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世間無常,眾生皆迷,生壞變化才是一切苦的根源

2021-01-07 如釋我聞

佛陀述說世間的真相,說動物有生老病死,物質有成住壞空,人亦有各種變化,選擇不同,所作善惡不同,因果報應自然也大不相同。人的念頭生住異滅,出身有高低貴賤之分別,福慧也不等同,而如果眾生依舊片面的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不會變化的,那便會是眾生最大的苦惱。佛陀認為大千世界的種種事物都是不斷變化著的,如果不變化那便是不正常、不現實、錯誤的認知。

人生無常,人生苦短,一切皆是過眼雲煙,佛所說的」無常「究竟是怎樣的,既然世間這般無常,世人又該如何應對呢?這個世界一直變化著,無常便指變化,這就好比夢境漂動諸眾生,聚際必散之性沒有實質;好比過客同路之人為友伴,願證無常變化之本性;也好比士夫壽命消逝如秋雲,無常不穩變化之本性。無常既是事物的本性,又是事物的源性,佛教之中待看我們的世界是變化的,萬事萬物都是無常。地、水、風、火會變,眼、耳、鼻、舌、身、意會變,色、聲、香、味、觸、法也會變,之所以佛陀教世人學法,也是為了助世人能夠真實的證悟,脫離苦海。

在佛教的無常管中,並不認為世人眼睛所看到的就是全部,從空間的角度來看,單憑肉眼所見到的東西多是片面、單一事物的一角,肉眼所不能看到的還有此事物的過去、未來和結果。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或被她的樣貌所迷惑,或被她的才智所吸引,但你都不知道10年後姑娘樣貌的改變、20年後才智的增長、30年後心智的成熟、40年後身形的變化、50年後容貌的衰退、60年後身體的健康、百年後壽命的消逝。所以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到他的一時狀況,要考慮到事物今後的變化,以無常應對有常。

學佛之人講究以超凡脫俗的世俗心來看待世間萬物,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年學佛之後,你看什麼都很順。看透一切之後,方能懂得什麼是「空」,空即為世間一切變化的結果,是沒有任何事物的掛障,有了一個很堅定的信仰支撐,即便是人老了,身體倒下了也不會受惡物的侵擾。眾生之所以還在苦惱,就是因為不知世間萬物的無盡變化,不能脫離苦海,往生彼岸,佛教講究「無我」狀態,就是為了擺脫「執我」的意念。

我們在平日的生活裡,仔細觀察會發現世間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中,但萬事萬物的變化又有相互聯繫。生滅變化既複雜,又牽動龐然事物的整體,以至於因果輪迴生生不息有著連續關係,世界、動物、思想,都有發生、發展、消滅的過程,那麼因果報應也自在其中。「諸行無常」在「行」的過程中,造作轉化並非亙古不變,所以世俗無常,只有暫時的無常,才會讓人有妄生的虛無感。

當一切變化來臨時,眾生有痛苦感,這種痛苦也並非我們肉眼所能見到的真實事物,所造作業,亦有所指。佛經中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陀能夠看破虛妄不真實的相,所以佛陀證道,以普渡眾生為己任,教人解脫之道,弘法傳教;得道高僧看破虛無、無常的變化,所以遁入空門後,修心學佛,誦經持戒以規範身心;世人若能看破世間萬物的無常變化,不受「紅塵」侵擾,亦能積攢福慧,積德行善,以大善心有所成,所以眾生的苦惱便是由「無常」而來。

