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現2噸重古錢幣 或為明銅錢愛好者藏(圖)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明朱元璋大中通寶,叫價1000元;南宋理宗端平通寶,叫價2200元,」昨天下午,一位穿藍色夾克的中年男人來到杭州湖墅路收藏品市場,跟做錢幣生意的老吳談價格,「西溪工地裡剛收來的古銅錢,我手裡一共只有10枚。」

  「是真品,品相挺好。不過價錢高、來路不正,我沒敢收。」老吳說,這幾天市場裡錢幣攤兒上來來往往多了一些生面孔,都號稱要出手「西溪古錢幣」。另一位攤主老劉說,這樣的錢幣他見過大約100枚,「恐怕是工人們在西溪工地裡撿拾到的零星錢幣吧。」

  上個月在西溪附近挖出來的2噸古錢幣,是杭州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量最大、品種最多、跨越時間段最長的一次考古發現。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文一西路明代錢幣窖藏情況。

  挖土機一爪子下去,再上來

  黃土夾在銅綠色的錢幣中簌簌落下

  2010年12月10日上午,文一西路雙龍村綠城西溪誠園工地裡,挖土機一爪子下去,再上來,爪子裡的黃土就跟著綠色褐色的錢幣一起下來。

  「為什麼我說土跟著錢幣下來?因為錢幣太多啦!」工地工作人員老周告訴記者,當時錢幣越挖越多,工人們都傻眼了,「派出所的人馬上趕到,不讓動。中午考古專家們就來了,一直挖到天黑,幾十個麻袋,黑夜裡運了兩卡車走。」

  工地自此熱鬧起來,有更多的考古專家、一撥撥的記者、收錢幣的小販,還有看稀奇的老外先後趕來。「當年杭州的城西鄉下,難道就像今日一樣,建設了許多別墅排屋、居住了很多富人嗎?」

  不過從挖掘現場看,收藏錢幣的土坑並不十分考究。

  裝錢幣的這隻超級大皮箱

  體積相當於14隻航空行李箱

  「12月10日中午11:45,我們接到派出所的電話。」考古所工作人員立即趕到西溪對出土錢幣進行搶救性清理。

  錢幣裝在一個皮箱裡,皮箱絲絲入扣地埋進長方形土坑,長約1.5米、寬0.7米、深0.6米,土坑並沒有磚砌裝修,埋得也並不深。不過裝錢幣的皮箱超大。按照飛機登機行李箱尺寸55*40*20(均為釐米)計算,這隻皮箱的體積至少相當於14個這樣的行李箱那麼大。「皮箱已經支離破碎,我們從殘留的金屬搭襻(連接皮箱蓋子和箱體的零件)、編織物推測出材質,銅錢用合股棉線貫串,棉線都已經變成黑褐色,腐爛斷裂。」

  經初步整理,該批銅錢涉及西漢、新莽、唐、五代十國(後周、前蜀、南唐)、北宋、南宋、西夏、金、元和明等朝代。最早為西漢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鑄的四銖「半兩」,最晚為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鑄的「洪武通寶」,前後長達1500多年。以宋代銅錢為最多。

  2噸重的古錢幣,總計約五六百貫錢

  擱在宋朝,這是一戶平民20年生活費

  文一西路明代錢幣窖藏,總共挖出了兩噸左右的古錢幣,堆在庫房,像小山一樣高,大小輕重不等,至少有五六十萬枚。

  幾十萬枚銅錢是個什麼概念?

