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為何簡稱「鄂」?專家:源於西周早期的噩國

2021-01-13 十堰晚報

湖北簡稱「鄂」源於西周早期的噩國,而周天子與噩侯時而謙恭禮讓、時而叛亂徵伐的故事,也如實記錄在青銅銘文之中。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馮時做客武漢圖書館「名家論壇」,為聽眾講述古文字中的中國歷史和文化。

馮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學與天文考古學,旁治商周考古學、先秦史、天文年代學、民族古文字學、歷史文獻學、古代思想史和科技史,出版學術著作12部,發表論文230餘篇。

「大家知道湖北的簡稱是怎麼來的嗎?」講座中,馮時表示,「鄂」來自於西周早期、現隨州附近的噩國。噩的本義為譁訟,而「噩」從4「口」,像數人引頸爭執,故以4口示大聲爭訟,後別作4口相隔,亦示各說各話、言語不順之意。

對一些出土青銅器的銘文進行解讀後,後人復原了不少噩侯與周天子的故事。如噩侯曾叛周,周天子發兵徵伐,卻告諭將士只捉噩侯、不傷百姓;噩侯被俘後,周天子卻待以宴請和射禮,射箭時兩人互相禮讓,一人射中邊框、另一人乾脆脫靶,之後噩侯表示臣服。馮時認為,從這些文字記載中,不僅看到古時的禮儀,也看到「仁義」等道德信念。

在馮時看來,傳統文化擁有三大優點:格物致知的認識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周和守正的哲學觀。而當下傳統文化面臨中斷危險,亟待從一點一滴、一字一詞中拯救復興。「文化要傳承首先靠文字」,中國古代對文字的要求非常嚴格,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文字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字,一字錯,意義就錯,前人靠文字傳承知識,也讓後人識古。文字用對了,意思表達才能正確,所以古代人對文字要求非常嚴格,我們對文字要有尊重的態度。

相關報導: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是歷史的選擇,文化的選擇

位於今湖北省隨州市的鄂侯是出土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鄂侯,元朝開始出現鄂省,明朝湖廣行省曾簡稱湖省或楚省。作為地名,鄀已經退了歷史舞臺,而鄂則源遠流長。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遊,簡稱鄂,省會在武漢市。湖北省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為什麼湖北省不是簡稱荊或楚而是鄂呢?有人說,湖北省簡稱鄂與商朝的鄂侯有關,這是真的嗎?

1

最早的鄂侯

商朝末年的鄂侯是傳世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鄂侯。西漢劉向《戰國策·趙三》記載: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hǎi,讀海)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於牗(yǒu,讀羑)裡之庫,百日而欲舍之死。

這段話的意思是,殷商末年,鬼侯、鄂侯以及周文王是商紂王時期的三公。三公包括太師、太傅和太保,是當時等級最高的官員。鬼侯有個賢惠的女兒嫁給了商紂王,商紂不滿鬼侯的女兒,對鬼侯處於醢刑,就是剁成了肉醬。鄂侯與商紂王發生了激烈爭論,商紂王對鄂侯處於脯刑,就是切成了肉餅。周文王聽說後,表示感慨,被人告發,商紂王將周文王羈押在牗裡的監獄裡,準備在百日之後處以死刑。司馬遷《史記·殷本紀》《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有相近的記載。後來有人搭救,周文王才倖免於難。

像周文王一樣,鄂侯或許不知道自己叫鄂侯。古書中的人名多是後世的稱謂,鄂侯之鄂並不一定是地名。戰國時孫子曾受到臏足之刑,後世稱之為孫臏;春秋時左丘失明,後世稱之為左丘明。按《殷本紀》,上面提到的周文王在世時一直向商紂王稱臣,並沒有稱王。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其父為周文王。《殷本紀》「文王」作「西伯」。鄂侯是因其「爭之急,辨之疾」而被後世稱為鄂侯。

「鄂」通「諤」,是直言進諫的意思。《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簡子有個信任的大臣叫周舍,此人敢於直言進諫。周舍死後,趙簡子常常不高興,大夫們問原因,趙簡子說:「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意思是,大夫們上朝時唯唯諾諾,聽不到周舍的直言進諫,所以擔憂。「鄂鄂」通「諤諤」,是指出別人的缺點,唯唯諾諾是曲意順從。

