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所有本格派和新本格的小說推薦中,沒有劇透,大家可以放心觀看。社會派的推薦中,小編會自行斟酌,如果其中涉及到了本格推理,小編不會說出兇手或手法。但如果是純粹的社會派,例如《白夜行》,小遲為了敘述方便會直接說兇手哦~
總之的總之,不會影響大家之後看小說時候的觀感啦~
因為篇幅過長,小編將把整篇文章分為上下兩部分同時推送,第一部分將本格推理,看完之後喜歡的朋友們可以繼續看下篇哦~
————————————————————
推理小說,近些年來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被廣為人知。
但總的來說,還是屬於非常小眾的一種小說體裁。
嚴格來講,推理小說誕生於19世紀的美國。由世界公認的推理小說「祖師爺」,也就是推理小說之父——愛倫.坡創作。
他於1841年5月在《格雷姆雜誌》上刊登了中篇小說《莫格街兇殺案》,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篇推理小說。
(為了不給你們劇透,特意挑了一張沒有兇手的封面)
雖然祖師爺愛倫坡率先寫出了推理小說,但推理小說真正擁有姓名,是在日本。
20世紀60、70年代,一大批深受愛倫坡影響從而創作類似作品的小說湧入日本,其中包括柯南道爾和阿婆的著作,隨後推理小說便逐漸在日本發展起來。
繼而,日本推理小說界大佬江戶川亂步(這位大大為推動日本推理小說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之後會講到)便提出用「推理小說」來命名這一類小說,將它與傳統的偵探小說區別開來。
那什麼是推理小說呢?
其實按照祖師爺在《莫格街兇殺案》中的模式,便可以大致看出後來所謂古典推理,也就是本格派推理小說的敘事雛形。
古典推理小說「claasical detective」也可稱為經典推理小說。
一般以兇殺案為主,主要關注破案和解開謎題的科學邏輯推理,大部分運用推理手段撥開疑雲迷霧,揭示案情和破案過程。
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注重線索的有序列出,強調每一個細微之處,一般會邀請讀者一起拼湊線索,主動激發讀者探索謎底,尋找兇手或破解謎題的興趣。
比如祖師爺在《莫格街兇殺案》中,就用了這樣的方式。
首先在故事中羅列出了目擊證人們的證言,案發現場的各種情況,死者的屍體狀況等等。
並且隨著故事的推進,會出現一群擁有殺人動機或者有可能犯案的人員。
這時解謎任務就開始了。
兇手是如何殺人的?
完美的不在場證明該如何破解?
如果有密室,這個密室是如何完成的?
所有這些一個個未知的謎團的解答,最終可以破解謎題,找到兇手。
這就是推理小說誕生之後,一直存在的一種推理小說模式,後來被稱為「古典派」「本格派」「正統推理」。
也是推理小說時至今日依舊最為流行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
當然,在推理小說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其他的類型,例如「社會派」「變格派」「新本格」「硬漢派」「法庭派」等等。
今天小編會將重要的類型一一講解。
本格派推理
好的推理小說,不僅要求作者擁有縝密的邏輯、精妙的案件設計,同時還需要作者有好的文筆,可以清晰無誤的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寫出來,並且適時的引導或誤導讀者。
推理小說自誕生以來,便一直有各種作家嘗試寫作傳統的以解謎為主的推理小說。
早期,由於愛倫坡的影響,其他人的寫作也多以短篇和中篇為主。
直到後來,隨著案件的越來越複雜,逐漸出現了長篇推理小說。
而這種注重科學邏輯解謎查兇的推理小說方式,就是所謂的本格推理。
當然,本格一詞也是最早由日本叫出來的。
歐美大多稱之為古典推理小說,但本質相同。
在本格派推理中,會著重講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幾位推理小說作家,還有在推理小說歷史上極其重要、不得不提的一些作家,並且會推薦相關書籍。
所有推薦的小說,都是小編自己看過的,所以不一定是該作家最為著名的代表作。
首先,不得不提的一位,一定是英國推理小說國王——阿瑟.柯南道爾。
為什麼不說「推理小說之王」,因為小編私心最喜歡的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被稱為「英國推理小說女王」,但阿婆甚少為人熟知。
連小編自己,也是因為從小一直看柯南,第一季其中有一集提到了東方快車謀殺案才知道了阿婆的存在。
