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現「變異」蜻蜓,體型變大變黑,長出可怕獠牙

2021-01-10 騰訊網

筆者龍葵草

許多昆蟲給人以小巧可愛的印象,這是基於我們用肉眼隔著一定距離觀察它們的前提下形成的,一旦我們用放大鏡、顯微鏡去觀察細小的昆蟲,就會發現它們的外表其實並不友好,因為有些昆蟲的複眼十分密集,有些昆蟲渾身都長滿了毛刺等等。就連我們兒時喜歡追趕的蜻蜓也是如此,但前段時間國內有報導稱,四川、廣西等地區出現了「變異蜻蜓」。

這些變異的蜻蜓長出了獠牙,光是想像這個畫面都讓人感到害怕。那麼這些所謂的「變異蜻蜓」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起初媒體記者只是接受了四川、廣西等地村民的描述,後來經過查證實際上這種昆蟲並非蜻蜓,而是一種名為「巨齒蛉」的昆蟲。那麼巨齒蛉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

根據百度百科顯示,巨齒蛉是一種水棲昆蟲,它的頭部長出了巨大且尖銳的牙齒,而且體表呈現出灰黑色,看起來就不像是友好的昆蟲。然而實際上巨齒蛉並不以其他動物為食,而是專門以吸取樹木中的汁液為生。根據考察發現,目前全球共有8種巨齒蛉,其中就有6種在中國境內。我國廣西就存在一種全世界體型最大的巨齒蛉,它就是越中巨齒蛉。

除了廣西之外,我國雲南、四川、安徽等地區也有所發現。那麼這種外表兇狠的昆蟲到底有多大呢?據了解曾有人於2015年在四川青城山發現了一隻翅展達到21.6釐米的越中巨齒蛉,之後它被世界吉尼斯紀錄官方認定為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水棲昆蟲。儘管巨齒蛉是吃素的,但這不意味著它不會攻擊其他生物。

如果巨齒蛉被惹急了,它確實會用兩隻尖銳的牙去攻擊敵人,無論敵人是人類還是其他生物。巨齒蛉身上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那就是它對水質有著極高的要求。這種昆蟲的生存十分依賴水,當一個地區的水質變差後,該地區原本可能存在巨齒蛉的,後來巨齒蛉的數量就逐漸減少,直到消失為止,因此它也被認為是觀測水質的重要指標。

像巨齒蛉這樣的巨型昆蟲在如今這個世界上卻是比較罕見,但是在史前地球上,巨型昆蟲比較常見,其中就有巨型蜻蜓。國外曾有考古團隊發現了屬於石炭紀時期的古老昆蟲化石,不可思議的是該昆蟲的體型竟然比半個人還要大,後來經過鑑定該昆蟲就是史前巨型蜻蜓。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蜻蜓的長度和寬度都幾乎達到了1米,是歷史上最大的昆蟲。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巨型蜻蜓的出現呢?對此美國耶魯大學的生物學家羅伯特·貝爾納等人曾經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發現石炭紀時期的地球氣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該時期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達到35%左右,比現在的21%要高出14個百分點。節肢動物渾身都是微型氣管,它們就是通過這些氣管來吸收氧氣的。

由此可見,高含量的氧氣環境促使史前蜻蜓朝著巨大體型的方向發展。既然史前蜻蜓的翼展可以達到1米左右,那麼它們能夠飛起來嗎?關於巨型蜻蜓的飛行問題,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巨型蜻蜓只會滑翔而不會飛行,另一種觀點認為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一樣會飛行。

如果巨型蜻蜓只會滑翔,那麼它一定要從高處往下滑行,然而這對爬行有困難的昆蟲來說是不太現實的。有古生物學家研究過這個問題,發現巨型蜻蜓化石的翅膀上存在和現代蜻蜓一樣的褶皺結構,這就是蜻蜓震動翅膀所產生的痕跡。這意味著史前蜻蜓也能飛行,但是它們的飛行速度沒有現代蜻蜓快,而且飛行自由度也不是很高。

