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是一個國家的態度,是一種對外的外交手段,最出名的中立國,大家腦海裡想到的肯定是瑞典,而美國為何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前期都選擇了中立呢?美國的中立其實算是一種孤立主義,而瑞典的中立只能說是因為弱小,而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
美國的中立選擇其實深受孤立主義的影響,在美國建國的初期,因為國家並不強大,於是奉行孤立主義,也就是在國際社會中,美國不參與任何國家的結盟運動,不結盟是其基本的觀點,置身於世界戰亂以外,這是美國為了追求國家利益在上個世紀執行的外交政策。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美國的外交政策受到美國本身文化價值觀的影響,我們現在一般認為兩次世界大戰,美國之所以選擇中立,是因為美國的地理位置隔斷了與其他國家的聯繫。1914年,一戰爆發,美國總統威爾遜早期的想法是:戰爭與美國無關,我們的目的是把美國的產品賣給其他國家,安穩發展國內工業是國家的首選,這個時候的中立,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為了發展國內經濟。但因為你的產品不斷流向歐洲,使得德國日益難以支撐這場戰爭,德國不得不鋌而走險對美國的商船實施攔截,威爾遜計劃沒有達到,只能對德宣戰。
我們知道所謂的中立,並不是完全不參加雙發的戰爭,而是在對雙方的態度上,應該同等對待,這其中就包括政治和經濟上的同等對待。而中立的美國,完全可以利用一戰,大發戰爭財,因為戰爭的原因,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的工業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影響。美國作為中立國,就成了協約國與同盟國購買物資的首選國家,而且要賣就是雙份,二戰伊始,美國也是想這麼打算的。
軍事上,美國力不從心,當時美國只有25萬的陸軍,海軍也是剛成立不久,對於老牌的歐洲強國來說,美國還很嫩!光凡爾登戰役中,士兵的傷亡就有95萬,美國就算把全部陸軍帶到歐洲,起到的作用也不大,美國中立把自己的軍事發展起來,才是當時應該做的。
而二戰時期,美國中立的理由是及其充分的。首先,一戰對美國人民的傷害以及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美國人民普遍反對戰爭,人們相信二戰會同一戰一樣,戰火不會燒到美國。其次,1929-1933年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還沒有走出來,國內的就業以及恢復生產才是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有就是美國在一戰時期援助歐洲國家的貨款,歐洲方面一直在拖欠,美國不再相信戰爭會給自己帶來利益,既然援助你,你不給錢,我免費參戰,幫你們贏得勝利?不過,最終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置身度外的美夢被打破,參加了二戰。
結論:美國一戰,二戰前期保持中立深層次的原因有4點:1,美國的務實思想,保持中立能夠給美國帶來國家利益,美國的本性裡就透露著商人的氣息,至於戰爭是否正義與美國無關。2,孤立思想,美國的地理位置一直影響著美國人的思想,兩邊都是大洋的地理優勢,使得美國人的中立與其他國家的思想,根深蒂固。3,美國本身的種族優越感,這既是種族歧視的源泉,也是戰時中立的思想來源,對待其他國家,美國通常是以自己的價值觀來看待事情,標榜正義。4,美國民族的天賦使命思想,美國認為自己是上帝選出來的救世主,有責任幫助其他國家走出「苦難」,其實說白了這就是美國插手國家事務的理由。
整個一戰,二戰表面上看都是美國受到傷害後,被迫參加戰爭的,但是早期的中立都是美國為了謀取利益,而主動選擇的中立,最直白的說明就是在1939年的上半年,美國的軍火收入達到100000000多美元(為了顯示確實很多,打了8個0,就是1億多美元)。而實際上,不論一戰,還是二戰,都是在美國已經準備充分下才參加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