鄂字的本義是坦誠。鄂字由「咢」而來,「咢」在《說文解字》中作「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吅(xuān,讀喧)部》說:「 ,譁訟也。從吅屰(nì,讀逆),屰亦聲。」意思是, 是大聲爭辯。「 」由「吅」與「屰」組成,「屰」兼表聲音。「 」由「屰」而來,古代「咢」曾讀「屰」。「屰」在甲骨文中是倒寫的人的形象,與順相對,表示面對面。「屰」也是「逆」的本字。羅振玉先生說:「屰為倒人形,與逆字同意。」揚雄《方言》說:「逢、逆,迎也。」金文《楚公鍾》「咢」作「逆」。「咢」中的「虧」由「於」而來,「於」由甲骨文「屰」而來。小篆「屰」中間的橫畫是飾筆。

位於今湖北省隨州市的鄂侯是出土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鄂侯。自1975年以來,湖北省隨州市安居鎮羊子山墓地陸續出現了多件帶有「鄂侯」字樣的青銅器,其中一些青銅器的年代為西周早期,可以確信羊子山一帶是西周早期鄂國的領地,這是出土文獻中記載最早的鄂侯。有意思的是,2011年,就在距鄂國墓地約22.7公裡處的葉家山發現了曾國墓地。隨州葉家山M65墓地出土了帶有「曾侯諫」銘文的青銅器,年代也屬西周早期。兩個鄰國,都是侯爵,一個國名為鄂,一個國君叫諫。鄂與諫是一個意思。

葉家山M65墓出土的青銅器,其銘文釋文是:「曾侯諫作寶彝。」圖片來源: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之《曾隨之迷(一)》。

雖然無法確定上述兩個鄂侯之間的關係,但是,崇尚坦誠的鄂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孔子說:「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湯指商湯,商朝的開國君主;武指周武王,周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和周武王都能接受不同意見,他們的國家昌盛。桀指夏桀,夏朝的末代君主;紂指商紂王,商朝的末代君主。夏桀和商紂王都喜歡別人唯唯諾諾,他們都喪失了政權。

中國傳統文化的七大文化圈(國家博物館繪製)。楚文化圈是中國傳統文化圈中面積最大的文化圈。圖片來源:後老家

2

楚國的鄂鄀之爭

欲說楚國,先說荊州。按《尚書·禹貢》的記載,大禹治理天下的時候,將天下分為九州,其中豫州以南的地區是荊州。《禹貢》說:「荊及衡陽惟荊州。」意思是,荊州包括兩部分,一是荊山以及荊山以南的地區,二是衡山以及衡山以南的地區。衡陽是衡山以南的地區。荊山是荊州的地理標誌,荊山在長江和漢水之間。《爾雅·釋地》說:「漢南曰荊州。」意思是,漢江以南是荊州,豫州和荊州的分界是漢江。周朝的荊州大體是漢江以南的兩湖地區,兩湖指今湖南省與湖北省之和。所謂「湖」指洞庭湖,洞庭湖是荊州的另一個地理標誌。

楚國是周朝影響力較大的諸侯之一。《史記·楚世家》記載,西周早期,周成王封功臣之後熊繹為楚國國君,楚國的始封地在荊山地區。《楚世家》說:「熊繹闢在荊山」。《春秋》等儒家文獻曾以「荊」指「楚」。楚與荊也是同義字。《說文解字·林部》說:「楚,叢木,一名荊也。」意思是,楚是一種灌木,又叫荊。《說文解字·艹部》說:「荊,楚木也。」楚國正式的爵位是子爵,屬小國,其封地只有方五十裡。《漢書·地理志》說:「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不滿為附庸。蓋千八百國。」意思是,周朝時的爵位分為五等,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公、侯封地方一百裡,伯封地方七十裡,子、男封地方五十裡,不滿為方五十裡的小國叫附庸。西周時大約有一千八百個等級不同的國。不過,楚國開國不久,就突破了其封地的範圍,是周朝最早的「暴發戶」。

楚國是最早問鼎中原的諸侯。西周中期,周夷王(公元前885-前878年)時,天子的地位下降,楚國的六世君主熊渠乘機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史記·楚世家》說:

