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欣賞難得一見的土耳其傳統音樂。 這是一首由土耳其作曲家Yildirim Gürses伊爾迪林.居爾賽斯創作的歌曲 《Gurbet O Kadar.非常》改編而來的器樂。
演奏中使用了三種傳統樂器,第一是ūd烏德琴,這是一種梨形弦 樂器,形制與吉他、琵琶類似,聲音厚實帶有滄桑感。 烏德琴音 域廣泛,又善於表現節奏,被稱為中東樂器之王,是中東 最受尊敬的樂器。 其演奏者是世界頂級的烏德琴演奏家Ara Dinkjian阿拉·丁吉安。
第二是qānūn卡農琴,起源於古埃及的豎琴,是阿拉伯最古老的樂 器之一。 琴體呈直角梯形,使用復弦,每組通常由三條弦組成。 撥弦以右手為主,左手配合撥弦和負責轉調。 阿拉伯傳統音樂轉 調頻繁,對演奏者要求很高。 卡農琴音色明淨,餘音嫋嫋,音域 寬廣,相當於「阿拉伯樂器中的鋼琴」。
第三是bodhrán寶思蘭鼓,這是源於愛爾蘭的框架鼓,鼓面為山羊 皮,鼓背面是開放的,可以將一隻手放在鼓的內部,以控制音高和音色。
這是音緣際會第430期音樂音響視頻。請欣賞充滿異域風情的奧斯曼宮廷音樂《非常》。
發燒李專欄:每一輯《雨果發燒碟》,都有老易的心水精選
文:發燒李
容我坦言,我非常喜歡雨果唱片,這同我喜歡民樂有關,雨果共出品了五百餘張唱片,我無法一一擁有,但是「雨果發燒碟」我就從不放過。 從《發燒碟一》到最新的《發燒碟十九》都集齊,何也? 緣因每一輯的「發燒碟」,都有老易的心水精選,當中絕大部份是民樂,也有少部份西洋樂。一碟在手各種器樂合奏、獨奏、民族,流行一應俱全,往往還有「意外之喜」。
例如《發燒碟一》就有25Hz一20kHz測試訊號,以供用家測檢音響頻寬和曲線,非常受用。而且碟中小冊子(文案)會介紹每首曲錄製的「插曲」和器樂配置方位圖,在播放時可「按圖索驥」,「跟聲尋蹤」,進行對應,以便用家自行「消化」,可謂玩意無窮。
今手上UPMAGCD《雨果發燒碟12》,理所當然是筆者愛不釋手的至寶。首曲是作曲家丁善德花兩年時間、歷經兩次沿長徵路線之體驗才完成的《長徵交響曲》(選段),在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演奏下,其豪邁激昂令人振奮不己,這當然是大系統展現爆棚氣勢的又一首選。
《夜深沉》一開聲京胡的穿透力與大鼓剛勁互相輝映令人鼓舞。UPM之了得不由人眼前一亮,再聽「發燒碟一」的《夜深沉》那鼓聲卻相形失色了,再細看文案,原來這是不同樂隊,不同時期的錄音,且正時值潮溼天氣,雖用吹風筒猛吹都無濟於事,以致鼓聲偏柔軟。故玩多幾個版本,可多添趣意!
如果重播空間開闊,系統大型,那麼《龍年新世紀》這雙打擊樂協奏曲第一樂章肯定能搏得物主萬般寵幸了,因為地動山搖之無匹動態足令人心花怒放!這由關乃忠作曲及指揮華夏民族樂團之大型樂隊加上兩組陣勢浩大極之可觀之打擊樂,那種如火山爆發,海嘯狂濤之驚心動魄真可謂一時無兩!以老易所言,其火爆程度超過他曾在「北影」四百平方大棚收錄之「馬勒五」,其動態之巨則可想而知矣:兩邊輪番對打之大鼓、雲鑼和定音鼓奔雷似的咆吼,連同號角、管弦之奔騰勢若蛟龍出海,聲震山嶽,如斯陣仗其可謂考驗起多少音響組合了!
這碟之末段幾曲一樣有「意外之喜」的好玩之處,就是分選了區均祥的南音和西班牙隨想曲的選段,分別用條普通電源線和老易製作的四條不同型號電源線於電腦工作站中,剪輯出來的聲音比較,經過「玩」了一通後,筆者是意屬於「錄音室參考」那條線的聲音,至於閣下又否另有所好?好玩之我輩同好,不妨又可比較試聽。
下周一 音緣際會更新,雙大提琴演奏不朽的經典《月亮河》
《Moon River月亮河》是美國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插曲,這是作曲家亨利·曼西尼專為電影明星奧黛麗·赫本所作,由赫本在片中親自演唱。赫本並非專業歌手,作曲家因此專門配合她唱歌時有限的音域來創作這首歌。
《月亮河》推出後,大受歡迎,風行一時,成為全球流行最廣的電影歌曲之一,1961年獲第3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和作曲獎,同時還獲得葛萊美獎,並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百大電影歌曲」第四名。
本期,來自克羅埃西亞的《2CELLOS大提琴雙傑》組合,蘇利克和斯豪瑟,將這首經典歌曲改編為雙大提琴演奏。緩緩流淌的旋律,深情款款的節奏,讓這首不朽的名曲更加動人。
音緣際會是LEO和熱愛發燒音響的朋友們一起打造的音響和音樂視頻。
這是中國唯一的發燒音響視頻公眾號,參與視頻講解的都是學養深厚的發燒大師和大咖。
我們希望以音會友,與君共進, 一起沉醉於音樂、藝術和技術的發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