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看種水#受傳統觀念和玉文化的影響,人們對翡翠的喜愛由來已久,作為一種美麗的玉,翡翠確實有許多值得我們關注的亮點,除了色彩上的變化,質地如何才是翡翠最重要的問題,所以在強調玉的外觀的同時,不妨來看看翡翠本身的一些特性。
玉雖美,但也不免有許多缺點,如有的玉內部就存在程度不一的雜色,那麼雜色在玉中是什麼意思呢?這只是不同顏色在起作用嗎?
雜色是什麼意思?
雜色是指翡翠中含有與底色不同的色斑或色塊,有些色斑或色塊顏色鮮豔如紅黃色,而有些雜色則暗淡無光,如棕色或黑色等。
首先,前者在視覺上較為明亮,尤其是當這些雜色和底色相互融合、匹配、協調時,反而會成為翡翠的亮點。若對這些雜色加以巧妙利用,甚至還可增加翡翠的美感;與後者的雜色不同,首先它們本身並不美麗,加上底色與玉不協調,顯得突兀,看上去像髒點,此時雜色成了影響其價值的缺點與不足,會嚴重降低翡翠的整體價值。
怎樣區分翡翠的色斑和汙點?
雜色與汙點從字面上看都與色彩有關,但它們又與色彩無關,在我們評價翡翠顏色好壞時,會用「濃陽正勻」的標準,其中純正指的是色度與汙點較少或沒有。雜色是什麼類型的缺陷呢?哪一種又是髒點?事實上,區別的方法很簡單:
即是看雜顏色是否好看,如果是醜的雜顏色影響美觀就是髒點,比如黑灰色系列的雜顏色往往會使翡翠顯得不夠乾淨,不僅降低了美觀度,對整體價值也有影響。
如為黃、紅雜,若分布狀態剛好,則很可能形成如翡翠灑金等效果,這樣的雜色不但沒有汙點,反而成了翡翠的亮點。
最終,對於色彩斑斕的翡翠,如果不喜歡是有什麼補救辦法嗎?比如磨光,這實際上取決於雜色的滲透度,如果雜色只停留在翡翠表面的淺層,經過重新磨光是可以去除的,但這個方法要冒點風險,因為通常很難判斷雜色的深度,除非是切開的。若雜色真深,還可請專業工匠重新設計雕刻圖案,或者利用一些雕花等方法除去雜色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