大河網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這一目了然的多好,不明白的還可以掃掃海報上的微信。這比明星海報實用多了。」6月7日,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30餘名社區民警走進社區,張貼自己的個性化海報,引來了圍觀群眾紛紛議論。
  • 貴州省龍裡縣群眾工作「四化四融入」
    龍裡縣把群眾工作做到群眾之中  一是立足「面對面」。探索創新民族化宣講融入民族習慣、文藝化宣講融入文藝活動、生活化宣講融入生活場景、時代化宣講融入時代脈搏的「四化四融入」理論宣講和傳播方式,通過「一歌一畫一舞臺,一隊一會一講堂」,創設「山歌伴飛黨的創新理論」「『畫』說新生活」「百姓大舞臺」等活動項目,多渠道組好隊、多形式開好會、多法子搭好臺  二是注重「鍵對鍵」。
  • 一場愛心接力 為15歲聾啞女孩用畫筆追夢!
    屏幕那頭,是遠在城口縣大山深處的15歲聾啞女孩萍萍(化名)。她筆下的世界,山林裡遍地開放鮮花,狐狸、小鹿在林間跳躍……一支畫筆,就是她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十天前,當張鳳琴和徐小嬌前往距離主城400多公裡的城口縣,看到了這個聾啞女孩如何靈氣的作畫後,一場特殊的「送教」就開始了,她們決定用畫筆,助飛大山裡的夢。
  • 16歲自閉症男孩手寫字體堪比「印刷體」,另一扇窗或許就在不遠處
    但我們依然相信,人生總有轉折點,當上帝關掉一道門的時候,也會打開另一扇窗,只是需要你有一雙慧眼,去找到那一道光。16歲自閉症男孩手寫字體堪比「印刷體」,獲得眾人點讚對於孩子而言,16歲恰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享受著青春的氣息,夢想著美好的未來,那時的我們擁有執著和叛逆,卻不失一顆善良迸發的心。
  • 寧鄉新康社區銀行綜合體為群眾帶來一站式、全方位、零距離、新...
    寧鄉市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喻恩來)1月6日,湖南農信系統最大的社區銀行綜合體——寧鄉新康社區銀行綜合體開業。這是繼此前湖南農信系統首家社區銀行綜合體寧鄉東溈社區銀行綜合體創建後的又一家社區銀行綜合體,綜合體共佔地2400多平方米,其中商超採購區為一家綜合超市,經營面積1200多平方米,為附近居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購物體驗。
  • 湖北棗陽民警範光星:無疫情社區的「守門人」
    楚天都市報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劉璨 徐子威 李俊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棗陽市公安局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機制,不斷強化社區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防疫期間,西城派出所社區民警範光星大力推行群防群控,使950餘戶3860餘人的兩個小區始終保持零感染記錄。
  • 「屏幕改變命運」外教版:給農村孩子打開一扇窗
    以孟州為例,這個人口僅40萬左右的河南縣城至今沒有鐵路,多年來與外界唯一的公共運輸就是大巴車。坐車去距離最近的大城市洛陽,也需要一個半小時。  當我坐著大巴進入孟州時,看到農民們正在馬路兩邊晾曬剛收割下的玉米和花生。城市周邊,白色廠房和煙囪高低錯落、幾處新樓盤等待出售——撤縣改市20多年,這座小城的城鎮化仍在進行。  其實,孟州一度有過外教。
  • 宜賓江安:以「四個融入」為抓手敲開群眾「心門」促穩定
    四川新聞網消息(羅萍 張華)自2019年8月被確定為全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以來,宜賓市江安縣以「四個融入」為抓手,不斷探索社會心理服務新途徑,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融入教育教學。融入矛盾化解。該縣採取提前介入、中段輔助、後期跟蹤等形式,將心理疏導服務融入到信訪積、難案件化解全過程中,切實掌握信訪人心理訴求和困難,引導他們依法維權。自2019年3月以來,成功化解市交辦信訪積案33件。融入社區矯正。該縣對新入矯的社區矯正對象按照一次心理測試、一堂心理課程、不定期溝通談話的「1+1+N」模式,對100餘名對象開展心理疏導,幫助和引導他們順利融入社會。
  • 【新時代「楓橋經驗」】社區民警李志軍的「三兩事」
    社區警務室是公安機關延伸警務的前沿陣地,讓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青銅峽市公安局小壩派出所社區民警「以法說事,以情動人」,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8噸鮮奶罐車50萬購銷口頭協議引發當街撕扯2020年12月30日17時,名峽人家小區東門十字路口處,一輛滿載著鮮奶的罐車被幾個人攔下,一時間雙方發生爭吵,進而相互撕扯,圍觀群眾不斷增多。小壩派出所接到110指令後,民警李志軍、趙晨陽,輔警張磊、劉思源迅速到達現場,制止了撕扯行為。出警民警將當事人帶至小壩派出所進行調解處置。