儘管現在地球上的昆蟲體型普遍較小,但一些地區還是存在超出大多數認知範圍的大型蜻蜓,例如澳洲巨蜻蜓。據了解,和巨齒蛉不同的是,澳洲巨蜻蜓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陸生昆蟲,而且它是不折不扣的肉食昆蟲。它通常會利用飛行技能去捕捉昆蟲,然後將獵物無情地吃掉。雌性的澳洲巨蜻蜓的體型要比雄性個體大,展開翅膀的長度可以達到15釐米左右。

根據澳洲昆蟲學家的介紹,巨蜻蜓在當地已經屬於瀕危物種,因為這種昆蟲的繁殖工作主要發生在沼澤地之上。到了繁殖季節,雄性個體會和雌性個體在沼澤地上盤旋。如果雙方都願意交配的話,那麼整個過程都會在空中進行。雌性個體受精完後會把卵產在沼澤地上。但隨著近些年來澳洲的沼澤地發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巨蜻蜓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綜上所述,四川、廣西等地區出現的「變異蜻蜓」其實並非蜻蜓發生變異了,這種昆蟲的真實身份是巨齒蛉,一種和蜻蜓長得挺像的昆蟲,但是比大多數種類蜻蜓的體型要大得多。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對於這些特殊昆蟲的關注有什麼現實意義呢?以巨齒蛉為例,它的生存十分依賴水質,因此可以通過調查這種昆蟲的生存情況來判斷水質情況,進而反映整體情況。

同樣地,澳洲巨蜻蜓也能反映自然環境的情況,當澳洲的溼地面積越來越少時,巨蜻蜓的種群數量應該會受到影響。因此關注這些特殊昆蟲的背後是為了引起人們對自然環境變化的關注和重視,人類是從自然界來的,生存的基礎也是自然界,任何發展都離不開自然界的支撐,因此我們有必要每隔一段時間深入調查自然界的情況。

如果只是盲目地發展而沒有兼顧自然氣候環境的變化,那麼人類文明最後一定實現不了可持續發展,我們的子孫後代所生存的環境可能會更加艱難,這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

