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天氣或成常態(圖)

2021-01-18 中國天氣

全球多國近期遭遇極端天氣:洪水肆虐歐亞,奪去數百人生命,百萬人失去家園;而亞洲、北美部分地區經受高溫炙烤,應戰旱情帶來的缺水斷電和糧食危機。

洪水肆虐 百萬人失去家園

7月9日,俄羅斯舉國哀悼洪災遇難者。兩天前凌晨突發的暴雨和洪水淹沒了該國西南部克雷姆斯克等3個城市和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村莊的5000多棟房屋。俄方消息稱,已有155人遇難,數百人入院治療,超過萬人受災。災區電力、燃氣、供水系統中斷、鐵路被毀、水質微生物超標……災難規模「空前巨大」,僅救援部隊就已出動超過1萬人。

而在德國東部、南部、西北部,英國西南部,波蘭等歐洲其他地區,強降雨後也報告有路橋損壞和人員傷亡。

一年一度的雨季對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糧食產量和國民經濟也構成嚴峻挑戰。季風在印度東北部引發的暴雨造成超過120人死亡,600萬人無家可歸。孟加拉國連續一周經受數年來最嚴重的暴雨襲擊,城鎮積水深至齊腰,暴雨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至少百人死亡,數萬人無家可歸。菲律賓南部也有數百人也因連日暴雨撤離家園,菲警方已發出山體滑坡和洪災警告。

高溫炙烤 糧食產量遭威脅

在上述地區遭受暴雨襲擊的同時,另一些地區的糧食產量則受旱情威脅。朝鮮60年不遇大旱已進入第三個月,黃海北道等糧食主產區幾乎滴雨未下。朝鮮政府已動員全民投入抗旱工作,輿論指這實際上是金正恩上臺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韓國同樣也遭遇大旱,之後到來的暴雨和山體滑坡導致日常必備農產品價格暴漲。

即使在經濟和科技水平發達的北美地區,罕見的持續高溫也令不少農民放棄了本季的糧食收成,美國玉米、大豆小麥期貨價格近日均因「不樂觀預期」出現下滑。

高溫導致的大面積斷電亦對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加拿大氣象學家稱,過去一周「每一天都在打破歷史最高溫度記錄」。因超負荷運轉,加拿大至少有6000家庭和企業斷電。美國中西部及東海岸地區已有43人死於酷暑,其中許多是身體虛弱又因斷電無法使用空調等解暑的老人。

極端天氣 防禦工作待加強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位俄羅斯專家稱,目前由強降雨或酷熱天氣導致的大規模洪澇災害還很少見,但未來在全球都會變得十分常見。這與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有關。據專家統計,未來20年內,氣象災害出現的頻率將增至目前的4倍,例如目前的氣象災害數量較1960年增加了數倍之多。

重大氣象災害也暴露出防禦工作的薄弱環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提出,多災種的監測預警機制、多部門參與的決策協調機制、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行動機制、極端氣候災害檢測和預報能力有待加強。

綠色和平、樂施會等國際機構的跟蹤研究則指出,極端天氣成為貧困地區致貧甚至返貧的重要原因,對全球抗飢和減貧發展目標造成嚴重阻礙。因此這類機構建議,各國應將氣候變化的視角引入扶貧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中,加強貧困人群適應能力。

