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好老闆秦昭襄王脅迫趙國、威嚇魏國將當初侮辱範雎的魏齊逼死之後。範雎終於可以了無牽掛、全心全意地為他的秦國和秦王貢獻自己全部的才幹和忠誠。然而當一國的丞相畢竟不是請客吃飯,長於戰略、短於策略的範雎在他的執政生涯中,畢竟還有不少值得他人指責之處。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長平之戰後,他向秦昭襄王建議不要聽從白起,而要從趙國撤軍。從而喪失了一次提前幾十年滅亡強敵趙國的機會。而這似乎充滿了不祥的寓意,預示著我們的範雎丞相那輝煌之後落寞的開始。
那麼丞相範雎還會遇到哪些危局,他又能否一一化解,他最後的人生結局到底是怎樣的,這裡我們在他的封地應城為大家訴說。
恩人枉法,不安於位。
當初範雎在魏國受辱幾乎身死,及至後來官拜秦國丞相,富貴以極。這其中有兩個人對於範雎是有大恩的,一個就是在魏國不避風險、冒死收留範雎的鄭安平,另一個就是將他帶入秦國開啟他輝煌人生的王稽。
然而上天似乎在此時有意要捉弄範雎。在公元前257年,信陵君魏無忌率領五國聯軍在邯鄲城外大破秦軍。因為報答昔日之恩而被範雎舉薦擔任秦國大將的鄭安平,不知是情況真的十分危急,還是自己的革命意志不夠堅定,反正一看自己陷入重圍,二話不說帶著兩萬秦軍向趙國投降。
而他的另一位恩主,也是被範雎舉薦擔任河東郡太守的王稽,又犯了裡通外國的叛國罪,結果被斬首棄市。這下他範雎的麻煩可就大了,按照商鞅為秦國制定的森嚴的法律,被舉薦的人犯法,舉薦人也要同罪處罰。
現在鄭安平舒舒服服在趙國的貴賓房裡躺著,王稽的腦袋踏踏實實在城樓上掛著呢。可是丞相範雎呢?他是既不舒服也不踏實。他範雎用人不當,所用之人一死一降,造成了秦國這麼大的損失,這個丞相該當何罪!
看到自己的心腹愛臣在朝堂上被指指點點,如坐針氈,秦昭襄王公開發布詔令: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你們誰在在背後嚼範丞相的舌頭,我就割了他的舌頭。誰敢私下議論鄭安平降敵的,你們也就滾到趙國去找鄭安平作伴吧!這樣,朝廷裡對於範雎不利的輿論總算暫時被壓制下來。
蔡澤遊說,激流勇退。
就在這個時候,遠在燕國的一雙眼睛緊緊盯著秦國複雜的政局。他就是燕國客卿蔡澤,此時他已經看到了大多數人都沒有看到的範雎內心的苦楚。於是跑到相府求見範雎說道:「範丞相啊!所有人都看到了您的威風凌凌、光鮮亮麗,卻只有我看到了您的內心彷徨、痛苦無助。
您現在的情況就像是商鞅、吳起、文種這三個人,他們都是功成名就之後,卻沒有見好就收、趁勢而退,最終落得個登高跌重的可悲下場。怎麼著,您是想在和他們湊個數,組成了悲催四人組是不是!」
聽到蔡澤的話,範雎本就有些發虛的心裡現在變得更虛,但他還是故作鎮定強撐著回答:「這三個人雖然一時受到困厄,但卻能流芳千古,我範雎要是也能有幸與他們比肩而立,雖死無憾。」
看到範雎肉爛嘴不爛,蔡澤心中冷笑,嘴上也就不再客氣:「看來還是範丞相您老人家的素質高,是我蔡澤以小人之心度您的君子之腹了。不過在下心中有個疑問希望能和丞相大人探討一下,您覺得您老人家的功勞和剛才商鞅、吳起、文種這三個人比誰的功勞大?」
見範雎回答自己不如他們,蔡澤接著說:「這三個人對他們的君王都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最後的下場您可是都看到了。您老人家現在的功勞還沒人家的大,犯的錯可是比他們多,我真不知道您的下場會是怎樣。剛才您還說如果能和他們一樣流芳千古、雖死無恨。」
聽見蔡澤把話都說到了這份上,範雎也決定不在秦國朝堂的熱鍋裡待著,他親自向秦昭襄王舉薦蔡澤接替自己的位置,隨後告老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沒過多久就在那裡得病而死,落了個善終。
總結:當時秦國的政治環境對於範雎來說的確十分兇險,且不論此事直接的導火索他的兩位恩人的不法行徑。就是對於範雎本身來說,他這些年的執政歲月也不可避免的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團,樹立了自己的政敵。而更為關鍵的是,作為一位別國來投、以言見用的外國客卿,範雎天然在秦國沒有絲毫根基。
這就決定了他只能緊緊依靠他的君王嬴稷,而我們都知道這種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寄託於君王的喜怒之間是多麼的不牢靠。因此蔡澤的勸說固然是為他自己謀取政治權力,但對於此時的範雎來說的確是一個抽身而退的天賜良機,而他也的確十分幸運地獲得了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