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通「揚」),粵(通「越」),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庛為越章王,皆在江上之楚蠻之地。及周厲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這段話意思是,熊渠在江漢之間民眾的大力配合下,滅掉了庸國,將勢力範圍擴大在越國,最後到達了鄂地,楚國將都城遷移到鄂地。鄂地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一帶。為與西鄂相區分,史稱東鄂。西鄂在今河南省南陽市,也曾在楚國的勢力範圍。熊渠說:「我是南方人,可以不用中原地的封號和諡名。」於是立其長子熊康為句亶王,次子熊紅為鄂王,小兒子熊執庛為越章王,這三地都在長江流域楚國的勢力範圍。先秦時,王為天子,熊渠封其三個兒子為王是僭越行為。後來,熊渠擔心周厲王追究,去掉了三個兒子的王號。熊渠過世後,熊紅繼位。熊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國國君熊通自立為武王,開始向中原地區擴張。

鄂地示意圖。鄂1為湖北隨州之鄂,鄂2為河南南陽之鄂,鄂3為湖北鄂州之鄂。圖片來源:肖洋,2014。

楚公鍾銘文著錄。宋徽宗政和三年,湖北鄂州嘉魚縣出土了楚公鍾。其銘文有:「唯八月甲申,楚公逆(咢)自作。」楚公咢應當是《史記》中所說的楚國君主熊咢。圖片來源:﹝清﹞阮元藏《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序·楚公鍾》。

楚人對鄂字也有過爭議。《楚世家》記載,西周晚期,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年)時,楚國十三世君為熊咢。熊咢之後,其子熊儀繼位,諡號若敖。「若」通「諾」與「鄀」,與「咢」正好相反。敖相當於公爵或王爵,接下來諡號為敖的君主還有霄敖、莊敖、郟敖。楚國不僅國君有咢有若,而且國都也有咢有若。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4年),楚國向北遷都到鄀。2012年,河南省南陽市新區夏響鋪周代鄂侯墓地竟然出土了屬於上鄀國的器物。南陽市新區夏響鋪一帶是史書記載的西鄂。像有東鄂也有西鄂一樣,有上鄀也應當有下鄀。

上鄀太子平侯匜銘文。上鄀太子平侯匜,於2012年在河南省南陽市新區夏響鋪周朝鄂侯墓地出土。其銘文釋文是:「上鄀大(太)子平侯作盥鉈(匜),子子孫孫永寶用。」圖片來源:中央電視臺:《尋找古鄂國》,《探索發現》,2014-2-23。

鄂侯鍾銘文。鄂侯鍾,於2012年在河南省南陽市新區夏響鋪周朝鄂侯墓地M6出土。其銘文釋文是:「噩(鄂)侯作。」圖片來源:中央電視臺:《尋找古鄂國》,《探索發現》,2014-2-23。

楚國因諤諤而昌盛。《呂氏春秋·直諫》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楚文王用茹黃的狗、宛路的矰箭到雲夢去打獵,三月不回宮。楚文王有了丹地的美人,貪圖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名叫申的太保說:「先王對我做太保曾經佔卜,結果是吉利。而現在,您用茹黃的狗、宛路的矰箭到雲夢去打獵三月不回宮。您有了丹地的美人,貪圖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您的罪應當受到笞刑。」楚文王說:「我從離開襁褓就是列侯,請您換一種刑罰,不要用笞刑。」太保說:「我受先王之命,不敢放棄。您不受笞刑是放棄先王之命,我寧可得罪您也不敢得罪先王。」楚文王說:「那好吧。」太保鋪好蓆子,讓楚文王趴在上面。太保拿起一束較細的五十根荊條,跪著放在文王的背上,然後再拿起來,這樣反覆兩次。對文王說:「您可以起來了。」文王說:「既然有了笞刑的罪名,索性你就打吧。」太保說:「對待君子,要讓他心裡感到羞恥;對待小人,要讓他皮肉感到痛苦。如果讓您感到羞恥仍不能改正,讓您感到痛苦又有什麼用呢?」太保跑到宮外,到深淵邊上,準備自盡。文王說:「這是我的錯,你有何罪?」於是改變了態度,召回太保,殺了茹黃的狗、折斷了宛路的矰箭,打發了丹地的美人。後來楚國兼併了三十九個諸侯。呂氏總結說:「讓楚國疆域如此廣闊是太保申的作用,是直言進諫的功勞。」

青銅冰鑑。被稱為「古代冰箱」的戰國青銅冰鑑,於1978年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現為國家博物館展品。曾侯國屬楚王國的勢力範圍。圖片來源:後老家。

