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流水?這不是假想,而是被火星軌道飛行器發現的遙遠事實

2021-01-09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火星軌道飛行器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了古老的、長壽命的河流的證據

這張照片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偵察軌道器」上的HiRISE儀器拍攝的,最大特點是赫拉斯盆地西北邊緣的「露頭」——巖石峭壁「伊佐拉·門薩」 (Izola Mensa)。(圖片來源: NASA/JPL-Caltech/UoA/Matt Balme/William)

最新研究發現,在很久以前,火星上可能有過奔騰了數百數千年的河流。

科學家早有證據表明火星上有水存在。而時至今日火星上是否還存在液態水仍有待商榷。但我們知道這顆星球曾經覆蓋著海洋,湖泊與河流。現在,科學家首次對火星河遺址的高清照片進行了研究,來決定這條河曾出現在多久之前,又奔流了多長時間。

弗朗西斯科·塞爾希(Francesco Salese)是一位來自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地質學家,他領導的一隊科學家使用美國航天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相機,拍下了一張火星南半球隕擊盆地」希臘平原「中古河流遺址的前所未有的清晰近照。

火星上的「希臘平原」,NASA的「維京」衛星拍攝。(圖片來源:NASA/JPL/USGS)

薩萊塞在烏得勒支大學的一份聲明中說:「是的,這並不像是在閱讀一份報紙,然而,強烈的決心和形象的描述使得我們仔細去『閱讀』這些巖石,就好像我們離那些懸崖峭壁非常近一樣。不幸的是我們無法攀登這些巖石,因此無法仔細確認它們的細節。而且,由於這些巖石與地球上的沉積巖非常相似,也就無法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有關於這條古老火星河的歷史的線索,被埋在海拉斯盆地(Hellas)邊緣,660英尺(約合200米)高的懸崖邊上。巨大的河道表明,這裡曾有水流過。通過研究這段懸崖上暴露的沉積層,研究人員確定這條河流是在37億年前流過,當時地球上的生命才剛剛開始進化。

此外,由於溝壑的變化而形成的沙岸,或被水侵蝕的溝壑,表明這條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了該處的地形。以前有研究聲稱找到證據表明這條河流是季節性的,但它似乎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流淌。

作為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博士後研究員、研究的共著者,喬爾·戴維斯(Joel Davis)在博物館的一項聲明中表示:「河流對這些巖石的塑造不是一次性的,這些河流可能活躍了成千上萬年。」

研究人員堅信:這類沉積層是搜索時最理想的地方——不僅僅是尋找水源最理想的地方,也可以搜尋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的證據。

塞爾希說:「只有能較長時間儲存大量的水,並且允許沉積物運輸的水文循環發生的環境才能孕育這種常年流淌的河流。」他繼續補充道:「在我們的研究中,這種長期存在的由水塑造的景觀是證明火星古老生命的重要證據。」

相關知識(也是任務)

火星是距離太陽排名第四的行星,體積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七,僅比水星大,火星的英文名「馬爾斯」(Mars)來自於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通常讓人聯想到「紅色行星」。 火星表面遍布氧化鐵,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火星獨特的紅色外觀令人印象深刻。火星是一個類地行星,但是大氣稀薄,表面向月球一樣,遍布隕石坑,也有著像地球上一樣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

火星上有著跟地球上類似的四季和晝夜,因為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相對於黃道面的傾角跟地球都非常接近。太陽系中已知的最高山脈和最大的火山——奧林匹斯山就位於火星表面上。火星同時也是太陽系最大的山谷之一——瓦利斯·馬裡尼斯的所在地。位於火星北半球巨大且光滑的「伯勒裡斯盆地」(Borealis basin)佔據了火星將近40%的面積,可能是隕石撞擊留下的痕跡。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二者體積都不大,且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類似於火星特洛伊小行星——5261(Eureka)。

