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2日 11:21 來源:華聲在線
參與互動由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啟迪傳奇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戲劇《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首演於6月10日圓滿落幕。該劇受到了業內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將於11月登陸國家大劇院。
《伊菲》首演圓滿落幕 中國觀眾一飽眼福
該劇由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啟迪傳奇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電影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出,於6月5日——6月10日在北京電影學院C樓劇場進行了中國首演。演出以來場場爆滿,獲得了業內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集導演、編劇、演員、博士生導師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趙寧宇教授擔綱本劇導演,著名作曲家馮達為戲劇量身打造了主題曲。創作團隊創新地將電影基因植入戲劇表演,並大膽推出「十面伊菲革涅亞」概念,打造「史詩級大片」的震撼效果,實現了古典與當代性的對話,讓中國觀眾一飽眼福。
演出備受好評 將登陸國家大劇院
演出吸引了眾多業內專家前來觀看,收穫一致好評。北京戲劇家協會秘書長、駐會副主席楊乾武說:「趙寧宇導演電影聯姻戲劇的新穎表現手法,將這部戲劇的內在精神和氣質再度升華,成功融合了古希臘氣質和現代演繹風格。」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林克歡院長聚焦戲劇的立意:「本劇是古希臘文化中新舊交替的映射。古希臘人崇拜神靈的存在,相信神對命運的安排,而本劇中有對神的質疑和反抗,這是一種新舊交替中的反叛,這種反叛,在古希臘戲劇中很少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林蔭宇導演則從表演手法上給出了專業的點評,她表示:此次演出是舞臺表演和鏡頭表現的完美結合。「電影學院對鏡頭表現的細膩讓我印象深刻,現在又發覺電影學院對舞臺表演同樣得心應手。這場表演,結合了舞臺表現的現場感和鏡頭感表演的細膩,連舞臺構圖都很美,很有電影鏡頭的質感。」
出色的業內口碑凸顯了該劇過硬的品質,據悉,該劇將於11月登陸國家大劇院進行公演。
導演坦言創作不易 稱戲劇現實主義被窄化
《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是第一部被譯成中文的古希臘戲劇,此次演出卻是首次搬上中國舞臺。導演趙寧宇坦言古希臘戲劇創作不易:「製作和導演創作古希臘戲劇是十分難的一件事,需要有非常強的文學功底、文化功底、非常優秀的創作團隊、演員團隊,在今天這個氣氛之下,很難有這樣好的創作條件和環境。我們以北京電影學院2016級藝術學碩士為主,集中了全國各個優秀劇院的青年演員,以及我長年合作創作戲劇、電影的作曲家、舞臺設計、美術設計、造型設計等專業人士,在電影學院的平臺上實現了優秀青年團隊的聯手,才推出了這個劇目。」
趙寧宇還指出中國戲劇現實主義被窄化,也是古希臘經典戲劇創作難的一大原因:「雖然古希臘戲劇的演出形態是幾千年前的,但和世界當代戲劇卻是非常接近的。可是,中國戲劇界對現實主義定義較窄,真正豐富的、立體的現實主義戲劇被窄化了,所以對真正最經典最傳統的認知產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