3

武昌因鄂而得名

孫權在鄂縣建都。西晉陳壽《三國志》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被推舉為荊州牧,治所在公安,後由關羽鎮守。公安在今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建安二十四年,吳國襲擊荊州,關羽敗北,喪失了荊州地區。建安二十五年冬,曹丕稱帝,建立曹魏政權。第二年四月,孫權從公安移師鄂縣,在鄂縣建都,改鄂為武昌。同年八月,孫權示意修建武昌城,並向將領們下達命令:

夫存不忘亡,安必慮危,古之善教。昔雋不疑漢之名臣,於平安之世而刀劍不離於身,蓋君子之於武備,不可以已。況今處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輕忽不思變難哉?頃聞諸將出入,各尚謙約,不從人兵,甚非備慮愛身之謂。夫保己遺名,以安君親,孰與危辱?宜深警戒,務崇其大,副孤意焉。

這道命令強調了居安思危和加強武備的重要性。命令中提到了漢武帝時的名臣青州刺史雋不疑,此人因警惕性強受到過表彰。命令批評了將士們麻痺大意,再三告誡下屬要加強武備。

武昌得名寓意深刻。關於武昌的來歷,史書未作解釋,後世南宋王象之說「取以武而昌」。王氏所言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史記·商君列傳》引《書》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曹操《孫子略解·序》說:「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孫權示意修築武昌城,告誡將士加強武備,另有原因。就在當月,孫權上表曹魏稱藩,表示臣服,孫權憂心下屬麻痺大意才採取上述措施的。陳壽評價孫權說:「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孫權一方面向曹魏稱藩,另一方面暗中加強武備,正像當年越王勾踐一樣,忍辱負重,自強不息。上述命令應當是一份密令。而孫權改鄂為武昌,是在此之前,是從公安移師鄂地後的感慨。陳氏評價關羽說:「羽剛而自矜。」關羽剛愎自用,聽不進不同意見。武昌的寓意正像孔子所言,「湯武以鄂鄂而昌」。

《說文解字·邑部》說:「鄂,江夏縣。」其中江指長江,夏指漢江,江夏表示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元史·地理志》說:「武昌路,唐初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軍,宋為荊湖北路。」歷史上的鄂州、江夏郡、武昌軍、荊湖北路與元朝的武昌路在歷史上所轄區域是重疊的。今武漢市的武昌區、江夏區與鄂州市相去不遠,省政府在武昌區。武漢是歷史上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的合稱。

4

最早的鄂省

宋朝開始出現湖北路,湖北路是湖北省的發端。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北宋將全國分為十五路,其中有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之和大體相當於《禹貢》中所說的荊州。《宋史·地理志》說:「荊湖南、北路蓋《禹貢》荊州之域。」「荊湖」之「荊」指荊州,「荊湖」之「湖」也是荊州。

元朝開始出現鄂省。中書省是中央行政機關,自元朝起,中書省設派出機構,稱行中書省,簡稱省。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設立荊湖等路行中書省,後改為湖廣等處行中書省 。湖廣省的行政範圍除今湖北省一部分外,還包括今湖南、廣西、海南三省、貴州省的大部分、廣東一部分,省府先為鄂州,後改武昌路(今武漢市武昌)。元朝荊湖等路行中書省、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曾簡稱鄂省。

明朝出現了湖省。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明朝改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又稱湖廣行省或湖廣,省府為武昌府。明朝湖廣行省的行政範圍相當於今湖南省和湖北省之和。明朝湖廣行省曾簡稱湖省或楚省。

湖北宜昌長江江岸風景

近代開始湖北省簡稱鄂。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湖北分立,湖北布政使司成立,也是湖北省正式成立,省會仍在武昌府。大體上在近代湖北省漸漸開始簡稱鄂。鹹豐四年(1854年)四月庚午,鹹豐手諭中將湖北省簡稱鄂省。這是目前發現的較早的將湖北省簡稱「鄂省」的文獻。

作為地名,鄀已經退了歷史舞臺,而鄂則源遠流長。湖北省簡稱鄂是歷史的選擇,文化的選擇。

(來源:武漢晚報)