「天災」難測,不少人還選擇「買保險」來減少損失。《雪梨日報》報導稱,由於澳大利亞過去一年遭受的自然災害破記錄,保險公司將2012年各種保險金大幅上漲35%。美國、日本等國保險公司則開發出「天氣保險」,專門保障企業或個人因惡劣天氣導致的經濟損失。目前日本就有「酷暑險」、「夏季異常天氣險」、「梅雨險」,甚至針對賞櫻遊客的「櫻花險」。若投保美國和西班牙的「陽光保險」,在旅遊途中若遇連日陰雨則可獲得賠償。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第一張天氣圖長什麼樣?
    天氣預報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麼,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是怎麼出現的,又長什麼樣呢?實際上,準確預測天氣不是易事。天氣會受到氣團、地形、水域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另外,一些隨機的因素變化也會引起天氣變化。因此,天氣預報是一個歷史性難題。
  • 為什麼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2、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了超過6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的,像太湖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了一倍,是歷史第二位。淮河流域的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了近5成近6成,也是歷史第二位。
  • 今冬為浙江1986年以來最低溫 但不算極端天氣
    「在這張氣溫的坐標圖上,曲線有明顯的幾次下降過程。很明顯,從12月1日以來受冷空氣影響,氣溫在不斷下降。」  氣候學上,習慣把頭一年的12月1日視作入冬的標誌,一直持續到來年的2月。「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冬天只過了一半。」吳麗紅手邊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剛剛過了一半的冬天裡,全省平均日最高氣溫為9.9℃,已經創了1986年以來的新低。「日最高氣溫,是讓人最敏感的氣溫數值。」
  • 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導致京津冀「霾」多發
    2017年1月2日14:10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監測及14:00地面PM2.5濃度監測圖。    北京地區2016年11月以來平均PM2.5濃度(紅色)與靜穩天氣指數(藍色)變化圖。    南都訊記者程思煒 昨日,中國氣象局向媒體解讀近期京津冀霾天氣的天氣氣象成因。
  • 極端天氣過後一個多月,「森林城」怎麼樣了?
    11月17日,一場歷史罕見的強雨雪大風冰凍天氣侵襲「森林城」,僅市管街路就折損樹木6萬餘株,損失達2.2億元。  極端天氣過後,水電、交通等方面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而城市園林則還在默默進行著一場長時間的災後重建。一個多月過去了,現在的「森林城」怎麼樣了?  「春城綠殤」幾時能修復?
  • 海浪正在越變越大 一浪高過一浪 未來將影響全球天氣
    由於極端天氣的增加,特別是極端天氣引起的風力加強,全球範圍內的海浪正在越變越大。這是一項新研究的結果。它利用了最近33年的用於監測海洋變化的衛星數據。這種極端的變化,主要來自於風的強度和海浪的高度的變化。增長排名前10%的風速記錄,最低增長也達到了4.9英尺/秒(1.5米每秒)。增強排名前10%的波浪高度記錄,最低增長也達到了一英尺(30釐米)。這相當於極端風速增加8%,極端波浪高度增加5%。
  • 長熱集團迎戰極端天氣 堅決守好供熱"生命線"
    2020-11-22 09:39:11 來源: 吉林要聞 舉報   迎戰極端天氣
  • 長熱集團迎戰極端天氣,堅決守好供熱「生命線」
    迎戰極端天氣,近1600餘名職工投入到這場戰役之中,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利用智慧熱網實時監控數據……長熱集團以極端負責的態度迎戰極端天氣,以高度責任感和大局觀,全力保障供熱管網運行安全。時刻心系熱用戶安危冷暖,電、水逐步恢復後,長熱集團以最快、最短的時間對熱用戶恢復供熱。
  • 2019年遭遇極端天氣,江西多措並舉減災救災
    核心閱讀2019年上半年,江西省平均降水量比歷史同期均值偏多近三成,贛江最大流量一度逼近1998年最大值;下半年則比歷史同期均值偏少六成多。面對這樣的極端天氣,江西省多措並舉,防汛抗旱,減災防災,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到大旱大汛之年無大災發生。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圖)
    資料圖:中國新一代氣象衛星「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模型亮相珠海航展,它們研製、發射升空後,將替代目前在軌運行的第一代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中新社發孫自法 攝  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於今年5月發射升空。
  • 黃潤秋:春節期間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造成了重汙染天氣的發生
    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重汙染天氣,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從重汙染天氣的變化情況來看,治理的途徑是正確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但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京津冀地區或者別的一些重點地區,排放仍然偏重。遇到不良天氣條件的影響,特別是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就會影響大氣的質量,重汙染天還會回來。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在春節期間,連續出現了兩次重汙染天氣過程,就是典型的案例。
  • 從手繪到智能,天氣圖折射科技變革
    畫出清晰的天氣圖,靠的是一次次利落的手起筆落……  如今,隨著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天氣圖早已實現輕點滑鼠就能夠自動生成,3D顯示、多種類型數據疊加、自由縮放……可每一代預報員始終將服務民生的初心寄托在那一張張圖裡。
  • 因高溫多雨極端天氣
    不過,這段時間以來,在西昌的多名種植大戶反應,今年的高溫及多雨等極端天氣,導致多肉不同程度的死亡,「一個月下來死掉幾萬盆。」據多位多肉行家介紹,今年夏季以來,上海、昆明等國內的主要多肉產地,不少種植戶都遭遇高溫及暴雨災害天氣,導致多肉死亡致小幅減產。有業內人士預計,多肉的價格或迎來20%-50%的小幅上漲,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影響並不明顯。
  • 閏四月昨天開始 三夏期間天氣有點幹(圖)
    昨天鄭州的天氣蠻涼爽的,穿一件長袖也不過分。早起遇見日偏食,下午去公園賞賞美麗的夾竹桃,難得的閏四月就這麼開始了。記者 馬燕 文/圖夾竹桃雖美卻有毒,拍照勿碰昨天,文化公園的百餘株夾竹桃競相盛開,紅白相間,遠觀就像一座巨大的花牆,樹大蔭深花好看,對粉塵煙塵有較強的吸附力,素有「綠色吸塵器」之稱。
  • 氣象專家分析認為:重霾與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相關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舉行的近期霾天氣氣象成因媒體通氣會上獲悉,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是導致近期京津冀等地區霾天氣多發重發的重要原因。氣候變暖導致重霾天氣多發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比2015年同期偏多2次,平均霾日數為23天,較2015年同期偏多5天。其中2016年12月16—21日、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兩次過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汙染程度重。
  • 2020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7.印度雷暴天氣致傷亡慘重8.高溫多雨導致蝗災蔓延非亞 影響多國糧食安全9.美國西部極端高溫造成山火多發 過火面積史無前例10.北極出現38℃極端高溫 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國家氣候中心承辦,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日本7月遭遇「暴力梅雨」、北極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等事件入選。
  • 耗費半個月整理, 天氣圖精華知識點來了
    對於大家來說,天氣圖可能比較雜亂,很多人現在正面臨考試前的重重壓力,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天氣圖必考的一些重難點知識的匯總,希望大家可以提前看一看,減輕學習上的壓力。 1. 波浪傳真圖:分波浪分析圖(AW)和波浪預報圖(FW)兩種,日本JMH每天各分別有1次。
  • 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暴力梅雨」5.孟加拉灣特強氣旋風暴「安攀」襲擊印孟兩國6.北大西洋編號熱帶氣旋數量創新高 7.印度雷暴天氣致傷亡慘重8.高溫多雨導致蝗災蔓延非亞 影響多國糧食安全9.美國西部極端高溫造成山火多發 過火面積史無前例10.北極出現38℃極端高溫 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明天進入二伏,高溫將成常客!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超6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降水強度大。南方多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紀錄,部分地區單日雨量達到一年總雨量的20%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