  • 上帝關上了一扇門 但也打開了一扇窗——複雜先心病患兒的求生之旅
    看見小亮亮明媚笑容的那一刻,所有參與救治的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護人員的心,猶如春日裡的白雪,被一點點融化成一池溫水。小亮亮10個月,但身體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寶寶,體重僅有正常小朋友的一半,連翻身這項基本技能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奢望。
  • 現實世界蒙住你的眼,我的世界為你打開一扇窗,特殊玩家:謝謝你
    而這裡講的特殊玩家就是一群佔比小於百分之一的盲人玩家,國外的克里斯多福·奧米利就是其中之一。其實我的世界一直有為這些視力不好的玩家提供有很貼心的盲人版的我的世界模式,只是我們在日常玩遊戲很少會有玩家注意到這個細節,正常人也不可能接觸得到這個遊戲模式。這個特殊的遊戲模式Blind craft是專門為像克里斯多福一樣的玩家設置的模式,簡單就是當玩家對準任何物品的時候,都會有聲音提示,就連在擼樹的時候,玩家擼樹第幾節都有提示。
  • 化危為機謀發展|一扇窗背後的供給側
    瑞士專家的這句話,讓李玉峰從一扇窗,看到了國內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為了做好這一扇窗,李玉峰自主創業,引進德國的精密裝備,組織30多名技術人員到德國培訓,「一釘一鉚」學習德國「原汁原味」的技術工藝。「德國的工藝要求在門窗關閉時,膠條與型材的搭接量必須控制在8毫米以內,才能達到良好的密封性。我們根據不同的型材自主設計了近30款膠條磨具,要求膠條廠嚴格按照標準來生產。」
  • 最美基層民警候選人展播丨郭琦:愛崗敬業 無私奉獻 為群眾做好每一...
    通過結合轄區警情變化進行研判,指導巡邏防控力量各負其責、各盡其責、形成合力,切實做到警力跟著警情走,確保了社會面巡邏防控效果。為提升110接處警精細化水平,郭琦同志參與制訂分局《接處警法規規範一本通》《警情移交工作規定》《警情受接分流協同配合工作規範》《網格駐巡考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規定,規範接處警工作流程。
  •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 這位女民警的故事值得被所有人知道
    在國際禁毒日前夕,大河網記者走進鄭州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社區戒毒示範站——鄭州市公安局嵩山路分局幸福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在這裡,在女民警何燕的幫助下,先後有十餘名癮君子戒掉了毒癮,她用自己嬌弱的身體搭起了轄區66名「癮君子」的戒毒康復之橋。6月23日上午,工作站聯合二七區建中街辦事處在準備社區舉行「抵製毒品,參與禁毒」主題宣傳暨分局禁毒志願者招募活動。
  • 【守護平安的故事】系列報導——楊金龍:紮根社區的業務老警
    楊金龍同志已成為正藍旗公安局社區警務工作的一面旗幟。勇於奉獻 視居民為親人勇於奉獻 視居民為親人楊金龍常說:做為一名稱職的社區民警,必須牢固樹立「服務為民」的理念,不僅要「身」入社區,更要「心」入社區。為此,平時他總在自己的轄區裡轉,與社區居民打成一片,為社區群眾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 社區民警十二時辰:醒來第一件事8個大小門轉一圈,沒一刻閒工夫
    範怡婷警官是北京大興區首座御園小區的社區民警。為打贏這場特殊的「戰役」,鼠年春節,她沒回老家,沒休息半日,一門心思撲在確保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上。作為「戰役」一線的社區民警,範警官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張愛林攝 圖文無關7時「配發的物資還夠嗎?」「昨晚有沒有特殊情況?」「晚上冷不冷呀?」
  • 巨蟹關上了自己的心門,卻為你偷偷開了一扇摯愛的窗
    為愛堅強是巨蟹,玻璃心,敏感脆弱也是巨蟹。有一說一,「作」有時候只是源於內心的不自信,以及敏感。那種渴望關心與認同,偏偏又不願意或者不知道怎麼表達「我很需要你」。跟那種為了得到物質上滿足的「作」不同,這種「作」是希望對方「懂得」。
  • 彭濤:「讓群眾更方便」是他的口頭禪
    他是孤寡老人的親人 他是辦事群眾的貼心人隆冬時節,走進青山區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一股暖流撲面而來。大廳裡,一名個子不高的中年民警正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服務。「離開社區幾年了,彭濤仍然悄悄地幫助著社區的困難群眾。」曾在新橋社區任治保主任、現任光明社區黨委書記徐秀青說。1990年,新橋社區有居民2000餘戶5000餘人,商鋪200多間,是個讓竊賊惦記的地方。彭濤大學畢業來到新溝橋派出所,一頭扎進社區,連續蹲守兩個多月,打掉一個流竄作案30多起的盜竊團夥。「看不出來,這斯文的小夥子還有兩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