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與聾啞群眾溝通。(受訪者供圖)
「感謝大家的認可,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近日,獲評我市2020年度最美渝警楷模的沙坪垻區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區民警何巧,在領獎臺上手捧鮮花、接過了紀念杯。
今年36歲的何巧個子不高,看上去並不強壯,可是整天掛在臉上的笑容,讓人感覺非常親切。或許正是這笑容,以及她處處為群眾著想、急群眾所急的所作所為,讓她走進了一群特殊群眾的心裡。
自學手語 方便與聾啞群眾溝通
去年12月7日,沙坪垻區磁建村社區警務室,一堂特別的普法課在這裡舉行。
何巧熟練地用手語向臺下20多名群眾講解殘疾人保障法的相關內容。沒有什麼語言交流,臺下的群眾也用手語向何巧提著自己關心的問題,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
這20多名群眾都是聾啞人,他們均來自沙坪垻區磁建村社區的一個小區。
在這裡,一共居住著100多名聾啞群眾。由於生活圈子比較局限,加之因殘疾導致性格自卑封閉,他們一直無法很好地融入社區,與外人交流也很少。
2014年9月,何巧到磁建村任社區民警,上班第一天就碰了釘子——她到聾啞群眾家入戶,群眾用手語比劃了半天,但她對手語一竅不通,一臉茫然,對方也急得滿頭大汗。
「如果與群眾連溝通都做不到,我怎麼做好社區工作。」何巧說,為了與聾啞群眾打好交道,她找來手語教材和視頻,每天擠出休息時間自學。通過不懈努力,何巧逐步掌握了手語技巧。現在,只要何巧一進社區,聾啞群眾都會熱情地和她打招呼,有什麼想法和需求,大家都願意找她「訴說」。
自掏腰包 為聾啞群眾買防疫物品
解決溝通障礙後,何巧更加了解聾啞群眾生活中的困難。
14歲的聾啞少年李某因為殘疾人的身份對未來感到迷茫。何巧就時常與李某溝通,又聯繫專業心理諮詢師開展心理疏導,兩個月後,李某思想有了較大轉變。
此後,何巧特別針對社區聾啞青少年開起了「巧姐微課堂」小灶,通過觀看勵志成長影片、開展文體活動、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幫助他們樹立樂觀陽光的人生態度。
去年1月,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何巧鉚在社區戰鬥,格外關注著轄區裡的聾啞群眾這個特殊群體。
對聾啞群眾的疫情防控宣傳非常重要。何巧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手繪出一組防疫知識圖解,挨家挨戶上門進行手語宣傳講解。
在防疫物品較為緊缺時,為了幫助聾啞群眾做好防護措施,何巧多方求助並自掏腰包購買了口罩、酒精等及時送到聾啞群眾家中。聾啞群眾紛紛向何警官豎起大拇指:你就是我們的貼心人!
調解矛盾 幫聾啞群眾融入社區
以前,社區聾啞群眾喜歡棋牌娛樂,有時從早玩到晚,吵鬧的聲音雖然他們自己聽不見,但卻引來鄰居的不滿。
何巧得知後,一邊上門給鄰居做溝通工作,一邊幫聾啞群眾找到新的棋牌娛樂場地,並與他們約定嚴格控制棋牌娛樂時間,成功化解了聾啞群眾與鄰裡之間的矛盾。
去年10月1日,在何巧的倡導下,社區8名聾啞人成立了一支「無聲義務巡邏隊」。
「以前對他們不理解,沒想到他們這麼有責任心,我很慚愧……」看著聾啞巡邏隊員們精神抖擻的樣子,當地居民對聾啞群眾的笑臉多了,態度也改善了不少。
近幾年來,何巧共參與調解130餘起涉及聾啞人的矛盾糾紛,成功率高達100%;為轄區聾啞群眾排憂解難240餘件(次)。社區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希望社會給予殘疾人更多關愛和溫暖,善待每一個殘疾人,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何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