相關焦點

  • 翅展最大達710毫米 蜻蜓老祖宗為什麼如此彪悍?
    據中科院南原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團隊成員之一、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大燃介紹,由張海春主導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了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單翅長101至102毫米,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A4紙短邊的長度),是我國中生代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大如手掌
    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據悉,此次新發現的這類原始蜻蜓屬於蜻蜓總目下的原蜻蜓目,生活在距今2億年前三疊紀晚期。
  • 吃蛇無數變成蛇人 皮膚變紫變黑身上長出魚鱗狀表皮
    幾天後,他的身上開始變紫變黑,體毛脫落,長出魚鱗狀的表皮,身上奇癢無比還發光,用手一撓身上表皮譁譁地往下脫落。人們看後驚呼:這個人由於吃蛇而變成了一個「蛇人」。太嚇人了。韓永波居住的塔灣村地處深山之中,與千山山脈接壤,村子旁邊的大山上有很多蛇。據韓永波說,他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打蛇並且吃蛇肉。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新華網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
  • 四川發現世界最小蜻蜓個體 體長不足15毫米
    紅色的軀幹、透明的翅膀、又大又鼓的眼睛,除此之外,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裡這些蜻蜓標本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特別短小——雄性平均體長僅僅16.5毫米,雌性16毫米,最小的雄性不足15毫米。如果把這只不足15毫米的蜻蜓放在手指上比劃一番,可以發現它的長度和指甲蓋差不多。要知道,就軀幹長度而言,最修長的種類盧克麗霞巨豆娘的軀幹長度可達15.5釐米!據館長趙力介紹,這些是該館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蜻蜓標本,屬於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也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種。
  • 中國最大蜻蜓和世界最大水棲昆蟲現身黃山 中國最大蜻蜓是什麼?
    7月1日至4日,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參加指導滁州學院學生到黃山實習期間,發現並採集到兩種珍稀昆蟲:越中巨齒蛉和蝴蝶裂唇蜓。「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棲昆蟲,而「蝴蝶裂唇蜓」則是中國最大的蜻蜓。這兩種昆蟲在安徽均是首次發現。這兩種生物對環境要求特別高,直接反映出安徽當地生態環境特別優異。
  • 你見過15毫米的蜻蜓嘛?蜻蜓界的迷你限量版
    個頭不足20毫米「《中國蜻蜓大圖鑑》中記載,侏紅小蜻的體長為17至19毫米,其中雄性成蟲平均體長18.5毫米、雌性17.5毫米。而這次在四川地區採到的侏紅小蜻標本體長普遍在17毫米左右,最短的體長不到15毫米。」趙力說,按照分類來講,侏紅小蜻屬於昆蟲綱蜻蜓目蜻科紅小蜻屬,「紅小蜻屬全世界只有5個種,侏紅小蜻在1842年就已經被發現。」
  • 安徽首次發現世界最大水生昆蟲 還發現中國最大蜻蜓種類(圖)
    近日,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秘書長虞磊帶領滁州學院學生進行暑期動物學野外實習時,在黃山無意間捕捉到這隻越中巨齒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昆蟲,也是首次在安徽境內被發現。》》》閱讀推薦:合肥一居民樓樓道內存放大量乙醇燃料 住戶們憂心忡忡(組圖)安徽首次發現世界最大水生昆蟲「好大呀!」7月10日,江淮晨報記者見到了這隻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生昆蟲——越中巨齒蛉。初次見到它,著實被它的「巨大」嚇了一跳。
  • 比恐龍還古老,巨脈蜻蜓大到讓人害怕
    特別是最早發現於泥盆紀的昆蟲類,在石炭紀得到進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疊紀的昆蟲就達1300種以上。因此這個時期也被稱作「巨蟲時代」。  而有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巨脈蜻蜓,就產生在這個時期。這個物種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在外貌上與現代的蜻蜓接近,但是它的翅膀展開長達75釐米,是已知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昆蟲物種。
  • 當代6種老虎體型全解析,東北虎變小了,第一位置恐易主
    如今,作為曾經的「老虎大國」,我國野生虎數量非常稀少,最多的東北虎也不過才30頭左右。由於在近親繁殖等因素影響下,老虎的體型發生了一些變化,網傳東北虎的體型已經大不如前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當代6種老虎的體型。
