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這一天,來自中國的大媽們讓華爾街金融大鱷們牢牢記住了一個詞——「dama」,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說起來事情發生得非常具有戲劇性。當時華爾街在美聯儲的授意下做空黃金,於是黃金價格一天下跌20%,全世界為之震動。然而,中國有句古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量中國民眾衝進最近的店鋪搶購黃金製品,一出手就是幾公斤。
而今年一月份,廣東衛視《比特幣啟示錄》再一次戲謔地提到了「大媽」,
她們儼然在大眾眼裡成了這樣一種模樣:霸道粗魯、沒有素質、大喊大叫、在理財方面無知又衝動。細數大媽們那些曾追過的「熱點」,從2007年的基金,2013年的黃金、2014至2015年間的股市、P2P理財、虛擬貨幣、樓市,再到2016年的郵幣卡,大媽們總是在最巔峰的時候入場。
比如,2015年」五一」小長假前的最後一個股票交易日,一位大媽因為聽說股市火爆能掙錢就偷偷拿出所有積蓄,還跟親戚朋友借了幾十萬,準備投入股市好好賺一筆,好的話,她打算給兒子賺套婚房
最後,這位「百萬大媽」在工作人員勸說下打消了念頭,幸運躲過來接下來爆發的股災。而可能有更多大媽選擇了沉默,不向家人坦白損失額度,頂多被追問時以一句「沒多少」矇混過關。
然而也不是沒有人因此發家致富。主角多是那些原本就家底殷實的人。而多數人都是「重在參與」,充當韭菜。有人因此調侃:
「在中國,大媽群體是一個風向標。她們炒什麼,就是什麼到頂的標誌。她們做什麼,你就一定不要做什麼。」
是的,沒錯。這一次,大媽們看上了「區塊鏈」。
在今年的4月24日,澳門舉行的一個區塊鏈大會的籤到處,一群「中國大媽」正在合影。
她們戴著黃色繩子的的吊牌,表情從容淡定,乍一看有種大媽們準備在此合照的感覺,一個前衛科技感十足的大會的畫風活生生扭曲成旅遊景點。
2.
在炒幣這件事上,大媽們的認真態度一點也不輸給任何年輕人,提前來到會場、到處打聽是她們的主要參與方式。她們大部分組團來的,最關心的事情就是:現場認購能打幾折?
早期的ICO項目進社區宣講、媒體報導、熟人推薦都是她們的信息來源。
在炒幣這件事情上,大媽們有自己的堅持,也有自己的融入方式,甚至她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為區塊鏈打造名聲,擴大影響。
其實,我想說,大部分的「中國大媽」還是不懂區塊鏈的。
她們不在意白皮書,不看團隊,不理解項目背後的邏輯。
她們只知道,玩區塊鏈很賺錢。
一月份的時候,因為爆出「韓國大媽炒幣,人均收益425%」的消息,很多人都一股腦投入幣圈。
造成了幣圈短暫繁榮的假象,那陣子,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在1萬美元以上。接著這股東風,其它的虛擬貨幣,也是連連攀升。
然而,過了一二月,幣圈熱度散去、整個三月都是低迷期。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的關口,讓那些在一萬美元以上高位入市的韭菜們損失慘重。除了幣圈短暫的繁榮讓人盲目投入之外,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動了歪腦筋
「目前已經查明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據西安警方透露,根據前期線索,犯罪嫌疑人鄭某為牟取非法利益,打著「區塊鏈」概念,與網絡平臺管理員張某、李某、營銷副總勾某等9人,於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絡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DBTC)網絡平臺銷售虛擬的大唐幣。 據西安警方透露,犯罪嫌疑人偽稱自己是具有外資背景的「高科技跨國企業」,為了讓普通投資者相信,該團夥還花3萬元請外籍男子做旗下公司的董事長,將自己打造成具有外資背景的「高科技跨國企業」以擴大影響。 隨後,套用最新的「區塊鏈」概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DBTC)網絡平臺銷售虛擬貨幣,並自行操控虛擬貨幣的價格漲幅。設置「持幣生息獎」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實施28級分代管理,設置「分享收益獎」進行獎勵;對10個層級148人組成的營銷團隊設置「團隊業績獎「,根據營銷團隊業績進行獎勵。 與以往的傳銷組織不同,該組織沒有選擇隱匿在小區避人耳目,而是將辦公地點設在豪華、氣派的寫字樓內,並且在網上音頻平臺持續做宣傳。這一組織還先後去國內外多地召開虛擬貨幣的推介會,推介虛擬貨幣時,其號稱會員只要投入300萬元,每天可生利8萬元,一個月就可以獲利200多萬元。而會員在平臺註冊後,會員之間進行交割,平臺不退幣,也不返現。4月15日,西安市公安局在陝西西安、浙江寧波等地集中收網,將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查獲,涉案金額高達8600餘萬元。
確實,在這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中,大媽們的眾多理念已經難以適用當前的時代。甚至在某些情景中,她們的行為往往是不合適的,在犯錯的時候被批評或許無可厚非,可是將個人的行為上升到對一個群體的偏見,並沒有不能表明批評者的高明之處,反而顯得愚昧而無知。
從另一個角度來談,我們也應該看到她們融入新時代的努力和尋找生活樂趣的嘗試。她們也曾經年輕過。不甘於被時代拋棄的大媽們,正是在用這種行為證明她們也跟上了時代的潮流,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