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11月7日文章】 題:當美國重新發現歐洲(作者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顧問多米尼克·莫伊西)
「你們成了我國經濟的主要威脅!」我的對話者不是一個一直預言歐洲計劃最終將垮臺的美國歐洲懷疑論者。他曾經相信歐元和歐洲建設,顯然現在不相信了。
他甚至不會進行無渭的爭論,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爭論於事無補。此前發生次貸危機時,歐洲指責美國金融資本主義威脅了世界經濟。如今不正是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處於風暴中心嗎?正如19世紀人們把土耳其稱為歐洲病夫,現在應該把歐洲稱為世界病夫嗎?確信無疑的是,出於非常糟糕的原因,歐洲再次出現在美國的雷達監視屏上,這是巴爾幹戰爭或蘇聯解體後的首次。
冷戰時期,歐洲成為美國的國防前線。歐洲也是美國戰後政治勝利的明證。慷慨的馬歇爾計劃兌現後,西歐沒有共產主義化或加入蘇聯陣營。美國因為「拯救了我們」而更愛我們。
今天的情況不同了。歐洲的困難讓美國敬而遠之。歐洲曾經折射出美國的成功,現在則成為美國局限性的反映。這不僅是因為歐洲的危機對美國來說發生在一個糟糕的時刻,讓美國經濟在總統大選前復甦的希望更加渺茫。「貝拉克·歐巴馬並未關注歐洲,是歐洲自己引起了他的注意。」歐洲危機顯然對美國經濟造成了直接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它迫使美國直面新世界的來臨,在這個新世界中,美國不像以前那樣佔主導地位了。從這方面來講,歐洲呼籲中國援助 儘管中國的回應不太積極 讓華盛頓難以接受。這件事象徵著世界的深刻轉變。
1950年,美國庇護下的西方世界佔有全世界68%的財富。今天這一比例為43%,而根據高盛等金融機構的推斷,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僅為32%。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巴西正在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考慮到美國的赤字規模,即使它有心救助歐洲,也將無能為力。用瞎子和瘸子的寓言來形容美國和歐洲當前的關係有點殘酷。當然,美國仍然希望能倚仗歐洲。在這一點上,北約在利比亞獲得的勝利似乎是個好兆頭,但那是個值得效仿的先例嗎?美國人喜歡說,搞掉卡扎菲這個獨裁者的代價對美國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僅為阿寓汗戰爭支出的0.1%)。美國找到了一種新模式 「幕後領導」,這在美國已成為一個討論話題。
美國還能衝在最前線嗎?當然,不是歐盟、而主要是法英兩國在這次特殊的軍事冒險中衝鋒陷陣。但正是有了這些歐洲國家,美國在進行人道主義幹預時才不感到「孤立無援」,它找到了接力者。將來,如果遭遇金融、政治風暴的歐洲顫巍巍地蜷縮成一團,舔舐自己的傷口時,美國到哪裡去找接力者呢?美國曾夢想著有一天不再為歐洲擔心,徹底解決歐洲的麻煩。美國現在明白事實相去甚遠。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