作者:Hanneke Weitering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軌道飛行器公布最新成果:揭秘「營火」、太空天氣和...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理論上納米耀斑(nano-flares)是日冕加熱的原因,日冕是太陽的外層大氣。日冕的溫度約為100萬攝氏度,而其表面僅為5000攝氏度,這一事實至今仍是太陽物理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之一。調查這一奧秘是太陽軌道飛行器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
  • ESA-NASA太陽軌道飛行器首次飛躍金星!逐日而去
    【CNMO新聞】據外媒消息,ESA和NASA的聯合探測器——「太陽軌道飛行器」首次完成了金星飛越,目前正在向太陽前進。 太陽軌道飛行器 太陽軌道飛行器於12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7:39左右完成了首次飛越金星的飛行,但是該探測器上的望遠鏡主要集中在研究太陽的主要任務上
  • 火星久未降雨,但位於其上的沙丘卻宛若雨滴,這是為何?
    火星因其乾旱而聞名,它上面遍布著紅色的沙丘和以冰及永久凍土形態存在的水。 然而,火星許多地表特徵因為這種乾旱得以保存。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任務表明,因為這種地理環境,飛行器在火星的勘測任務有不少有趣的發現。
  • 為何NASA宣布將去遙遠的火星上挖土,卻不考慮近在咫尺的金星?
    202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將從火星收集樣本並將其送回地球,並且公布了這個計劃的實施過程,期間至少要動用三艘飛船,並且要到2031年才有可能實現。要知道,火星離地球非常遙遠,它離地球最近的時候也有5500萬公裡,而最遠時達到了4億公裡。
  • 何時發射火星探測器?
    如果長時間觀察,就會發現火星有時在恆星間向東移動,被稱為順行;有時向西移動,被稱為逆行。在順行、逆行轉換的時候,相對恆星靜止不動,被稱為留。 古人把火星稱為熒惑,就是因為它看上去顏色熒熒如火,在恆星間有著令人困惑的行進方式。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為什麼火星會不斷地在恆星間順行、留、逆行、留再順行。
  • 霍金遺願實現在望:「突破攝星」飛行器即將「乘光」飛往半人馬座α星
    即便如此,這仍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挑戰,需要在太空飛行器設計、推進和通信技術方面取得巨大飛躍。如果說這是個長途旅行,Space X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嘗試,就和在小區散步差不多。「這是在解決人類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是孤獨的嗎?」項目執行董事、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負責人沃登(S. Pete Worden)表示,「如果我們在附近的恆星系統中找到一顆有生命的行星,將成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屆時,我們也能更好地了解,生命在宇宙中是多麼稀有珍貴。和人們熟悉的、動輒要靠載重數十噸的重型火箭發射的探測器不同,「突破攝星」並不會動用這些龐然大物。
  • 太陽系這一家子真奇怪:火星上沒有火,水星上卻有水?
    我們知道,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地球位於太陽軌道的第三個,從火星向外數,就都是氣態行星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固態行星,也有很多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水星,水星距離太陽這麼近,上面居然還有水,而火星看上去就是一顆紅色的星球,上面竟然一片死寂,沒有一點火星子。
  • 火星發現三個湖泊,水資源充足,難道火星真有外星生命?
    近期,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一篇關於火星南極以下存在多個冰下水體的文章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火星南極冰層下再次出現了液態水湖,這是距離2018年首次發現火星液態水資源以來,第一次有明顯的證據證明火星上的局部水資源豐富。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將與目前在火星上工作的另一輛火星探測器和著陸器以及上方天空中的幾顆軌道器一起飛行。毅力科學團隊認為,這條古老的三角洲和湖泊沉積物可能已經收集並保存了有機分子和其他微生物生命的潛在跡象。 3.毅力還在收集有關火星地質和氣候的重要數據。 上下文就是一切。火星軌道器一直在從約200英裡(322公裡)以上的Jezero Crater收集圖像和數據,但是要發現地表上有古代生物的跡象,需要進行更仔細的檢查。
  • 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太空工業正在迅速發展,火星目前是最熱門的任務目的地。美國NASA將繼續其對火星上生命的長期探索。它將把火星樣本儲存在地球上供最終分析,並測試有史以來第一架名為「機智號」(ingenious)的火星直升機。我國的「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獨立自助研發的第一個火星任務,我們將看到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三位一體來探索這顆紅色星球。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探尋遙遠的星辰宇宙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探尋遙遠的星辰宇宙,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火星,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2018年7月25日,法新社消息稱,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2019年10月,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回了火星曾存在鹽水湖的證據。
  • 為什麼「妊神星」也有光環?表面溫度達零下223攝氏度!
    於2004年發現的妊神星(Haumea)是一顆矮行星,位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冥王星軌道之外。2006年由於發現了妊神星和其他矮行星,冥王星被從行星的行列中降級為矮行星,妊神星在2008年被正式確認為矮行星。橢圓形形狀類似於橄欖球或美式足球中使用的球,它有兩個衛星和一個光環。
  • 九大行星:火星(二)
    火星上曾有過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圖),十分清楚地證明了許多地方曾受到侵蝕。在過去,火星表面存在過乾淨的水,甚至可能有過大湖和海洋。但是這些東西看來只存在很短的時間,而且據估計距今也有大約四十億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過而形成的。
  • 你對遙遠的冰凍世界 - 妊神星又了解多少呢?
    藝術家想像的妊神星及其兩個衛星。衛星的實際距離比圖中描繪的要遠得多。作者 A. Feild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妊神星的發現有兩個研究團隊都依據各自在2003-2004年的觀測記錄聲稱首先發現了妊神星。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新發現「軌道逆行」行星 或顛覆行星形成理論
    其中左下角為首次觀測到的沿反向軌道公轉的系外行星WASP-17b,右下角行星作為比較之用,其擁有一個「正常」的軌道方向。(歐南天文臺供圖)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15日(北京時間)報導,天文學家新發現多個「軌道逆行」的系外行星,即該行星圍繞主恆星旋轉的方向與恆星旋轉方向相反,這項發現幾乎顛覆了主流行星形成理論。
  • 太陽系外圍發現奇特「逆行」天體:不是彗星、小行星
    星奈的真正古怪之處是它的運行軌道。它的軌道面和黃道面(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軌道面基本上都和黃道面相重合)完全不在一起。如果以地球的軌道平面為基準,那麼星奈的軌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達到了110度!而且這個天體的運行方向是相反的。藝術家筆下描繪的某個較大的海王星外天體。
  • 飛向火星,飛向未來,這趟5500萬公裡的旅程很「科幻」
    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星」,這是由於火星呈紅色,螢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徵著火。它的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 火星探奇:火星是不是和地球一樣也有北極星?如果有,會是哪顆?
    地球北極點星軌北極星位於北天小熊座,又名小熊座α星,中名勾陳一,是一顆光學雙星,主星亮度2.0等,伴星亮度9.0等。這兩顆星肉眼看上去是一顆星,但通過望遠鏡就可以分辨出其實是兩顆星。之所以稱為光學雙星,是因為從我們的視線方向看上去它們似乎緊緊靠在一起,但其實兩顆星相距遙遠,兩者之間並無物理聯繫。我們知道,恆星也存在空間運動,今天地球的北天極剛好位於小熊座α星附近,但4000年前的北極星是天龍座α星,1萬2000年後,織女星將榮登北極星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