  《紅樓夢》第36回寫到王夫人和王熙鳳的一段談話。襲人是寶玉的首席大丫頭,因為她原來是伺候賈母的,所以月錢和金釧一樣,是一兩銀子;晴雯等七個大丫頭月錢是一吊。由於王夫人格外喜歡襲人,決定從自己每月二十兩月錢中拿出二兩銀子一吊錢來給襲人,等於一下子給襲人增加月錢兩倍半。

  一兩銀子約相當於兩貫,1貫大約是1000枚銅錢。出土五六十萬枚銅錢,大約五六百貫錢,相當於300兩銀子,跟十萬兩白銀造房子的胡雪巖固然不能相比,但也一定不是普通人家。

  《水滸傳》第26回武松給鄆哥五兩銀子,鄆哥心想足夠他父親用三五個月了,可見一兩銀子即2貫錢就夠平民生活個把月。五六百貫是宋朝平民20年的生活費,如果這些錢是一戶人家的全部資產,那麼這戶人家應算比較富裕的殷實人家。

  至於今日的價值,古錢幣生意人老吳告訴記者:「幾十萬枚錢幣,現在價值1000萬元是少算算的。」

  這批古錢幣引起關注,因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杭州市發現的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錢幣窖藏。且大部分錢幣保存情況較好,製作精緻、錢文清晰,為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中國貨幣發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那麼這批古銅錢是何人所藏?收藏這麼多古錢幣的目的何在?其中最具價值的又是哪些呢?

  「明代前期,由於銅料匱乏,因而允許前朝舊錢和當朝制錢相同行使。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恢復使用紙幣期間,錢鈔並行。後期多以私鑄錢為主。1394年,朝廷命所有銅錢不得使用,一律換鈔。」考古所專家說,不過,由於銅錢實價高於名價,民間「金融客」多將銅錢存放起來以備後用,這可能是該批銅錢的入藏原因。

  至於入藏時間,推測在洪武廿七年(1394年)至明永樂九年(1411年,明成祖朱棣始鑄永樂通寶錢,又有六年和八年說)之間。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這裡收藏的全部是銅錢,沒有鐵錢、金、銀,因此也許是某一位明朝銅錢愛好者的專門收藏。「明代是一個收藏盛行的朝代。」專家說。

