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課《 意念力:普通人快速逆襲的天道密碼》,21個意念力修煉秘笈,每天解鎖1個,從0到1,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這裡是意念力的第十三節:成大事者有靜氣!
文末將為你重磅解鎖21項意念力修煉秘笈【12】
01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一個人愈安靜,意念力愈強。
一群人中,通常影響力最強大的,不是竄上跳下的,也不是左右逢源的,而是氣場最安靜的那個。
他們有時也會熱情揚溢,表達出自己的淋漓盡致,而他們靈魂的最深處,始終波瀾不驚,意念穩定而靈明,清純而通透。
他們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根本的使命與價值,故內心強大持久。你進入他們的「勢力」範圍,純粹的能量包圍著你,通透著你,你的身心自動鬆弛,神清氣爽,無能量壓迫之感,有春風拂面之意。
接近他們,就是成長自己。
《道德經》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大道至簡,繁雜多樣的喧囂只是表相,簡單低調的安靜是才是世界的本質。天道悄無聲息,無形無像,循環往復,靜以歸根。
水靜極則形象明。一杯混濁的水,長久平靜下來,終至轉濁為清,清澈透明,清晰映照萬事萬物。
心靜極則智慧生。心不在焉,煩惱生。只有人心靜了,意念才可以穿越複雜的表相,接軌無限的心靈智慧,接近事物的本質。
故,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煩躁、焦躁、急躁。一個「靜」的人與一個「躁」的人在一起,必然處處佔優,佔上風。
浮躁的社會,我們更需要讓心常定,養養自己的靜氣,長長自己的貴氣,在平靜的生活中洞見生命的意義。
靜,是一種能量,一種氣場,謂之「靜能量」。靜能量,是一個人的「磁場」,靜氣越多,磁力越大,影響也越大。
世間萬物,都有能量,都有自己的頻率,同頻共振方可得,謂之「吸引」:當你失去自我,追逐它時,它是難以到手的;但是,當你回歸內在,安靜地坐下時,進入它的軌道,它卻自然降落到你身上。
普通人向外,心浮氣躁,攀附於外在環境,失去生命真正的向心力,處於「散」的狀態。少數人向內,心平氣和,定於中達於外,吸引一切的有形與無形,外於「聚」的狀態。
身心安靜時,氣定神閒,凝聚能量,吸引資源。身心躁動時,六神無主,消耗能量,遠離資源。現實中,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在靜中自我洞見,接通高我,吸引光明。
他們懂得:安靜下來,才能呈現自然的神機,生命整體的能量才能得以萌發。
他們知道: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們不願把自己的意念浪費在其它不相關的東西上,自然,他們開始進入「靜」。
他們越是遇到大事,越是心靜如水,處亂不驚,事來則顯,事去則靜。
《天道》中的丁元英,就是一個正在趨向安靜的人。
在經歷過生意場上的縱橫捭闔,交際場上的冷暖炎涼之後,他開始貼近靜,貼近生命的反思。無論是在酒宴中,還是在地攤上,他都安靜地做著他自己。懶得爭辯,懶得表現,懶得解釋,安靜地走路,安靜地喝茶,安靜地欣賞音樂。
他把精力全用在別人看不見的精神領域,覺悟著自己的天道。在安靜中,他改變著自己,影響著別人!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來歸。
02安"心",而後靜。
莊子說:「夫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
安心,就是放下對外在的攀緣,回到對內在生命的覺察上,全然地觀照,回歸生命本來的喜悅。我們不再依賴外在的得失來確定「自我」的意義,讓心靈升起覺知和超脫的力量,不被外境所幹擾,保持在清澈、寧靜、安詳的生命體驗中。
「靜」之三字訣:
一、敬敬乃敬畏,靜的根本。
一個沒有敬畏心的人,是無法真正入靜的。
心生敬畏,意念虛靈寧靜,一個人才能真正安靜下來。敬畏天地,明了天道輪迴,方可順天應時,不姿意妄為,也不意志消沉。
如悅紅日,頭頂有光明。如履薄冰,腳下有實地。如此,內敬外敬,心澄貌恭,身心歸位,自動自發進入安靜的境地。
敬天道,得人心。
二、淨淨乃淨化,靜的途徑。
淨,自然靜。
身體乾淨,生機勃發。精神乾淨,得意洋洋。通過身心的淨化,吐故納新,生命的內在能量得到激活,與外在環境相互溝通,相互融合,自然進入安靜的生命軌道與狀態。
人生真正的安靜,無一不是通過精神的極簡來達成的。心無定所,慾念從生,便會使自己依附於外在的環境與事物,為物佔有,成為物的奴隸。心隨物而動,隨境而轉,就會失去獨立,失去靈魂。
為生活做減法,才能為生命做加法。真正的安靜,從當下的身心斷舍離開始!
淨身心,得覺悟。
三、鏡鏡乃呈現,靜的目的。
水清可以照見萬物,心靜則可以呈現規律。
人在安靜的狀態下,意念的運動更接近事物的本質。人類的創造力,也都是在安靜的狀態下達到極致與超越。
王陽明說:「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聖人的心就像明鏡,清清明明,任何事物來了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跡。最高境界的意念運用模式,就是呈現。
「鏡」意念,得大道。
世上只有一樣東西,能始終經受住生活的衝擊,那便是一顆有靜氣的心。
曾國藩說:「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靜在心,不在境。」
靜心,不是遠離紅塵,而是於靈魂深處修籬種菊,在心中尋求寧靜的人生境界,悄然積蓄生命的力量,以使命穿越紅塵。
在內心修籬種菊,通透自己的心靈,保持方寸靈臺的淡泊寧靜,這何嘗不是一場人生的豐盛。當一個人尋尋覓覓,歷經滄桑風雨,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將消失,一切都是浮雲變幻,唯有寧靜的力量可以帶你穿越塵世的那段歲月,光芒永存。
豐子愷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靜下心來,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