相關焦點

  • 湖北為何簡稱「鄂」?是源於3000年前周文王的一次徵伐嗎?
    湖北簡稱「鄂」,主流說法是:先秦時期,鄂氏族在武昌附近建立的諸侯國。此外,還有花萼說、獵捕鱷魚說等其他解釋。如果從主流說,這個鄂國是源於分封,還是當地的土著氏族?我們回顧一場3000年前的戰爭,希望能提供另外一種解釋。
  • 援鄂醫療隊重遊湖北:荊楚已無恙 只待君來早
    中新社武漢8月7日電 題:援鄂醫療隊重遊湖北:荊楚已無恙 只待君來早中新社記者 梁婷「疫情過後,一定再來湖北、再來武漢看看。」這是援鄂醫療隊員告別時的一個約定。距離最後一批援鄂醫療隊離開已百天有餘,湖北在7日迎來全國23個省份的72名援鄂醫療隊員。
  • 「下周二就是我的專家門診啦」最後一批返浙援鄂醫療隊結束隔離休養
    杭州網訊 西湖水暖,迎君歸來,今天(4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第六批也就是浙江省援鄂醫療隊最後一批175人結束為期14天的隔離休養,從安吉回到了杭州,該醫療隊由浙江援鄂第五批醫療隊省人民醫院隊和援武漢抗疫前方指揮部等組成。
  • 鄂不帶毒,別對「湖北產」心存芥蒂
    3月25日上午,8輛滿載「湖北籍」果蔬及副食品的大貨車先後抵達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近200噸湖北農副產品將從這裡走進廣州千家萬戶。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廣東省首次大規模採購湖北農副產品行動。無獨有偶,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湖北小龍蝦銷往全國360多個城市,日銷量大增,超過650噸。湖北是全國重要的魚米之鄉,優質糧油、蔬菜、食用菌、水果、茶葉、畜牧、水產等獨具特色,蓮藕、小龍蝦等許多優勢產品,更是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正因如此,在往年,湖北省優質農副產品往往不愁賣,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
  • 銅元版別篇之湖北中心鄂戶部丙午大清銅幣當制錢五文
    字面:鄂字戶部丙午大清銅幣當制錢五文(上滿文大清銅幣)。 龍面:湖北雙冠龍,上書光緒年造,下書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
  • 【社會新聞播報】 7.援鄂醫護收到湖北定製月餅哭了。1月27日,周品...
    2020-09-29 14:11:22來源:FX168 【社會新聞播報】7.援鄂醫護收到湖北定製月餅哭了1月27日,周品嬌作為貴州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戰疫一線堅守了53天。近日,湖北為抗疫英雄定製了中秋月餅。周品嬌收到這份特殊的禮物後,落淚了……網友紛紛表示:謝謝你們為湖北拼過命,才換來今年中秋的團圓,節日快樂!8.仙桃遇害女高中生父親發聲。9月28日,湖北仙桃兩名高中生被同學捅傷致死。一位遇害女高中生的父親表示:他是急救120司機,趕到教室後曾想輸血救女兒,不認識行兇者。
  • 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 書寫五個發展的鴻篇巨製(圖)
    湖北日報訊 編者按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貫穿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靈魂和主線。  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是落實五個發展理念的如椽之筆。工程將優化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解決我省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工程惠及鄂北地區三市七縣400萬居民,灌溉農田400萬畝,還有40%的水將用於企業生產。
  • 因一文物刻著兩個字,專家斷定是周公墓,卻為何立馬暴跳如雷?
    為何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的口頭禪呢?周公那是真正儒學的奠基人,後來才是孔子大肆的發揚了它。周公也是周武王的弟弟,後來更是輔佐周武王討伐紂王,因為才華橫溢,被後人稱之為周公,也叫做「元聖」。我們現代的考古中,西周時期的古墓的發現其實是很少的了,所以如果發現西周文物,自然也是很珍貴。但是並不代表我們考古隊就發現不了西周墓的存在,早在很久前,陝西就意外挖出了西周古墓。
  • 這位曾率隊援鄂的幹部,擬升正廳
