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
"Maker」,是指出於
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以用戶創新為核心理念,是創新模式在設計製造領域的典型表現。創客運動最重要的標誌是掌握了自生產工具,他們是一群新人類。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於分享並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將教育與創客文化結合,基於學生興趣,採用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位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這種集創新教育、體驗教育、項目學習等思想為一體的教育方式,正契合了學生富有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天性。創客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習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習者的創客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模式。
彌補中國傳統應試教育中知識結構割裂、實踐能力差、創造力缺乏的弊端,強調素質教育,強調創新和實踐;
要求設計一個項目讓學生模擬、體會工程師和項目經理面對某項需求,綜合已有知識,自學、請教交流、團隊協作,最後完成項目的過程;
緊貼當今信息化潮流,倡導學生運用程式語言、數控工具機、開源電子、雷射切割、3D印表機等數位化工具設備進行創新和創造;
避免傳統應試教育中死讀書和閉門造車的現象。提供開放式的環境,養成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鼓勵學生在分享與交流中學習;
創客教育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而是需要綜合科學、技術、數學、工程學、藝術等領域的知識,促進理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與人文精神的全面、綜合發展。
當代教育在信息化時代到創新型時代轉變的進程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國家教育戰略規劃的關鍵,而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誕生,在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數位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成為教育變革的新趨勢。
the One maker青少年創客基地,基於創客思維延伸,將
創客教育與工程造物融為一體的青少年創客基地,專注3.5-18歲青少年科技綜合能力提升和實踐體驗。
以STEAM教育(S科學、T技術、E工程、A藝術、M數學)體系為基礎,綜合運用跨學科的知識,打破學科界限,
更注重學習與實踐的聯繫,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結合最新科技與設計,摒棄傳統學習方式,採用PBL(Project-basedLearning)項目制方式,讓孩子全程主導參與從想法到實現的整個過程,促使
孩子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跨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定位問題、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激發孩子無限的創造可能,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多領域的綜合性人才!
the One makek 經過「想——學——做——創」四個階段,讓每個作品都附上一段的故事,一件件有生命的創意作品躍然眼前。
《媽媽的嘴?!》
媽媽,快幫我把藥吹一吹
《體感機械溫度計》
嘿,小科,我今天該穿什麼衣服出門?
《摩爾斯電報機》
嘗試發送人生第一串摩爾斯電碼
《光動能單磁極轉子互動裝置》
用光推動這個裝置旋轉!!!
《可以感知的振動》
風吹過千萬裡,我就在那等你
愛需要兩者的共振
你偏偏起舞,我也隨風搖曳
最好的愛情是
我見你時微顫的身姿
你想我時蓬勃的心跳
「即便你我不夠完美;雖然你的功能還有待改善;即使你的外觀或許仍有瑕疵... ...但你依然是我眼中的瞳仁,我掌上的嬌兒,我心中的摯愛!相信你我的明天會更有默契,因為你就是我心中的the ONE!」