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李白杜甫的20歲: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2021-01-09 小白讀詩文

前言

青春是璀璨的星光,青春是五月的花海,青春是奔流的江河。正直又一個青年節,感嘆自己青春流逝的同時,突然想:20來歲的大詩人們的青春又是怎樣的呢?這一想就止不住,於是搜書翻網,有了這篇文章。之所以選擇20歲,因為古時男子通常二十歲行冠禮,成年。而且古人往往出生便記為一歲,所以弱冠之際,與我們現在的18周歲相差不大。

李白: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公元701年,武則天時期,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城,大概五歲左右隨家人內遷至廣漢。父親大概是皇室遠親,在當時是位富商,所以他接觸過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人,這從他能在看懂胡語作《答番書》來看是了解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也因此,他骨子裡也沒有太傳統的儒家文化的烙印。

話劇《李白》劇照

他在詩中說自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好劍術」(《與韓荊州書》),總之,啟蒙伊始便是顯露天才,然後又不拘於儒術,遍覽百家。據說他還特別不願意做那種科舉真題、模擬題,覺得條條框框限制了自由。十五歲時,除了學習劍術,他還對道家學說感興趣,於是和一個叫東巖子的隱士隱居在岷山,據說好多年不曾下山。他和這個隱士養了上千隻奇禽異鳥,訓練得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還在李白的手裡吃東西,人禽和諧。(李長之《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這對他後來思想有不小的影響,他說自己「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感興六首》),一生好遊名山,遍訪仙道便從這裡開始了。相傳他們隱居養鳥這件事還驚動了廣漢太守,太守親自來看了一番稀奇,覺得二人本事奇異,便邀請他們出山為自己效力,被二人拒絕。之後的十八歲前後就是隱居讀書,順帶遊覽一下周邊的山水。

二十歲時,他來到成都,開始嶄露頭角。少年便有小有詩名,所以來到蜀地最繁華的城市,遊覽一番之後便詩興大發,留下一些篇章。

登錦城散花樓唐·李白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這首詩是李白最早創作的詩歌之一,全詩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樓更顯金碧輝煌、富麗堂皇。高梯入雲,樓接霄漢,詩人登高望遠,極目遠眺,頓時心境開闊憂愁全消。遙看瀟瀟暮雨飄灑向三峽,俯視春江繞城綠波流動。此情此景,此時登樓,竟如同在九天雲霄之上遊玩。

綜觀全詩,形象鮮明,意境飄逸,情景真切。開頭讓人不禁想到古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描寫樓宇的華美富麗之後,轉而將視野放開,情景交融,視野的開闊也反映了心境的闊。「飛梯綠雲中」「如上九天遊」等句,與後來的「為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句氣象相當。

李白的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

這樣的人是有大志向大抱負的,但是李白他又不願意老老實實的去科舉,覺得太慢,耽誤大好青春年華。於是,李白聽說李邕正好在渝州(重慶一帶)做官,這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便去拜訪。李邕是文選學士李善之子,李善注釋的《昭明文選》是當時文人必備參考書,時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李邕家學淵源,博學多才,少年便有文名。最主要的是,李善李邕父子喜好交友,經常仗義疏財,提攜後輩。李白前去拜訪,大概是知道李邕好交友、願提攜後輩的名聲,也是為了顯露自己的才華,他在李邕面前高談闊論,滔滔不絕。但是這樣的表現卻讓李邕覺得過於輕狂,而且所學過於龐雜,於是準備隨便打發他一點資費,將他請走。受到輕視的李白正是熱血上頭、躊躇滿志的時候,何曾想冷水一盆當頭淋下。於是寫了一首詩回贈李邕,錢財也不要就走了。

上李邕唐·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由大魚鯤所化,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九萬裡」,說大鵬鳥的身體之大,不知道有幾千裡長,飛起來翅膀好像遮天蔽日的雲朵,它的翅膀拍下帶出的氣流能激起水三千裡,隨風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裡。李白藉助《逍遙遊》中的鵬鳥的傳說,詩前四句均以「大鵬」自比,描寫了傳說中的神鳥大鵬起飛、下落時聲勢浩大之景象,表明自己不能約束之才,更是表現出了詩人李白此時豪情滿懷、直衝青雲之志向,也顯露了李白早晚一日直飛沖天、一鳴驚人的豪邁與自信。

詩的後四句,是對李邕怠慢、輕視的回答:世人(包括李邕,當面畢竟委婉一些好)見我不同尋常。又聽我的高談闊論都是冷笑譏諷。但是「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宣父指孔子,孔子《論語·子罕》曾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男子漢大丈夫(指李邕)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

果然後生可畏,李白終於如同詩中的大鵬一樣一飛沖天,被賀知章等大詩人驚為「謫仙人」,成為唐詩的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假裝是大鵬

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有「三吏」、「三別」等記錄「安史之亂」時期社會現實的名作,被稱為「詩史」。杜甫現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比李白小11歲)河南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杜甫祖上多是官宦,母親崔家也是豪門大戶,所以他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