所以今天,當然一定要來好好安利一下阿婆,並且會把同時代的兩位大佬放在一起安利。
(左為阿加莎.克裡斯蒂,右為阿瑟.柯南道爾)
不同於柯南道爾世界著名的「福爾摩斯」系列短篇小說,阿婆的推理小說全部為長篇故事。
除了最為著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比利時偵探波洛之外,阿婆其實還創作出了另一個不太知名的偵探角色——馬普爾小姐。
兩人共同構成了阿婆長篇故事中的兩大系列。
以小遲多年來看阿婆小說的經驗來講,兩人接觸的案子並沒有高低之分,都是本格派的經典之作。
波洛系列小遲到目前看了有一半,以下列出一些值得一看的經典。
羅傑疑案
(最喜歡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一套阿婆的書,小巧精緻,一直在收集全套)
首先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小遲獻上膝蓋的《羅傑疑案》,也可以算是真正讓阿婆舉世聞名的一部作品。
這個故事成書于波洛登場的《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後不久(印象中是這樣,大概斯泰爾斯案件後兩三本書的距離,就到了《羅傑疑案》)。
在這個案子中,阿婆創新性的使用了後來被稱為「敘述性詭計」的方法,將讀者從故事的一開始就引入了自己設好的陷阱中。
當時小編在看這本書時已經開始深深地懷疑自己十幾年的書白看了,所有嫌疑人員都隨著故事的推進被自己推翻懷疑,可就是無法鎖定兇手。
但就像所有第一次看這部作品的讀者一樣,一開始,小遲就進入了陷阱,陷入了視覺盲區,直到最後答案揭曉,只覺得醍醐灌頂,再從頭至尾看一遍,發現字裡行間都有提示,只不過被下意識的忽略了,其實兇手一直都在讀者面前。
尼羅河上的慘案
這部小說,成書時間晚於《東方快車謀殺案》,在波洛系列將近四分之一的位置,但它的名氣,甚至大於《東方快車謀殺案》。
對了,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由20世紀福克斯出品,《雷神》的導演肯尼斯.布拉納執導並主演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在電影結尾提到要去埃及的那件事,雖然很明確的指向了《尼羅河上的慘案》。
但實際上,《尼羅河上的慘案》發生的時候,波洛在現場,所以這一點,一直讓小編覺得有些無法接受,仿佛是在吊觀眾胃口,但又處理的莫名其妙。
說回這部小說。
在這本書裡,時間延續之長、死亡人數之多、故事結尾之慘烈無不給小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深深地震撼。
仿佛合上書的那一刻,依舊可以聽到空曠的河岸上傳來的那一聲槍響。
故事從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開始,當然啦,根據契科夫「故事牆上的那把搶」原則,一定不是廢話。
一直到所有人登上遊輪,好戲正式開場。
其實相較於《東方快車謀殺案》,小遲更喜歡《尼羅河上的慘案》,它的故事發生地同樣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之中,屬於暴風雪山莊模式,但其中涉及到的兇手的犯案手法,其中的感情牽扯,精彩絕倫。
包括從最初的精心設計,直到後來手忙腳亂的露出馬腳,加之阿婆對人物的細心刻畫,讓整個事件渾然天成,每個人物活靈活現。
強烈推薦閱讀。
無人生還
阿婆能被稱為英國推理小說女王,不僅僅是因為她創作了大量的推理小說,還有其開創性的使用了很多新的方式,不斷創新本格派的表現形式,將詭計玩出各種花樣。
比如上文提到《邏傑疑案》中出現的「敘述性詭計」。
其次,還在《捕鼠器》中首創了暴風雪山莊風格的推理小說案件,這些類型後來被廣泛的應用於很多知名作家的推理小說創作中,甚至在很多好萊塢電影中,都有涉及。
例如《致命ID》中的封閉旅館,《禁閉島》中的孤島等。甚至《唐人街探案2》中的「順風車殺人」也是最早出自阿婆的小說。
所謂「暴風雪山莊」是在《捕鼠器》出版之後被劃定的一種新的本格派小說模式。
大意是指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發生連環殺人案,該封閉環境中的人物無法通過電話等通訊工具與外界聯絡,同時也無法離開這裡。
其實除了《捕鼠器》之外,《無人生還》也是屬於這一類類型。
說起《無人生還》小遲真的是有說不盡的話。
這本書應該是到目前為止,我依舊最喜歡的一本阿婆的長篇推理。《無人生還》既不屬于波洛系列,也不屬於馬普爾小姐系列,這部作品中也沒有偵探。
