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火星軌道飛行器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了古老的、長壽命的河流的證據
這張照片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偵察軌道器」上的HiRISE儀器拍攝的,最大特點是赫拉斯盆地西北邊緣的「露頭」——巖石峭壁「伊佐拉·門薩」 (Izola Mensa)。(圖片來源: NASA/JPL-Caltech/UoA/Matt Balme/William)
最新研究發現,在很久以前,火星上可能有過奔騰了數百數千年的河流。
科學家早有證據表明火星上有水存在。而時至今日火星上是否還存在液態水仍有待商榷。但我們知道這顆星球曾經覆蓋著海洋,湖泊與河流。現在,科學家首次對火星河遺址的高清照片進行了研究,來決定這條河曾出現在多久之前,又奔流了多長時間。
弗朗西斯科·塞爾希(Francesco Salese)是一位來自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地質學家,他領導的一隊科學家使用美國航天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相機,拍下了一張火星南半球隕擊盆地」希臘平原「中古河流遺址的前所未有的清晰近照。
火星上的「希臘平原」,NASA的「維京」衛星拍攝。(圖片來源:NASA/JPL/USGS)
薩萊塞在烏得勒支大學的一份聲明中說:「是的,這並不像是在閱讀一份報紙,然而,強烈的決心和形象的描述使得我們仔細去『閱讀』這些巖石,就好像我們離那些懸崖峭壁非常近一樣。不幸的是我們無法攀登這些巖石,因此無法仔細確認它們的細節。而且,由於這些巖石與地球上的沉積巖非常相似,也就無法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有關於這條古老火星河的歷史的線索,被埋在海拉斯盆地(Hellas)邊緣,660英尺(約合200米)高的懸崖邊上。巨大的河道表明,這裡曾有水流過。通過研究這段懸崖上暴露的沉積層,研究人員確定這條河流是在37億年前流過,當時地球上的生命才剛剛開始進化。
此外,由於溝壑的變化而形成的沙岸,或被水侵蝕的溝壑,表明這條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了該處的地形。以前有研究聲稱找到證據表明這條河流是季節性的,但它似乎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流淌。
作為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博士後研究員、研究的共著者,喬爾·戴維斯(Joel Davis)在博物館的一項聲明中表示:「河流對這些巖石的塑造不是一次性的,這些河流可能活躍了成千上萬年。」
研究人員堅信:這類沉積層是搜索時最理想的地方——不僅僅是尋找水源最理想的地方,也可以搜尋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的證據。
塞爾希說:「只有能較長時間儲存大量的水,並且允許沉積物運輸的水文循環發生的環境才能孕育這種常年流淌的河流。」他繼續補充道:「在我們的研究中,這種長期存在的由水塑造的景觀是證明火星古老生命的重要證據。」
相關知識(也是任務)
火星是距離太陽排名第四的行星,體積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七,僅比水星大,火星的英文名「馬爾斯」(Mars)來自於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通常讓人聯想到「紅色行星」。 火星表面遍布氧化鐵,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火星獨特的紅色外觀令人印象深刻。火星是一個類地行星,但是大氣稀薄,表面向月球一樣,遍布隕石坑,也有著像地球上一樣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
火星上有著跟地球上類似的四季和晝夜,因為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相對於黃道面的傾角跟地球都非常接近。太陽系中已知的最高山脈和最大的火山——奧林匹斯山就位於火星表面上。火星同時也是太陽系最大的山谷之一——瓦利斯·馬裡尼斯的所在地。位於火星北半球巨大且光滑的「伯勒裡斯盆地」(Borealis basin)佔據了火星將近40%的面積,可能是隕石撞擊留下的痕跡。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二者體積都不大,且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類似於火星特洛伊小行星——5261(Eureka)。
作者:Hanneke Weitering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