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芳
在川普和馬克龍於北約峰會見面前夕,美法兩國的貿易爭端登上了各大媒體頭版。美國政府周一(12月2日)表示,作為對法國數字稅的回擊,美國擬對法國價值24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徵收最高100%的懲罰性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其「301條款」(Section 301 in Trade Act of 1974)調查發現,法國的數字稅 「不符合國際稅收政策的普遍原則,尤其將對美國公司造成沉重的負擔」。美方報告稱,法國官員「多次將法國數字稅稱為『Gafa 稅』,即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首字母的縮寫。」
對於美國來說,懲罰性關稅的計劃表達了其對歐盟各國陸續出臺「數字稅」的強硬態度。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這項決定發出了明確信號,即任何歧視美國企業並給美國企業帶來過分負擔的數字稅收政策將遭到美國的反擊。」
同時,美國政府還在研究是否對奧地利、義大利和土耳其的數字稅展開類似的調查和反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重點是對抗歐盟成員國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這些保護主義不公平地針對美國公司,」萊特希澤說。
據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明年1月14日之前收集公眾對關稅清單的意見,以及是否對法國服務業收取費用或加以限制。聽證會定於1月7日舉行。目前,美國方面尚未明確擬定關稅的生效日期。
彭博新聞社報導稱,法國起泡葡萄酒、奶酪、手袋和化妝品都在擬定的關稅名單上,或將遭受重創。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周一對記者表示,美國正在放棄之前宣布的通過經合組織(OECD)尋求解決方案的計劃。
勒梅爾稱:「現在他們告訴我們不想要這個解決方案,只是打算對法國實施新的制裁。我的信息很明確:我們永遠、永遠、永遠不會放棄對科技巨頭公平徵稅的意願。」
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來源:推特那麼讓美法兩國如此大動幹戈的科技稅到底是什麼呢?
今年7月,法國議會通過法律,將對在法國收入超過2500萬歐元,全球收入超過7.5億歐元的科技巨頭收取3%的稅收。自此,法國成為歐盟第一個徵收數字稅的國家。雖然在法國符合這個標準的三十多家科技巨頭並非全部來自美國,甚至還有來自法國本土的科技企業,但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等美國公司顯然是重點規制的目標。
科技稅的支持者們認為,科技巨頭們通常將註冊地放在稅收較低的司法管轄區,並且可以實現公司收入無縫跨界流動。因此很多從事在線銷售的公司可以在銷售額巨大的當地輕鬆避稅。更重要的是,法國政府認為全球經濟結構已經轉變為基於數據基礎之上,這使得20世紀的稅收制度變得陳舊。根據歐盟委員會2018年的數據,全球科技公司支付的平均稅率為9.5%,而傳統公司的平均稅率為23.2%。
除了法國以外,歐盟內的多個其他國家也在制定類似的數字稅政策,包括義大利、土耳其、英國、奧地利、西班牙和比利時等。7月份英國議會立法草案建議對「從英國用戶那裡獲得價值」的搜尋引擎、社交媒體平臺和在線市場的收入徵收2%的數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