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5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隨著我省人工智慧教育的進一步鋪開,越來越多的學校通過與高校合作,舉辦「智能創客節」「人工智慧大賽」,進一步探索人工智慧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今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未來電網科普基地管理委員會在福州陽光國際學校設立「青少年科創教育實驗實踐基地」,並結合學校舉辦的首屆智能創客節,深入探討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條件下人工智慧教育發展創新的思路和舉措,活動吸引馬尾區教育局人工智慧教師發展共同體老師參加。
「智能家居」系統項目展示。東南網記者張立慶 攝
「垃圾就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我們團隊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系統,藉助圖像識別技術就可以分辨垃圾是屬於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幫助人們自動實現垃圾分類,可以節省很多人力及物力」。在首屆創客節現場,福州陽光國際學校中學組何金陽等同學展示他們在學校開設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後,對垃圾分類方面所做的新思考,新發明。邱馨怡團隊則結合物聯網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設計了一款「智能家居」系統,人們可以通過手機操控、語音指令等方式管理開燈、關燈、晾衣架、開門等一系列任務。小學組王鑫捷利用物聯網技術發明了「寵物投食機」,在主人不在家的時候就可以實現自動投餵寵物。此外,「植物檢測儀」「移動行李箱」「夜間發燒報警系統」「AI智能管家」等眾多小創造、小發明展示了同學們的無限創意,較強的創造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贏得了專家、評委們的一致好評。上海交大電院未來電網科普基地管理委員會劉建老師表示,同學們的科創作品很有創意,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價值。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胡嶽則表示,一個個參賽項目展示了同學們的探索、創新精神,通過這樣的實踐培養了同學們對人工智慧的興趣,種下了科研的種子,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授牌儀式。東南網記者張立慶 攝
現場,上海交大電院未來電網科普基地管理委員會授予福州陽光國際學校為青少年科創教育實驗實踐基地。福州陽光國際學校校長楊啟富介紹,學校正在把人工智慧教育當作學校的特色教育工程來抓,今後依託該基地,可以實現學校教師與上海交大博導團隊進行對接合作,學校也將每年遴選一批優秀學生前往上海交大進行科創教育,深度配培養,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科學的熱愛,感受科技帶給我們學習和生活的變化,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將學校打造為人工智慧教育實驗示範校。
馬尾區科協副主席胡建在致辭中表示,馬尾區發展需要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和支撐,未來科技的發展也需要學校重視人工智慧領域科技創新的培養,他希望馬尾區人工智慧教育的先行試點校藉助馬尾區的區域產業優勢,發展好人工智慧教育,打造馬尾區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在全省的影響力。
頒獎儀式。東南網記者張立慶 攝
馬尾區教育工委委員、進修學校校長羅輝介紹,為推進人工智慧教育發展,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契合,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馬尾區於2020年7月成立「人工智慧教育教師發展共同體」,人工智慧教育迅速推進、普及,福州陽光國際學校、福州馬尾實驗小學、福州市魁岐小學在福州市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比賽、2020年第十八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中奪得了多個一等獎、二等獎的成績。此次「智能創客節」為人工智慧教育教師發展共同體提供了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為今後舉辦的全區人工智慧教育大賽做了很好的探索,他希望更多的學校能夠重視人工智慧教育,通過普及班、課外興趣班、精英班等形式打造完整的人才培育模式,更好地普及、提升人工智慧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