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越來越激烈。美方為了打壓中方的國際地位,不斷地在各領域設防,同時還拉攏所謂的盟友,對中國企業發起制裁。
然而當前中國市場已不容小覷,任何國家失去中國市場就意味著失去邁向前進的動力,所以當前美國的盟國也十分糾結,他們一方面受到來自美方的壓力,一方面又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簡直是費力不討好。
12月23日,歐洲的部分政客和企業家對華盛頓當前的做法進行了嚴肅的指責,他們表示,美國政府一方面提倡歐洲國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抵制中國企業,同時卻在暗地裡加強與中國企業之間的聯繫。
這種做法會使歐洲企業失去中國市場,從而為美國方面提供便利。當前世界是一個整體,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波及了很多國家,而歐洲國家的利益卻再次受到損失,所以他們感到非常憤怒。
川普自上臺以來就加強了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從華為到中芯國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被列入制裁名單,同時拒絕向中國企業出口核心技術,還拒絕歐洲國家向中國提供零部件、晶片、設備等,但卻暗地裡批准本國及日韓等企業向中國企業供應。
因為當前歐洲各國對美國的科技依賴非常嚴重,所以不得不受制於人。
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技術,17個歐盟成員國於12月份通過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歐洲倡議」。
表示未來將投入大量資金到科技創新項目中,並著重於半導體研究。因為他們早已意識到歐洲各國不能總是活在美國的影子下,如果只聽美方的差遣,那麼最終只能成為各國鬥爭的犧牲品。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博雷利·豐特列斯也表示,當前必須努力探索歐洲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及道路,如果盲目跟隨美國的腳步,那麼歐洲的未來或許會陷入絕境。
比如在當前的中國市場,美方做足表面功夫,實際上卻意圖讓美國企業取代歐洲企業與中國的交往關係,而歐洲國家還被蒙在鼓裡,被賣了還幫人家數錢。
中國與歐洲各國沒有直接衝突,兩方本可以維持彼此友好的合作關係,使貿易合作邁向新的臺階。然而受到了美方阻撓,使中國與歐洲都很為難,如果歐洲各國能夠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在決策方面擁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那麼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好。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解放網、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