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博物館在江寧謝家邊村發掘出一座明代古墓,在昨日開啟墓門後,考古隊員驚奇地發現在墓室裡竟然藏著四枚北宋年間的「至和元寶」錢幣。看來,這位明代的「收藏家」對北宋錢還挺喜愛。
古墓旁小湖中沉著石人石馬
在江寧謝家邊村,村民老呂把記者領著前往考古現場。據老呂介紹,博物館在村裡已經挖了一個多禮拜了。一個禮拜前,一位村民家在遷移家裡的祖墳時,驚奇地發現在祖墳下竟然有一個籃球大小的破洞,從破洞往下看時,裡面陰森森的還透風。村民立即向上級部門匯報了此事,南京市博物館一支考古隊立即進駐了村裡。
家住附近呂蓋村的潘大媽絲毫不吃驚。她稱,在最近發現的這個古墓邊,在上世紀60年代還有一對石人石馬、墓碑,後來挖山取土,村民們把這對石人石馬從山上搬到呂蓋村邊的一個小湖邊。在潘大媽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呂蓋村的這個小湖旁,在岸邊,潘大媽指著一塊大條石告訴記者,這就是當年的墓碑。而由於湖水的漫漲,當年的石人石馬已經沉在湖裡了,只能依稀看清楚石馬的輪廓。
開啟墓門發現明代古墓已被盜
「一般墓前有石人石馬的話,就意味著這裡埋葬的人一定是個大人物,在徐達、李文忠包括去年發掘的秦熺墓前,都有石人石馬。」在考古現場,市博物館一位考古隊員向記者介紹。但石人石馬到底是否是守護這座墓葬,考古隊員表示需要等到考古發掘後才能揭曉。
上午10時左右,整座墓頂部的泥土被徹底清理乾淨,一座長5米、寬2米左右的中小型墓葬出現在記者眼前,墓葬是由與明城磚類似的青磚砌成,單室券頂,在墓室前有石門,雙扇內開式,在石門後面還有一道門鎖,一塊大門楣頂住石門,除了在券頂上發現的大洞外,整座墓的保存相當完整。透過券頂的大洞,記者發現墓室內的牆壁上開有一個拱形的壁龕,而墓門後有兩個枕頭形的棺床枕,看得出來,整個棺材已經基本腐爛掉了,只剩下些許暗紅色的棺材皮了。
「這座古墓已經在早期被盜過。從墓葬的形制來看,這是一座中小型規模的明代墓葬,由於墓中沒有出土墓志銘等有文字記載的物體,我們無法判斷墓主的身份。但從墓葬的規模來看,應該不可能是一般平民,很可能是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或者地主。」博物考古隊員向記者分析,「由此可見,石人石馬並不一定是鎮守這座墓葬的,在這個墓葬旁邊,也許有一座規模更為龐大、等級更高的貴族墓葬。」
北宋「至和元寶」藏身棺材旁
由於古墓已經被盜墓賊收拾得乾乾淨淨,考古隊員們並沒有發現金銀玉器、梅瓶等有價值的文物。但是隨後發現的四枚古錢幣著實讓他們興趣盎然。這四枚古錢幣上竟然寫著「至和元寶」四個大字。「至和元寶不是北宋時期發行的古錢幣嗎?怎麼會出現在明朝人的墓葬裡面呢?看來這個明朝人還是個收藏家呢!」這個問題立即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好奇。
「至和元寶在明代已經不能流通,因此說是墓主生前收藏的也不為過。」市博物館一位考古專家向記者表示。
南京市職工錢幣協會副會長、古錢幣收藏家楊立昌分析,在古代葬俗中,有把錢幣放在死者口中和手中,把錢幣墊在棺材四個角落,以期望死者在陰間也能享受這些財富。「至和元寶」作為北宋年間發行的錢幣,由於流通量比較大,因此明代人收藏這些古錢幣也相對容易。「從中也可以看到,墓主人生前對於這些古錢幣也是非常熱愛的,同時墓主家屬也考慮到了這些北宋錢幣已經不能正常流通,把它們作為陪葬品是最好的選擇了!」楊立昌表示。
■連結
「至和元寶」是一種「對錢」
據楊立昌介紹,「至和元寶」這種錢幣很特殊,是一種「對錢」。所謂對錢,是指兩枚相同類型的古錢幣,但是面上的文字採用兩種書體,但其字結構、筆畫、肥瘦、方穿、厚薄、重量及銅色都較一致或相似,稱為對錢。
作者:成崗/來源: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