杜甫像

他家學淵源,遠祖杜預是個文武雙全的能人,曾經給十三經裡面的《左傳》做注,也曾為晉領兵討伐孫吳政權。而他的祖父杜審言是初唐傑出詩人,同沈佺期、宋之問、李嶠等人推動了唐律詩的發展定型。所以老杜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宗武生日》),口氣很大,但是可見自信。杜甫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壯遊》)。不過正因為家學淵源,所以可能規矩也較多,他的少年時代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讀書求學。

開元二十年(732年), 二十歲的杜甫漫遊吳越之地。吳越之地是典型江南水鄉,也是南朝故地。杜甫漫遊到這裡寫了哪些作品,現在沒有流傳下來。他在這裡遊覽秀麗山水,拜訪越王、吳王的陵墓,登臨名勝古蹟。不過作為一個詩人,作為唐詩的集大成者,他一定在這裡他順著謝靈運、陶淵明、鮑照、瘐信等人的足跡去認識這個地方。所以杜甫的20歲就是學習,然後遊歷江南,有點類似最近幾年興盛的研學活動。

大概在這裡遊歷了三年,之後回鄉參加科舉。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了。落第後的杜甫因為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之後踏足齊趙大地。二十四五歲的杜甫,來到齊魯大地,途徑泰山腳下,寫下著名的《望嶽》。

望嶽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在古時齊魯兩大國的邊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青翠。三四句是描寫泰山的近景。一個「鍾」字感覺整個大自然如此寵愛泰山,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它。而高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仿佛一邊是黃昏一邊是黎明。五六句寫極目遠望,只見群峰雲生,煙氣繚繞,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有歸鳥入谷。最後兩句,因為詩人此時是「望嶽」,所以他寫詩人並不滿足看而是想登上山頂一飽眼福的心情。「一覽眾山小」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

尾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的不僅是登山的意志,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也抒發自己的抱負,今日落地,但我總有登頂俯瞰的時候。這與李白以大鵬鳥自詡沖天之姿尤為相似。

泰山

後來,在這段時期,杜甫還寫過幾首詩,詠鷹、詠馬,實際都是在標榜自己,表明心志。

房兵曹胡馬詩唐·杜甫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寫的是一位姓房的兵曹養的胡馬。前面四句正面寫馬,說它來自大宛(漢代西域的國名,素以產「汗血馬」著稱),有千裡馬的血統。接著,寫馬的外貌骨相:馬兒雖瘦,但嶙峋聳峙,輪廓狀如鋒稜。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峻拔,奔跑起來腳下生風,又輕又快。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由詠物轉入了抒情。說這樣的馬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前行,它能逾越一切險阻的能力足以令人將生死託付於他(戰場良馬)。如果有這樣一匹馬,那麼盡可以縱橫萬裡。

這首詩大約寫於杜甫二十九歲,這裡看似寫馬,實是寫人,以千裡馬自比,表明自己的不凡。而詠馬的品格其實就是在說自己有才能有值得信賴,「真堪託死生」。這樣一匹馬,這樣一個人是能夠縱橫沙場、馳騁四海的,它既是寫馬馳騁萬裡,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表達詩人的理想抱負。此詩的風格豪邁遒勁,自信滿懷,反映了青年杜甫銳於進取的精神。

讀詩|王維的20歲: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喜歡就點個讚,關注一下吧,謝謝)