    健康界注意到,今年2月,兩人均率隊援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楊慧曾任貴州省援鄂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武漢工作組組長。據《貴州日報》介紹,2月25日上午,楊慧帶隊的貴州省援鄂醫療隊工作組從貴州省疾控中心整裝出發,火速馳援武漢。「這次派出的工作組包括五名專家和一名司乘人員,目的地是武漢,主要為前面派出到武漢的幾批醫療隊提供支持,對他們進行心理、精神上的愛護,保障整個援鄂疫情防治任務順利進行。」楊慧介紹道。
  • 吃貨福音:湖北小龍蝦日銷超650噸,對「湖北產」不必心存芥蒂了
    本期繪本:小龍蝦風格:馬克簡筆畫沒有什麼事是小龍蝦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湖北小龍蝦日銷超650噸3月25日零時起,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鄂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按下暫停鍵的湖北正式重啟
  • 雲南:省市各醫療機構舉行儀式善待厚待援鄂醫療隊員
    省急救中心歡迎3名隊員歸隊本報訊 記者張曉莉報導 4月13日,雲南省急救中心舉行援鄂重症患者轉運隊員平安凱旋歡迎儀式。3名隊員2月19日奔赴武漢,奮戰33天後回到昆明,經過休養重返工作崗位。上午10點,一輛車身上掛有「歡迎援鄂急救人平安回家」橫幅的車輛緩緩駛入雲南省急救中心。
  • 【31條在湖北】臺胞陳敘文獲「湖北青年五四獎章」 臺胞榮獲榮譽漸...
    【31條在湖北】臺胞陳敘文獲「湖北青年五四獎章」 臺胞榮獲榮譽漸成常態 2019年04月29日 13:0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
  • 「中國」一詞原來起源於西周,含義深刻,國人必須知道的冷知識
    實際上中國這一稱呼最早出現於西周時期。1963年,我國的陝西省出土了一件青銅器。這是一件用青銅鑄成的尊,製作非常精美。這件青銅尊呈筒狀,筒身是方形,筒口是圓形,周身還裝飾有各種各樣的紋飾。除此之外,在青銅尊上還發現了100多字的銘文。專家破譯之後,認為這件青銅尊是西周時期一位姓何的貴族所有,上面的銘文記載的就是這位貴族的祖先追隨文王參加祭祀的過程。
  • 中國首現西周社稷建築遺存 主體為巨型社主石(圖)
    現場文物保護 陝西考古研究院 攝  中新網西安1月29日電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9日披露稱,2014年,該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考古隊,選擇鳳雛建築基址周鄰區域約100萬平方米範圍進行了大規模勘探,發現了一系列重要遺蹟,其中包括一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築
  • 作為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湖北為什麼沒有出現強力軍閥?
    他為了摧殘湖北革命黨人的勢力,假袁世凱之手,殺掉湖北革命將領張振武;又為幫助袁世凱消滅全國革命軍事力量,以「紓民困」為藉口,通電全國,倡議裁兵,更「以身作則」,於民國元年四月,將鄂軍縮編為五個師,將國民黨人控制的第二、第二、第五三個師首先裁編。第二年二月,黎又進一步將鄂軍縮編成三個師另兩個混成旅。至此,國民黨人的主要軍事幹部蔡濟民、吳兆麟、詹大悲等,均被排擠出鄂軍。
  • 8月15日日本投降紀念日,湖北有哪些抗日名將?
    全國軍民都值得紀念,那麼作為湖北人,盤點幾位家鄉的我黨抗日名將。 排名不分先後: 董必武 (1886年-1975年)
  • 西周時期,為何引起貴族不滿,終爆發國人之亂
    實際上這裡的國人是指西周時期對居住在國都的人的統稱,它主要是居住在城裡的貴族階級。當時這些人都有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的權利,甚至對於國君的產生,貴族之間的爭端都有一定的權利。那為何擁有如此多權力的貴族階級還是不滿,最終爆發了國人之亂呢?國人之亂爆發的原因還要從幾個方面發說起。在政治上,自從周懿王死後,他的叔叔便謀得了王位,歷史上將他稱為周孝王。
  • 贛鄂老表心手相牽 抗擊疫情共克時艱
    劉佔昆 攝 (抗擊新型肺炎)贛鄂老表心手相牽 抗擊疫情共克時艱 中新網南昌1月31日電 題:贛鄂老表心手相牽 抗擊疫情共克時艱 記者 劉佔昆 吳鵬泉 江西與湖北,一衣帶水,人緣相親。
  • 湖北(恩施)招商推介會暨上海市湖北商會2020年迎新春聯誼會在上海...
    1月6日,「把握新機遇,築夢上海灘」 湖北(恩施)招商推介會暨上海市湖北商會2020年迎新春聯誼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鄂滬兩地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滬湖北籍知名人士及商會會員企業代表600餘人歡聚一堂,共敘鄉情,共謀發展,共迎新春。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海山出席活動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