它和《捕鼠器》一樣,小說的名字和內容都來自於英國著名的《鵝媽媽童謠》。
(此為老版本的鵝媽媽童謠封面,並非國內出版的版本)
《鵝媽媽童謠》的鼎鼎大名,哪怕遠離英國的我們可能都聽說過。
其中最著名的童謠就有《瑪麗有隻小羔羊》《倫敦大橋垮下來》。
但如果你以為《鵝媽媽童謠》只是一部簡單的童謠合集那你就錯了。
就連《倫敦大橋垮下來》這麼耳熟能詳的曲子也能聽出來其中包含著的意思——過去苦難的底層人民被壓榨的生活。
更不用說其他——《誰殺死了知更鳥》等等。
《無人生還》同名童謠原名為《十個小黑人》,後來由於種族問題在傳播過程中被改譯為《十個小兵人》。
Ten little nigger boys went out to dine;
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Nine little nigger boys sat up very late;
One overslept himself,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
Eight little nigger boys travelling in Devon;
One said he'd stay there,and then there were seven.
Seven little nigger boys chopping up sticks;
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f,and then there were six.
Six little nigger boys playing with a hive;
A bumble-bee stung one,and then there were five.
Five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in for law;
One got in chancery,and then there were four.
Four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out to sea;
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e,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
Three little nigger boys walking in the Zoo;
A big bear bugged one,and then there were two.
Two little nigger boys sitting in the sun;
One got frizzled up,and then there was one.
One little nigger boy living all alone;
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自稱「歐文先生」的人,以不同的名義邀請了十個人去了一座荒島別墅,然後按照這首童謠的順序和死亡方式,殺死了這十個人,而兇手也在其中。
但最刺激的地方在於,兇手既不是第一個被殺的,也不是最後一個被殺的。這個故事中沒有偵探,完全就是九隻羔羊和一隻幽狼的故事。
阿婆非常擅長描寫人的心理神態。當時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到故事的環境之中。
仿佛自己置身於陰森森的客廳中,厚重的窗簾掩蓋不住窗外呼嘯的海浪聲。唯一能讓人感覺到溫暖的是劈啪作響的壁爐裡火光的跳動。
那些火苗躍動的時候,才讓你能真實的感覺到自己還活著。剩下的人都各自散落在客廳的每個角落裡,互相戒備著。
你用懷疑的眼神盯著每一個人,覺得他們無論是誰都很可疑,仿佛下一秒就會撲過來殺掉你。
而他們也同樣戒備的看著你,但你無法證明自己不是兇手,沒有人可以信任,沒有人可以倖存。
本書的最終章是一個漁夫在捕魚的時候網羅到了一個漂流瓶,裡面裝著兇手的自白,包括所有的作案方式,所以完全不用擔心跟偵探競賽,可以慢慢的反覆的推敲兇手的手法。
當然除去波洛系列,馬普爾小姐系列的《沉睡的謀殺案》《命案目睹記》《殺人不難》等等也都是本格推理佳作,從細節和人物描述中查探真相,精妙至極。
總之,看阿婆的書,她總會讓讀者產生一種,無論看了多少篇,你都依舊在她的套子裡,無法掌握她的無力感,但又不由得敬佩她的詭計。
---
既然提到了阿婆,那一定要說的,就是另外兩位和阿婆一起並稱為黃金時代「三巨頭」的約翰.迪克森.卡爾和埃勒裡.奎因。