我是千裡馬

相關焦點

  • 李白被人瞧不起,寫了首詩霸氣回懟,開篇和結尾驚豔了1200多年
    上李邕(唐·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頷聯「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進一步說明了大鵬鳥的巨大力量,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可以將滄海之水簸幹。詩人寥寥數筆勾勒出一個力大無窮的大鵬鳥形象,其中有極力誇大的成分,亦是詩人年輕時的模樣。
  • 十首辛辣的諷刺詩,了解一下,適合發朋友圈
    諷刺詩,在中國文化中歷史久遠,《詩經》中就有十分辛辣粗暴的《相鼠》。從古至今都不乏寫諷刺詩的高手,詩人們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以文雅的形式含蓄地進行辛辣嘲諷,意味深長,入木三分。所以,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因文字斷送前程甚至生命。
  • 李白那些鮮為人知的好詩詞,依然驚豔!
    李白一生創作了近萬首詩詞作品,但流傳下來的卻不多,大概只有1000多首,收錄在《李白全集》。這些詩歌中,有的我們非常熟悉、背誦如流,有的卻沒有那麼出名。今天摘錄的這幾首李白詩,相對小眾,卻都是值得一讀的好詩詞。
  • 李白,你確定是來找工作的?
    唐朝詩人中不僅李白杜甫是官迷,就連以寫山水田園詩著稱的孟浩然也是官迷,雖然孟浩然一生沒有做官。據傳說孟浩然曾被王維私下帶到辦公室談詩,恰遇玄宗皇帝巡查辦公室,嚇得王維把孟浩然藏在床底下,被玄宗皇帝發現後只得爬出來,玄宗皇帝叫孟浩然當場賦詩,無奈孟浩然緊張得要命,詩中有露怯之句,玄宗皇帝不悅,沒有給他封官。
  • 50句詩詞,送你2021最美的祝願|李白|陸遊|杜甫|白居易_網易訂閱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上李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阮閱《詩話總龜前集》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李白獨佔5句,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第一眼看見這首詩,我以為是詩仙李白寫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一股書生文人的狷狂之氣撲面而來。朱敦儒只用了短短幾十個字,卻把無意功名,不肯趨炎附勢的灑脫表現的淋漓盡致。12、江上吟——唐朝、李白: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怎麼樣?李白的這句詩有沒有「笑傲江湖」的感覺?
  • 杜甫去世前3年寫的一首詩,年少時讀不懂,如今才知句句都是淚
    不過也並不是每個詩人登高以後都能豁然開朗,尤其是對於那些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詩人來說,內心愁苦傷懷滿溢,又如何做得豁然開朗?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杜甫登高的悲鳴,又怎是一個慘字了得。《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辛棄疾掉牙後寫了首詩,讀來詼諧幽默,其實罵盡天下小人,真解氣
    辛棄疾掉牙後寫了首詩,讀來詼諧幽默,其實罵盡天下小人,真解氣在文壇一直都有幾個不好惹的人。唐代有詩仙李白,你惹我就寫詩懟你,因他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就名垂史冊的刺史李邕,對此怕是感觸頗深。而宋代文壇,最不好惹的當屬辛棄疾。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他晚年所做,讀起來似乎很是詼諧幽默,但其實卻是罵盡滿朝得志小人。
  • 杜甫在春日寫給李白的詩,極盡讚美之詞,還隱藏著一個絕美成語
    李白和杜甫,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有人說他們的會面,是歷史上兩位文學巨匠的偉大會晤。的卻如此,一個是永遠抬頭看天自信而浪漫的詩仙李白,一個是永遠俯視大地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儘管他們的年齡相差11歲,性格和詩風也頗為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一生的知己。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變得熱門
    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詩人的雙子星,他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滿天下,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杜甫一生不得志,在當時只是名氣不大的普通詩人,元稹、白居易發現了他的價值,才使得他能與李白並駕齊驅。但是,這並未影響二人的友誼,他們相知相識,還共遊齊梁,留下過許多佳話。
  • 杜甫愛向李白獻媚?這首詩是最好的反證,言語裡情真意切
    在唐代也有一對為人稱讚的好友:李白與杜甫,李白大杜甫十幾歲,但這依舊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深交,在共同遊歷山東的分別之際,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詩的大概意思是:你我秋天離別,就好似無根的飛蓬一樣,雖然四處漂泊卻沒有找到求仙之道,愧對了葛洪。你每天寄情歌酒空度時光,您這樣豪邁逞雄又是給誰看呢?
  • 唐詩取名男孩名字:取名出自李白杜甫的詩,讓你的寶寶受益一生!
    說到唐代著名的詩人,人們腦海中應該立即想到的詩人便是李白和杜甫,世人稱「詩仙」和「詩聖」。實際上,李白和杜甫的很要好的朋友,雖然李白長杜甫十一歲。李白和杜甫初遇的時候,李白44歲,而杜甫33歲。當時的李白在文壇、朝政、黑社會、道教、隱士圈都是知名人物,而杜甫是一個科舉落榜的公子。某日,李白做客到杜閒的府邸,杜家公子杜甫第一次見到李白,兩人可謂是相見恨晚。
  •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為了借錢寫下一首詩,讀來句句是淚字字心酸
    比如詩聖杜甫,名氣與李白不分伯仲,但他沒有李白那般幸運,至少李白一生基本衣食無憂,而杜甫相對寒酸。窮困潦倒,借錢慰饑寒杜甫早年家境還算可以,畢竟父親在兗州做官,雖然官職不高,養活一家人肯定沒問題,所以杜甫無需為生計發愁,過著瀟灑自在的日子。二十三歲那年,杜甫參加朝廷組織的科舉考試,卻榜上無名,憤然離開長安,開啟了長達十餘年的遊歷生涯。
  • ——李樹先《讀詩遐想》十六首
    獲全國詩聯一等獎及各種獎項若干。讀詩遐想(一)(2019-5-1)意愜心花綻未休,徜徉詩海任遨遊。青蓮妙寫芙蓉水,黃鶴芳留鸚鵡洲。淚冷金閨尋夢境,情悲楚帳憶風流。巫山一段雲和雨,猶教閒翁費筆頭。讀詩遐想(二)(2019-5-3)風來吹皺水一池,何事幹卿未可知。
  • 羅宗強: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李白與杜甫
    他認為李白的有些地方雖略能與杜甫相比,但在律詩上,卻比杜甫差得遠。他的這種揚杜抑李的觀點在當時並不帶普遍性。他的好友、著名詩人白居易雖也認為杜有超過李的地方,但基本上還是兩人並列,說兩人「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與元稹看法完全不同的是韓愈。他寫過一首《調張籍》詩,對貶抑李、杜的人說了一些份量很重的話: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