相關焦點

  • 佛陀慈悲開示,跟阿那律講明了這八大人覺,修佛之人要認真領悟
    「第一,你們對世間和人生,應有無常觀、苦空觀、無我觀、不淨觀,要離生死,求得覺悟,就必得這樣觀察。」無常觀就是世間眾生以及萬物,皆是無常,並非永恆存在、永遠不變的;苦空觀就是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常,我們應該有出離心,離苦得樂;無我觀就是發現無我,而修無我,去除那些遮蔽實相或信以為真的概念,做到一切皆空;不淨觀就是通過觀想自我汙穢不淨,以消除欲望。
  • 六道,四聖法界,佛,一切境界從心想生
    「且此念佛法門,亦即眾生本具之化儀」。前面我們曾經講過,化是教化,儀是儀式,這是教化的方式,這個方式從哪來的?眾生本具,所以這是屬於性德。我們迷失了,佛菩薩把它拈出來,是我們自己本有的。這個儀式就像我們現在在學校學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我們的修學亦復如是。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我們都要經歷,誰都逃不過。「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誰一生順遂如意,無常苦難坎坷是常事,佛門裡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 佛為什麼說沒有眾生可度
    佛在《金剛經》第三品大乘正宗分裡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佛為什麼說沒有眾生可度呢?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佛說人生道理:見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誘惑連忙把眼睛挖出來是愚蠢的行為。正因心才是受誘惑的主角,邪惡之心如能斬斷,作為配角的眼睛就不會輸入邪惡了。佛說人生道理: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 微信籤名檔,不妨用這些佛句,氣質炸裂!
    這是佛說四十二章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指不管是現實,還是意想中的一切,你都要將它看空。因為地水火風這四大,最終也是空。4、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是佛陀所說法的三法印,能印證一切法是否由佛所說出。意思是真理的標準,會永遠存在那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5、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 眾緣和合而生叫做「眾生」
    這是解釋一切眾生、一切諸相有種種義,概括分為四種,第一種說過了,這個地方是第二種。【第二、以眾生非眾生之義,證明諸相非諸相之義。一切眾生,五蘊色身,皆是四大聚合,業力執持。清淨心中皆無此物。】這是第二個意思。由此可知,《金剛經》上佛說的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眾生非眾生。」「眾生」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所以叫做「眾生」。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娑婆世界即是堪忍,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經歷苦難,不過苦多苦少罷了,依個人因緣福德而定。其實,當人看破了生死,也就無所謂生死;看破了無常,一切皆為平常;看破了名利,其實不過是虛幻假相。
  • 佛說: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循環
    佛說:「這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人爭不過天,逃脫不開因果循環。」世上的公平法則,離不開因果循環。古人常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世間所發生的一切,沒有無緣無故的發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結果。不管是平常有行善積德,還是做。惡。多端,都逃不開因果循環的定律。
  • 佛說世間有四件事,不能長久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任何事物都是搖擺不定的,人世間佛陀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4件事是不能長久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常者皆盡:佛說這個世界上的事都是無常變化的,因此我們應該以無常觀,去看待一切。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眾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
  • 一切世間心境 總皆是禪
    佛說諸法無生無滅,亦無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現五塵境界本無有故。有無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聖者自悟境界如是。」真只是現出來,緣是因緣和合就來,不要再問緣怎麼來。緣來現相,前面一大堆,不是單一的。每一個境界,因緣都不一樣。隨念見佛,無為,隨著因緣,等到無為了再說。華嚴經語言模式,講唯識的虛妄,一定講真,真是要除去妄,推翻虛妄的。第四段從果來講:「善男子!
  • 倉央嘉措《問佛》,太美了!(附《問佛》全文)
    我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我問佛: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我問佛: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我問佛:你多大 ? 佛曰: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 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佛說人生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一、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生時的眾緣逼迫,就是苦。
  • 佛說:真正的幸福,何須逆自然法則而行,面對人生無常順勢而為
    生命無常,世事也無常,心態不同,人生的滋味自然也不同。如能超然忘我,放下得失,淡泊名利,就不會被生活中的絕境所因擾。拭去心中的塵埃,浮躁憤懣自然消遁無形。只要方寸不亂,廣種福田,所謂的命中注定也會有所改變。世事無常,我們無法躲避,且無須躲避。四個道士雖然能算出生命長短,卻無法逃避死亡的這刻。佛說「諸行無常」,所有的事物都在因緣的變化當中。
  • 佛說:一切皆有因,一切皆成緣
    佛說:一切皆有因,一切皆成緣。你現在得到了什麼果,就是你曾經種下了什麼樣的因,沒有人能逃得出世間的因果循環。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皆有因果,世間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的。心存善念,待人待己,以善為因,得果也必為善。被人尊敬的人,必然也尊敬別人。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原文全文
    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 舍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覺。天人歸仰,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汙,顯明清白。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
  • 5種方法,幫你辨別真假「佛說」!
    、「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你給別人的一切,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凡事看破不要說破」、「相遇是緣,錯過也是緣」、「世間的遇見,皆因為相欠」等等。  佛法中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常、涅槃寂靜」,是鑑別真偽佛法的總的標準。有人總結了五種方法,幫助大家進一步辨別真假「佛說」。
  • 佛樂 |《大悲咒》字字皆慈悲,功德無量!
    《大悲咒》出自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咒》為九十九億恆河沙數如來所說,功德威力無與倫比,讀此咒能清淨業障,救拔諸苦,如果每日讀誦七遍,臨終時可以隨意往生任何佛國。以此咒隨時隨地可以布施結緣,而況此咒能圓滿世人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故真正佛子亦每日不可缺此一課也。聽聞大悲咒的三惡道眾生,能離三塗苦;誦持大悲咒的眾生,不會墮落三惡道中。誦持大悲咒,現生中的所求所願都能果遂。但排除不善的人,不至誠的人,以及生少疑心的人。
  • 仙翁洩天機:怎樣才能坦然面對世間的無常?唯有找到生命的軸心
    生命是無常的,誰也逃不過這個規律,無常就是不永恆的,它永遠都是變化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永恆。釋迦牟尼臨終時,在《涅槃經》中就說了這麼一個道理:我們變化著的生命背後,有一個真正不生不死永恆的東西,你找到它才能了脫生死,究竟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