  • 為什麼蜻蜓經過幾億年進化,除了個頭變小了,其他基本沒有變化?
    蜻蜓不單單只會追逐獵物,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計算出的空中的伏擊點從而抓到它們。蜻蜓可以判斷獵物目標的速度和軌跡,並調整其飛行以攔截獵物。他們非常熟練,捕抓成功率高達95%。 我們祖先的雙腳曾經長得跟雙手一樣,趾很長,大腳趾分立於其它四趾,整個腳很靈活,有抓握能力。
  • 體長不足兩釐米,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現身四川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記者23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侏紅小蜻是蜻蜓中的『侏儒』。這次不僅是四川首次記錄該物種,更重要的是,這批標本中還有世界紀錄以來最小蜻蜓個體。」
  • 中國最大蜻蜓你見過嗎?兩種珍稀昆蟲首現黃山
    「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棲昆蟲,而「蝴蝶裂唇蜓」則是中國最大的蜻蜓。這兩種昆蟲在安徽均是首次發現。這兩種生物對環境要求特別高,直接反映出安徽當地生態環境特別優異。  而此次在安徽黃山發現並採集的越中巨齒蛉為母蟲,翼展為19釐米,為安徽省首次發現,之前公開報導並沒有越中巨齒蛉在安徽發現的記錄。  再來了解一下蝴蝶裂唇蜓,它是一種美麗且體型十分巨大的蜻蜓,僅在惠州南崑山、羅浮山、惠東古田發現,種群數量很少。蝴蝶裂唇蜓是中國最大的蜻蜓,其體型大,飛翔能力強,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不易採集。
  • 僅僅一轉身,他嘴裡就冒出了兩顆雪白的「獠牙」
    記得在2011年中國達人秀節目的舞臺上,一位表演者身穿戲服,著臉譜,正當大家以為要表演戲劇時,只見表演者一轉身便露出了兩顆可怕的獠牙,上下翻動,如同活物一般,靈動又充滿著野性。瞬間臺下一片驚叫,隨後嘴裡的獠牙數量不斷增加,而且吞吐自如、花樣百出,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 美國黑松鼠和灰松鼠之間有什麼親緣關係?灰松鼠如何一步步變黑
    在美國,還有黑、灰兩種顏色的松鼠,人們時常能在山間樹林見到它們的身影,而這兩種顏色的松鼠之間,一直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最近,科學家們終於弄清楚了「變色」的原委,他們發現黑灰松鼠的顏色差異與「第三者」有關。
  • 上海現英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張文宏:中國可以做到快準穩
    據《中國日報》報導,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12月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其首次報告了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據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月12日,即她飛回中國的前兩天,新冠檢測結果呈陰性。報導稱,她回憶自己在公園裡跑步時沒有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這些都可能導致自己被感染。
  • 揭秘世界上十種奇特藍色動物:藍蜻蜓到藍虎
    藍蜻蛉1.藍蜻蛉蜻蛉很像蜻蜓,但體型比蜻蜓小,蜻蛉顏色豐富多彩,但藍色似乎最為常見。 藍色大閃蝶2.藍色大閃蝶大閃蝶可在中南美洲看到,雖然並非所有大閃蝶都是藍色,但藍色從史前時代就頗為引人注意。基因變異的龍蝦產生過量的某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反應形成藍色化合物蝦青蛋白,從而使其外殼呈現亮藍色。這對龍蝦毫無幫助,與周圍環境相比,鮮亮的藍色讓它們更易被食肉動物發現並捕獵。藍色龍蝦雖然不是最罕見的已知龍蝦基因突變,但它們最為醒目。這種藍色蛋白質是貝殼(而不是肉)中唯一可見的顏色。藍色龍蝦可安全食用。但是,你要知道,烹調會破壞這種蛋白質,煮熟的藍色龍蝦和其他非變異同胞沒什麼兩樣。
  • 懷孕幾個月肚子變大 懷孕肚子變大後的注意事項
    不少準媽媽懷孕後經歷了早孕反應,但同時也很好奇,肚子什麼時候才變大呢?如果有一天,突然摸到微微隆起的肚子,準媽媽們是不是興奮不已呢?畢竟,這樣就是第一次和寶寶接觸,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他(她)的存在,有沒有感覺到很神奇呀。那麼問題來了,懷孕後幾個月肚子開始變大呢?
  • 關於蜻蜓的14個趣事
    現代蜻蜓的翼展只有2到5英寸,但已經發現了翼展可達2英尺(差不多等於成年人手臂的長度)的蜻蜓化石。2.一些科學家推斷說,在高含氧量的古生代,蜻蜓可以長到像怪物那樣大小。覓食的蜻蜓5.在幼蟲階段結束時,小蜻蜓爬出水面,然後它裂變成我們平常看到的樣子。它的四個翅膀長出來,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到幾天裡變幹變硬就可以飛翔了。
  • 蜻蜓之前為什麼在水下?蜻蜓吃什麼?
    2/7、蜻蜓是一種遠古時期就存在的昆蟲,在3億年前就有蜻蜓,而人類的出現只在300萬年前。我們知道動物的進化路線是由水至陸地,水躉(蜻蜓幼蟲)在水中生長和發育,這或是蜻蜓保持了遠古生物時的特徵?這是我的猜想。對這個問題,也可這樣作答,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蜻蜒點水"的畫面,這其實是雌性蜻蜓將卵產在水中的生殖行為。 既然蜻蜓媽媽這樣安排,蜻蜓的寶寶也就只有在水中生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