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古裝劇,會發現,曾經的古人總是喜歡留著長長的鬍鬚,而如今的男子卻不再流鬍鬚,甚至會選擇將自己的鬍子通通剃掉。很多人問,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他們總是會說,這都是以為如今的小鮮肉審美。但是,其實這種說法是狹隘的,就是沒有小鮮肉的審美,對於蓄不蓄鬍子,早多少年前就已經被人們做出了選擇。那為什麼鬍子會從古代的盛行到了如今寥寥無幾了呢?
其實,在古代,人們有著這樣的認知,那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個發不僅僅是我們眼中的頭髮,還包括鬍子。我們熟悉的古人,如關羽,他就是極其的愛護自己鬍子的。不管是史書亦或者是各種影視作品,在這其中的關羽鬍鬚都是非常長的,而且,講話之前是一定會撩一把鬍鬚的,以示莊嚴重要。古人的蓄鬍,一般帶有一種明志的作用,還有自己的父母去世的效果。父親去世,男子需要留下上嘴唇的鬍鬚,而母親去世,則需要保留下嘴唇的鬍鬚。不管是哪一種做法,都是非常講究的。如今的我們之所以沒有了鬍鬚,歸根結底是我們不再重視這份文化了。
晚清開始,我們的思想和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非常多,在這種社會環境之下,不再重視自己的文化,成為了很多人的通病,這樣的做法,可以說影響到如今。我們至今都一直覺得外國的東西都比我們的好,我們把外國的節日有的有滋有味,自己的節日卻過得如同形式,只是為了放假。更不用說鬍鬚的作用了,這樣的事情也一樣會讓人遺忘,久而久之,沒有中國男子會蓄鬍。
另外,由於亞洲人人種的特點,我們的體毛都是較少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是古人,在打理鬍鬚上都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古人的鬍鬚,如謝靈運,他的鬍鬚可以達到四尺長,你可以想像一下,擁有這樣鬍鬚的人,每天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而且每天需要多少的時間來打理鬍鬚。對於我們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來說,這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很多人總覺得留鬍子好像是顯得自己有陽剛之氣,但事實上,也沒有人不允許或者是禁止留鬍子。不過是,人們在生活中愈發的發現了自己留鬍子的不方便,才會選擇剔除鬍鬚。所謂的與小鮮肉審美有關,這還真的是冤枉他們了。鬍鬚的問題,即便是文化人之間探討,也始終沒有探討出它的來由以及不再流行。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這應該是時代發展之中逐漸消失的生活方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