  另外還有許多猜測,比如富戶喜歡埋錢,好比今日存銀行;比如因為戰亂或禍事,匆忙藏匿金錢等等。

  本報通訊員 湯潔 本報記者 楊曉政 魏志陽/攝

相關焦點

  • 江西景德鎮村民發現唐宋古錢幣,現已出土近4噸
    據新華社南昌10月20日報導,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浮梁鎮查村的一戶村民近日在建房打地基時發現大量古錢幣,隨後向警方報案。 圖自@新華視點 截至19日晚,考古工作人員已清理出土了近4噸重銅錢,出土銅錢最早為唐代開元年間。
  • 河南警方打掉一文物涉嫌犯罪團夥 繳獲古錢幣2.2噸
    圖為繳獲的古錢幣。 張匯濤 攝河南禹州警方打掉一文物涉嫌犯罪團夥 繳獲古錢幣2.2噸中新網許昌1月10日電(記者 齊永 通訊員 張匯濤)記者10日從河南省禹州市公安局了解到,該局日前成功打掉一文物涉嫌犯罪團夥,繳獲宋代古錢幣2.2噸,抓獲嫌疑人4名。
  • 麥田下面有個錢幣窯,出土4噸古銅錢,還有2.2噸被人盜走
    1月24日,河南許昌禹州市一處綠油油的麥田裡發現宋金時期的錢幣窖藏坑,現場這些古錢幣密密麻麻與泥土攪和在一起,看上去數量相當驚人。當地文物部門正在進行搶救性發掘、整理。而之前,這個古錢坑已經被人破壞,當地警方已從犯罪嫌疑人處繳獲錢幣2.2噸,加上出土4餘噸,共計6.2噸,共分43個幣種。
  • 挖掘、倒賣古錢幣2.2噸 這個犯罪團夥被禹州警方給端了
    挖掘、倒賣的古錢幣竟然重達2.2噸!這個猖狂的文物犯罪團夥,經過民警三晝夜連續奮戰被許昌禹州市警方給打掉了,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獲。1月10日,禹州市警方向社會公布了該案的偵破過程。經交替秘密跟蹤,布控蹲守,視頻追蹤等多方偵查,於當日11時許,在禹州市火龍鎮鎮區將交易完畢分兩路撤回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繳獲宋代古錢幣2.2噸,作案車輛2輛。
  • 2枚錢幣老鄉估價120萬,交5萬費用後發現只值50元!
    隨後戴先生又花了2萬元參加他們的」私下交易「活動。並且籤下了單件60萬,保底30萬的合同。對方聲稱,他的藏品很好,很快就會找到買家的。戴先生二話不說趕到上海的交易現場,發現有很多和他同樣經歷的人都在此等候。還有大媽老遠的從偏遠山區趕過來的。等了好久等來了「買家」,一個老頭,拿著錢幣上手看了不到十秒。就說東西不對,不要了。戴先生當時就懵了,等了這麼長時間就這個結果?等他出來的時候,發現很多藏友都和他一樣,沒有一個「買家」看中的!
  • 泉友珍「稀」 古錢幣市場前景無限
    近年來,隨著全民收藏的不斷升溫,古錢幣正以獨特魅力吸引著廣大投資收藏人士,再加上各地錢幣拍賣會屢創新高的消息,使得社會上更多的愛好者積極參與其中。但古錢幣收藏並不像新幣那樣直觀,數量龐雜、種類繁多的特點使得很多初入門者無從下手。
  • 古錢幣賣不出高價,可能是踩了下面這些坑?
    古錢幣市場裡魚龍混雜,越來越多外行人都看到了古錢幣的價值,也知道低買高賣的門道,但火爆的市場環境下,古錢幣卻賣不出理想的高價,這種現象很普遍,但真要問清具體的原因是什麼,就得具體到想出手的錢幣或是想要賣的價格,有些古幣就是不值什麼錢,有些古幣正處於價格低谷,有些古幣現在並不是熱門潮流……原因多種多樣,但下面這些坑是一定要繞開的。
  • 想要了解古錢幣,從這四方面入手,收藏者都知道的知識
    想要了解古錢幣,從這四方面入手,收藏者都知道的知識我國發行的古錢幣不僅僅是一枚枚融匯書法藝術的錢幣,它還融合了古代人對世界的認知,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背景下的產物。作為初學者都需要了解古錢幣哪方面的知識呢?要知道中華文化五千年,自然錢幣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
  • 古錢幣知識雜燴,隨便說了點
    這就需要錢幣收藏者不斷學習有關錢幣知識,提高錢幣鑑賞能力,了解和熟悉歷代錢幣的形制、材質和錢文書體的變化,並知曉古今錢幣造假制假的種種手法,發現假幣的種種破綻。要虛心向專家請教,經常與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切忌不懂裝懂。二忌感情衝動:購買古錢幣要看真假,看品相,問價格。
  • 古錢幣「五帝錢」真的可以為你趨吉避兇嗎?
    畢竟錢幣在過去每朝每代都有,這隻僅僅是幾枚銅錢,那如果說聚集人氣的話,之前更早的錢幣或者就是大五帝錢豈不是聚集人氣更多,也更有力量!對於古代錢幣,現在人也可以把古錢幣當古董來看,也可當工具來用,例如六爻卦,可用古錢幣為搖卦的工具,但哪個朝代的銅錢都可用,只是清朝離現代近,清朝銅錢的鑄造量非常大,找尋起來也比較容易,並不是說清朝的錢幣銅錢好有「靈氣」。
  • 古代日本不鑄造銅錢,那日本人買東西時花什麼呢