由於國產電影《唐人街探案》的原因,奎因應該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了,畢竟男主角一直強調的是自己來紐約是為了來看「奎因手稿」。
但其實很多讀者可能不了解的是,「奎因」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對兄弟。
更可怕的是,這兩個神人大佬曾經以不同的名字「奎因」和「羅斯」互相競賽打擂臺,創作出了《希臘棺材之謎》《埃及十字之謎》《X的悲劇》《Y的悲劇》等世界著名的小說。
甚至戴著面具參加集會,被人誤以為奎因是範.達寧。其實二人在1928年完成的《羅馬帽子之謎》序言中就留下線索暗示了羅斯就是奎因分身這件事。
其實哪怕沒有看過二人創作出來的小說,到這裡也能看出來,奎因擅長的推理類型,就是傳統本格解謎了。
強烈推薦以上提到的五本書。
---
除去奎因,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密室之王——約翰迪克森卡爾(下文簡稱卡爾)。
如果只能選擇一部作品用來代表卡爾,那一定是《三口棺材》。不可能犯罪密室,可以完美代表卡爾的一切。
三口棺材
(我的《三口棺材》就是這個版本)
這位被稱為「密室之王」的卡爾,他的密室詭計,連小遲的女神阿婆都總是被迷惑。
《三口棺材》與《猶大之窗》《燃燒的法庭》一起被稱為「卡爾三大傑作」。
其中,《三口棺材》與《燃燒的法庭》一起屬於卡爾創作的基甸菲爾博士系列。而這個博士的偵探形象,是卡爾根據自己的偶像英國偵探作家G.K.切斯特頓所塑造出來的。
在卡爾的小說世界中,被譽為「第一神探」。
這本書中,不僅僅是涉及到了非常之困難的雙重密室。
第一個殺人案在發生之後,還都只是較為正常的密室。
可第二樁殺人案發生在雪夜的大街上,大街雙側都有目擊證人,但就算如此,兇手不僅沒有被目擊證人看見身形,在眾目睽睽之下犯下罪行,就連死者周圍的雪地上都沒有任何的腳印和痕跡,可謂是不可能犯罪中的不可能犯罪。
不僅如此,這本書不得不提的另一點,就是卡爾在這本小說的第十七章「密室講義」中,總結了所有的密室類型,為後來的推理小說作家和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了非常系統的總結教義。
---
其實小編以往無論看什麼小說,都是以長篇為主,但說到短篇的推理小說,一定不得不提到的人,就是江戶川亂步(你們以為我會講阿瑟柯南道爾嗎?)。
(江戶川亂步)
江戶川亂步,被稱為」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日本推理小說先驅和引路人。
相信所有的80、90後應該都看過名偵探柯南。
當剛剛變回五歲的工藤新一被小蘭問到名字的時候,身為推理迷的他,隨口就說出了「江戶川柯南」的名字。
其中「江戶川」指的就是江戶川亂步,「柯南」是指阿瑟柯南道爾。
青山剛昌是在用這種方式,向日本的推理先驅致敬。
除去這一部分,我最喜歡的一部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之中也提到了江戶川亂步。
當時天才神童被富豪養父帶去自己的藏品室,裡面提到了富豪最得意的收藏之一便是江戶川亂步《心理測驗》的手寫原稿。
沒錯,有關於江戶川亂步,首先要講的,一定這本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說《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
江戶川先生通過詳細描述了兇手的殺人動機、犯案過程、包括報警等操作,將兇手一開始就暴露在讀者視線之中。
但如何找到證據證明這個人是兇手呢?
他擁有強大的反偵察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對自己進行不斷的心理測試,對測謊過程中出現的細微問題也能夠提出合理的解釋,真是難倒了偵案的警察。
這種嫌疑人看似主動坦白暴露問題,其實是在減輕懷疑的「無技巧主義」方式,涉及到微妙的心理學變化,同時也被我們廣泛的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但最後這個案件到底是如何破獲的呢?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找啦~我不會劇透的哈哈哈。
好了,到目前為止,小遲講完了本格推理,因為篇幅太長,為了方便大家觀看,小遲將這篇文章分為兩部分同時推送。第二部分會講到社會派、變格派、硬漢派、法庭派還有新本格派。
歡迎大家多多關注,明天咱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