    1976年,這裡發現了一艘古代沉船,這艘從中國寧波開往日本的商船上除了價值連城的中國產瓷器外,還有八百多萬枚來自中國各個朝代的銅錢。這些銅錢到達日本之後會獲得一個特別形象的名字:渡來錢。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總是處於優勢地位,國外商人對江南產的絲綢、瓷器、茶葉極度渴求,他們帶著一船的白銀來,換成一船的中華土特產走。
  • 你可能不知道常被用在風水之中的銅錢,「五帝銅錢」
    自秦漢到清末民國初時期,銅錢一直是作為商品貨幣,流通於民世間。中國古代大多數錢幣,以銅合金鑄造,銅錢就是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流通最為廣泛。在現實中,如果你不是古錢幣收藏家,其實有很多人並沒有親眼看到過銅錢,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大多數是在歷史教科書上,或者是在古裝電視劇裡面看到過。
  • 明「收藏家」用古幣墊棺材底(圖)
    近日,南京市博物館在江寧謝家邊村發掘出一座明代古墓,在昨日開啟墓門後,考古隊員驚奇地發現在墓室裡竟然藏著四枚北宋年間的「至和元寶」錢幣。看來,這位明代的「收藏家」對北宋錢還挺喜愛。  古墓旁小湖中沉著石人石馬  在江寧謝家邊村,村民老呂把記者領著前往考古現場。據老呂介紹,博物館在村裡已經挖了一個多禮拜了。
  • 河北武安發現300餘斤宋代古錢幣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6日電(記者白明山、範世輝)近日,河北省武安市文保工作者在南關街拆遷工地發現300餘斤宋代古錢幣,以及若干鑄幣工具。古錢幣多為宋代嘉祐、熙寧、崇寧、大觀、政和等時期的錢幣。尺寸最大的為崇寧重寶,外徑3.3釐米,內穿方形,寬沿。
  • 昂貴的賹四化、賹六化,是啥時期的古錢幣?
    實際上,在我國古代,銅錢之所以能成為廣泛流通的貨幣,一方面是因為錢幣背後有一個軍事強大的王國作為後盾,而另一方面則是,這幾克青銅確實也是有價值的存在,就像碎銀塊一樣。只不過和當時其他的國家相比,比如秦國的半兩、魏國的圓錢、燕國的燕明刀,和它們相比,齊國刀幣的尺寸太大了,從重量和材料的角度考慮,也就意味著齊國刀幣是各國鑄幣中是面值是最大的存在。
  • 城事|寧鄉人撿到半編織袋千年古錢幣,疑與「靖康之難」有關
    來自寧鄉市流沙河鎮的喻科良是古錢幣發現者,據他介紹,1月7日,他在修整流沙河鎮花林村後灣組門口大塘塘基時,挖機挖出一個洞穴,約有水缸大小,接著一點點挖,「幾個銅錢滾了出來,再往裡面挖,銅錢越挖越多。」喻科良說,他知道古錢幣屬於文物,文物屬於國家,就立即向村組長劉建華報告,劉建華又趕緊上報流沙河鎮政府並通知市文物部門前來查看。
  • 庫車出土一萬四千枚古幣 首次發現三國時期"太平百錢"
    「太平百錢」古錢幣。庫車縣文物局供圖  近來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文物局的工作人員非常忙,工作量比平時多出好多倍。因為他們正忙著清點7月中旬出土的1.4萬枚古幣。  這些古幣是庫車縣棚戶區改造時從地下挖出的,主要是五銖錢、剪邊五銖錢、龜茲無文小銅錢、貨泉、大泉五十、龜茲小五銖等,這是庫車縣迄今發現古錢幣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一枚三國時期的「太平百錢」在新疆是首次發現。據考證,這些古錢幣距今有1700年的歷史。這些古錢幣為研究龜茲文化增添了大量新的實物資料,也是漢唐以來中央政府統轄西域的又一佐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 中國古錢幣曾是國際通用貨幣
    本網11月26日訊 中國古錢幣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影響深遠,被國際貨幣史學術界所推崇。中國的銅錢,在古代、近代東南亞地區以至印度洋、非洲、近東等地,曾經扮演過國際通用貨幣的角色,影響了世界文明,至今還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被人們珍視,作為吉祥物而保存。尤其唐宋以來,中國銅錢作為國際支付手段,成為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通用貨幣。
  • 十元買乾封、五元買靖康,民國時期泉商打廣告「高價」收購古錢幣
    據考證,早在漢代的時候,就有人開始了古錢幣的收藏。  近日,偶然在舊貨市場看到一張民國時期的古錢幣收購廣告!讓我們得以一窺當年的古錢幣交易和收藏的一些真實面貌!     這張廣告整體黑色,上面大大小小標註了各類古錢幣近百枚!泉商的地址值唉北京東安門大街,字號為「匯泉堂」,專門從事古錢幣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